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古代数学与算学/中国文化知识读本

古代数学与算学/中国文化知识读本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南大学出版社
  • 作者: 王泽妍
  • 出版日期: 2011-12-08
  • 商品条码: 9787546349848
  • 版次: 1
  • 出版年份: 2011
定价:¥1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靠前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很好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王泽妍编著的《古代数学与算学》为丛书之一,生动介绍了古代数学发展、古代算术名家、古代算书、古代记数制度和计算工具等内容。    《古代数学与算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目录
一、古代数学发展概述
二、古代算术名家要述
三、古代算书要览
四、古代记数制度和计算工具
五、古代数学与社会
摘要
    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国数学持续繁荣时期很为长久,它是中国传统科学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从公元前后至14世纪,中国古典数学先后经历了三次发展高潮,即两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和宋元时期,并在宋元时期达到很好。
    数学是中国古代很为发达的学科之一,通常称为算术,即“算数之术”。现在,算术是整个数学体系下的一个分支,其内容包括自然数和在各种运算下产生的性质、运算法则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可是,在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的历史中,算术的含义比现在广泛得多。在我国古代,算是一种竹制的计算器具,算术是指操作这种计算器具的技术。算术―词正式出现于《九章算术》中,泛指当时一切与计算有关的数学知识,它包括当今数学教科书中的算术、代数、几何、三角等各方面的内容。后来,算术又称为算学、算法,直到宋元时代,才出现了“数学”这一名词,在当时数学家的著作中,往往数学与算学并用。当然,这里的数学仅泛指中国古代的数学,它与古希腊数学体系不同,侧重研究算法。
    从19世纪起,西方的一些数学学科,包括代数、三角等相继传人我国。西方传教士多使用数学,日本后来也使用数学一词,中国古算术则仍沿用“算学”。1937年,清华大学仍设“算学系”。1939年中国数学名词审查委员会为了统一起见,才确定专用“数学”,直到今天。
    中国是有名的四大文明古国之_,数学的发展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我们的祖先在从事社会生产劳动的活动中,逐渐有了数量的概念,认识了各种各样简单的几何图形。特别是随着农业的逐渐发展,需要与之相应的天文、历法,需要知道适宜于农业的季节安排,这些都离不开数学。土地面积、粮仓大小、建筑材料的长短和方位的测定等等也都离不开数学知识。
    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与西方社会不同的特色,它较早地进入封建社会,又长期地停留在封建制之中,因而中国古代数学发展有着自身的特点。我们可以把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历程划分为四个时期:先秦萌芽时期、汉唐奠基时期、宋元全盛时期、明清中西数学融合时期。
    (一)先秦萌芽时期(从远古到公元前200年)
    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私有制和以货易货交易的产生,数与形的概念开始形成并有了一定的发展。如在距今六千多年的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上,就已经刻有表示1、2、3、4的符号;在半坡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上有用1~8个圆点组成的等边三角形和分正方形为100个小正方形的图案,而且半坡遗址的房基址都是圆形和方形的。为了画出方圆、确定平直,我们的祖先还创造了规、矩、准、绳等作图与测量工具。事实上到了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制早期,我们的祖先已经开始用文字符号取代结绳记事了。据《史记?夏本纪》记载,夏禹治水时已经使用了这些工具。
    P3-7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