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鬼子进村--1942年五一大扫荡纪实

鬼子进村--1942年五一大扫荡纪实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
  • 作者: 丁晓山
  • 出版日期: 2011-09-01
  • 商品条码: 9787547404546
  • 版次: 1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11
定价:¥4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丁晓山所著的《鬼子进村――1942年五一大扫荡纪实》全景式展现八年中最残酷的日军大“扫荡”。 在这本《鬼子进村――1942年五一大扫荡纪实》里,我们想告诉国人,六十多年前,在冀中,我们的民族,遭受到怎样一种耻辱,我们的同胞,经历了怎样一种劫难。 在这本书里,我们要告诉后人,六十多年前,就在冀中这块土地上,出过我中华民族最纯种的好汉、最坚贞的女性。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厉害角色对厉害角色
1.彭德怀说:“冈村这个家伙是很厉害的一个人”
1941年7月7日,北平,日伪头面人物都在谈论着一个人
1941年7月7日,东京,当年的少尉要领兵出征了
2.“吕司令,那可是个厉害人物”
1941年7月7日,路西,25000人齐声高唱:“跟着聂司令前进”
1941年7月7日,安平县子文镇,冀中军区驻地
第二章 冀中、冀中
1.如果把华北比做一盘围棋,冀中就是中间的“大空”
吕正操说:“冀中平原大得很,我们可以到处走来走去并不擅长下围棋的讲:到敌后去抗战,就要像下围棋一样,先做好“眼”
2.八路的米粮仓,华北的乌克兰
“到贺老总那里吃山药蛋,跟我们到冀中吃白馒头”
运粮这出戏:“武唱”与“文唱”
3.“比中央苏区的觉悟都高”
也说“一二?九”运动的历史意义
人们从鬼子尸体上割块肉,摘个心,有的割几个生殖器,说这是“洋药材”
第三章 “华北治安优选的一块癌”
1.冀中,从印象不深到“讨伐重点”
1937-1938年,讲,那时日本人对抗日根据地并不重视
1939年春,对冀中的“南号作战”
1940年,“讨伐重点是肃清京汉、津浦两线中间的冀中地区”
2.“四一年可就不同哆”
彭德怀吼道:“我有罪,我的罪就是消灭了二万多日本兵”
“最终目标在于把一亿民众拉向我方”
药是好药,可惜开晚了一点
3.从冀中开刀
“不要误了公共汽车”
减少一个日本兵,即可节省二千日元
1942年3月,石家庄,冈村宁次的手指在军用地图上滑
动着,最终指定冀中
说说几个老冤家
第四章 等待狼群
1.“必须充分认识中共情报能力的优越性”
“形势是非常清楚的”
石门情报站,一段历史悬案
2.不要忘记克劳塞维茨的名言
定期的操练
“今年打败希特勒,明年打败小日本”
“能打的”和“能说的”
从游击区回到巩固根据地,“像是进了天堂”
3.进入即将开始
“狼来了”
“4月中旬,方面军制定了包括详细项目在内的作战实施计划”
“五一”前夜
第五章 五月一日
1.5月1日至10日:“要先从上面轰赶,藏起的鱼入网后再拉网才行”
吕正操指着在天上转悠的飞机说:“也许是冈村宁次坐
飞机来看我们了”
“老子准备打一万人”
2.5月11日至15日:“拉大网”
“这回鬼子可真来了”
日本兵端着上了刺刀的“三八大盖”,顺着麦垄就过来了,“八路的,八路的”
“回抗会”主任被抓去干活,“苦力顶好顶好”
冲出“拉网合围”的骑兵团干部,想起合围圈里的惨景,谁都说不出话来
3.5月16日至6月中旬:“剔抉清剿”
5月27日,定县北疃村,被毒气熏得半死不活的中国人,从地道口给拖出来,然后
6月8日,肃宁县雪村,雪村――“血村”
6月9日,深泽县宋家庄,日本兵被打得精神崩溃
第六章 那个年月
1.“难道,五年抗战就这么完了”
“沙皇和列宁分家”
“打杀汉奸”
在地上躲,往地下藏
2.到路西去,到路西去
大树刘庄――大马庄――议庄
咬牙干部,反攻干部,建国干部
3.侵略者的悲哀
市川幸雄:一位日军士兵的回忆
崔希哲:一位敌工科长的笔记
尾声
后记
摘要
    1.彭德怀说:“冈村这个家伙是很厉害的一个人” 1941年7月7日,北平,日伪头面人物都在谈论着一个人 1937年的7月7日,卢沟桥一声炮响,日军开始大举进攻中国,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全国性抗战开始。 1937年7月29日,北平沦入日军之手。 1937年8月8日,日军正式举行了所谓“入城式”。 从此,北平的和平居民,骨肉同胞,就生活在日本人的刺刀之下。北海的白塔、昆明湖的长堤,就践踏在日军的铁蹄之下,笼罩在太阳旗的阴影之中。至此,已是整整四年了。 1941年7月7日这一天,在东城铁狮子胡同日本华北派遣军总部,在沙滩红楼日本宪兵队本部,在西长安街汉奸组织新民会的总部,在王府井大街南口伪治安军报纸《武德报》社,在宣内大街“皇军”俱乐部、六部口“人民”俱乐部,在所谓北平的银座――东单那些日本人、高丽人开的酒吧间、吃茶店、大烟馆里,日伪头面人物和一些消息灵通的人,都在传播着一条新闻:现任华北派遣军司令长官多田骏中将晋升为大将,卸任回国,新任司令长官冈村宁次大将即将到任。 深知内情的人透露说,多田骏长官名义上虽说晋升为大将,但实际上是被解除了兵权。因为大本营对华北共军发动百团大战深感震惊,认为他镇压不力,治安太坏,才来了个明升暗降。所以,多田骏长官虽说升为大将,但心情并不愉快,只得黯然归国。 不过,听众对多田骏长官的心情大多不感兴趣,他们感兴趣的,是即将到任的新的司令长官,他的经历,他的背景,他的个性……这对于即将在新任司令长官指挥下作战的日军军官们和急于投靠新主子的汉奸们来说,真是太重要了。于是,那些对冈村宁次多少有些了解的人,在这一天可成了红人,人们都围着他们,听他们发布“消息”。 冈村宁次,明治十七年(1884年5月1日)生,东京人,在1941年应该是57岁。他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在陆军大学,冈村宁次与土肥原贤二、坂垣征四郎等侵华日军“名将”同属25期,是同期同学,比多田骏还晚一届。 冈村宁次的军事生涯开始得很早,20岁时已是步兵少尉,21岁任小队长,参加过日俄战争。23岁任步兵中尉,在陆军士官学校任教,当时阎锡山、孙传芳等人均为该校学生,故而冈村宁次与他们还有师生之谊。29岁升为步兵大尉,任中队长。35岁升为步兵少佐,不久去欧洲旅行。38岁任大队长。39岁升为步兵中佐,在参谋本部第二部中国班工作。此前冈村宁次虽说多次来过中国,但从此才算正式研究中国大陆问题。4l岁,到中国任军阀孙传芳的顾问。43岁,升为步兵大佐,任联队长。48岁,任日军上海派遣军参谋次长,参与1932年“一?二八”事变,同年升为陆军少将,主持陆军现代化的研究,8月,又调任日本关东军参谋副长。52岁升为陆军中将,任第二师团师团长。54岁,升任第十一军司令官,指挥进攻武汉。1940年3月,调任军事参议官,1941年4月,晋升为陆军大将。 熟悉日军的人士评论说,从冈村宁次的经历看,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是其全部军事生涯,几乎都与中国有关:当过孙传芳的军事顾问,参与过1927年的济南惨案、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1932年的一?二八事变以及太平洋战争。“在所有将军中,具有如此经历的只他一人。”人称“中国通”,会讲中国话,对中国的地理、风俗、民情,都相当熟悉。 二是曾任过除旅团长以外的日本陆军各级指挥官,且有除中队长、大队长以外所有战场指挥官的实际经验。日军中“大将固然不少,却没有具备这样经验的人。”实战经验十分丰富。 三是在晋升和授勋时,几次打破常规。如按日军规定,中将晋级后,一年内不得任命为师团长,而冈村宁次晋升为中将后,旋即被任命为师团长,“因此这是一次破例的人事调动。”又如1942年3月30日,授予冈村宁次一级军功金到鸟勋章,专程前往中国为冈村宁次授勋的日军人事局长富永解释说,“按照规定,一级军功只能授予大将,此次鉴于攻占武汉前后的功绩,特予颁发。”冈村宁次是以中将身份受此“殊荣”的第一人,故而这又是一次破例。 这么一个对中国有着相当的了解和研究,而且又有着相当丰富的作战指挥经验的老鬼子,对于中国的抗日军民来说,当然是一个劲敌。1945年2月,一直在华北前线指挥作战,与冈村宁次打过多年交道的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曾在一次会议上讲过:“冈村这个家伙是很厉害的一个人。”此人“老练得很,是历来华北驻屯军6个司令官里最厉害的一个”。 在处事和个性上,冈村宁次是很复杂的一个人:既要抓大事,也不放过小事;既积极进取,而又脚踏实地;既好动,而又坐得住。 冈村宁次多次强调,“司令官要抓大纲,要信任参谋长。”主官应“着重考虑大局。部下幕僚日常事务繁忙,往往无暇顾及大局。为领导者,对此必须特别修养磨炼。”认为统帅不应陷入日常琐事,搞事务主义,而应放手让部下去干,自己集中精力思考大局。冈村宁次平时集中精力思考“大题目”,把具体事务委与部下,并极少干涉部下的工作。对他这一风格,他的部下是很有些感触的。冈村宁次任十一军司令官时的一位作战参谋宫崎周一说:“往往听说,有的将官对战术上的细小问题,也与幕僚争辩讨论,还有的将军事无巨细都亲自处理,使幕僚无所事事而丧失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因此,有的将军对于重要的方向性的问题缺乏指导。”而冈村宁次“却能从大局着眼,高度概括地掌握其要点。回顾起来,我等实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之憾”。 这段话自然不乏吹捧之辞,但也令人感到冈村宁次的确有比其他日军将领高明的地方,用宫崎的话说,就是所谓“着眼点高”。 不过,要说冈村宁次只注重大局,不注意细节,那也是不全面的。冈村宁次在思考大局的同时,又极其注意某些细节问题。 P11-1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