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闻一多
字数: 320.00千字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群言出版社
作者: 闻黎明
出版日期: 2012-01-01
商品条码: 9787802562752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452
出版年份: 2012
定价:
¥3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闻黎明所著的《闻一多(民盟历史人物)》是闻一多先生的传记,文笔生动,图文并茂。 《闻一多(民盟历史人物)》展现了诗人、学者、民主斗士一面的闻一多。闻一多是享誉海内外的名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革命目前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无私无畏,面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也绝不屈服;同时他也是一个普通人,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和七情六欲。本书有助于读者更全面、深入认识和了解闻一多。
目录
前言/1
第一章家世与童年/1
第二章活跃在清华园/9
第一节人京求学/10
考入清华学校/10
课余补习会/12
第二节初期的忧患意识/14
辩论与演说/14
为了普及教育/16
第三节汇人"五四"运动的洪流/18
挥笔《满江红》/18
参加全国学联大会/23
第四节用艺术改造社会/25
美育代替宗教的影响/25
研究具形艺术的"美司斯"/28
第五节改良社会的尝试/31
丄社/31
校内改良活动/33
第六节抗议"六三"惨案/37
……
摘要
滚滚长江奔流不息,越过九省通衢武汉,穿过苏东坡挥毫“大江东去”的黄州赤壁,便进入浠水县境内。
浠水古称蕲水,一条源于大别山的巴水,把黄州与浠水隔为两县。巴水汇入长江,入口处是樯帆林立的巴河古镇。离镇十多里有个烟波浩淼的望天湖。1899年11月24日(清光绪二十五年十月二十二日)未时,湖边一幢瓦屋里一个婴儿呱呱坠地,他,就是闻一多。
闻一多原名亦多,族名家骅,字益善,号友山,友三。和许多旧式读书人家一样,他的名与字号也出自治世经典的《论语》,《季氏篇》云:“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父母对这个新生儿寄托了光宗耀祖的希望,所以送孩子入学读书时,就径直用了“闻多”两字。“一多”之名是闻一多后来自己改的。
社会学与心理学都认为家世与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具有不应忽视的作用。值得庆幸的是,这个古老家族经过数百年沧桑,竟保存下它的家谱,这为我们了解闻一多的生活环境提供了不少线索。
闻氏家谱共修过四次,初修于乾隆四十六年。它与以后的家谱均自述说浠水闻氏的先祖,是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景炎二年(1277年)文天祥抗元失败,兵溃空,家属中有人逃脱,潜至蕲水之兰清邑永福乡二十七都十三图,为了延绵宗祀,遂改“文”为“闻”以遮耳目。这种说法很难考证,且记载的时间也去事五百余年。不过,它给人一种启示,即文天祥的爱国精神与民族气节,在这个家族中受到极高的崇敬与膜拜。
据家谱所言,蕲水闻氏一世祖为良辅公,元代初年已来此地。良辅公生四子,唯次子谷瑞公有后。谷瑞公威猛善谋,红巾军起义时曾率众保障乡邑,因功被明王朝录用,镇守西蜀之衢州卫。任满后,长子留蜀,次子迁江南英山,三子、四子随父归蕲。闻一多就是谷瑞公三子真三公的后裔。
闻氏的科举功名起于第六世大玉公,虽不显赫,但此后贡生,太学生屡出不衰,许多人的名字后面都拖有一长串名目,这也是光宗耀祖之习吧。
到了第十世显高公,举家迁至巴河镇,购置田产山林,开始发家致富。显高公儿孙满堂,雄心勃勃,曾手订“佳启昌盛世,贤良佐邦家,立心期中正,厚德焕光华”二十字之世谱,闻一多即“家”字辈。第十五世大猷公在造化策缺塘左角买下一片土地,把家搬来。缺塘左角紧依望天湖,是鱼米之乡,从此这一支脉便在这儿繁衍下去,并把地名叫做“闻家铺”,还建起宗祠。
闻一多的曾祖父是第十七世良镝公。他贡名兆兰,敕封文林郎。这本是个殷实之家,但于1853年太平军攻武昌期间,室屋尽毁。年底,良?公之父贤筠公病逝,自己亦患血疾,只得弃成均持家道。那时,书香不继是这种家庭的饮天大恨,良镝公“每于试后见族有报捷者”,不由得“终夜涕泣”。
对闻一多影响*大程度的,要数祖父佐洼公。佐洼公名子淦,字禧凝,号香泉、丽生,生于1833年,出世后七年便爆发了鸦片战争。佐洼公少时赢弱,未冠而母丧,父亲未续娶,家中全靠独子支撑。他好读纪事,嗜词章典雅,却不喜制艺,所以在科考中很不走运。某年赴黄州应试,科场作《孙权钓台赋》,得正在视学的张之洞赏识,暗编堂号。但由于文场不佳,名落孙山。家谱记载他为太学生,却未言是如何取得的。佐洼公有中书科中书衔,还例授文林郎,这是因长子廷炬中恩贡后而赠与的。
在佐洼公科场失利的时候,他的嫡堂兄弟却接连高中。大哥佐渭中举人,授县教谕;二哥佐澍考取眷录官国史馆汉誊录,为修职郎;连四弟佐溥亦登榜元,中进士,三任乡试同考官。这对佐洼公都是无形刺激。于是,他家中稍裕,便建起“诱善斋学舍”,延师督子。不过世风已变,他让孩子专读“各专门学诸书”,各“从其性之所近者习焉”。闻一多后来一心涉猎喜爱科目,宁可放弃唾手可得的学位,不能说没有祖父的影响。
佐洼公生四子三女,次子邦本公即闻一多的父亲。邦本公庠名彬,更名廷政,字固臣、固城,号道甫,生于1866年1月20日,时值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焚烧圆明园后的第六年。这是中国多灾多难的屈辱时代,邦本公成年后,又逢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丧失台湾等地。原来受人轻视的岛国日本居然打败了历史悠久、地广人稠的泱泱大国,这对中国知识分子的震动是多么强烈。后来闻一多曾翻译过一篇《台湾一月记》,记述的就是台湾人民抵抗日本霸占宝岛的斗争过程。
1898年,闻一多出生的前一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动戊戌维新运动。闻廷政与兄弟们常聚在一起议论形势,古老的家庭开始有了新的气息。传统的诗云子日教育中,本来就蕴藏着爱国爱民的意识,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化的不断加深,反抗异族侵略的思想也成为广大知识分子的迫切要求。就是在这个时刻,闻一多来到了人世间。
闻一多出生于家业兴旺之时,佐洼公有力量在望天湖边筑起一幢三进三重的宽大院落。为了与旧居区别,人称它“新屋”。新屋气派非凡,一色青砖,门首悬“春生梅阁”四字匾额,两旁镌刻“七十从心所欲,百年之计树人”对联。佐洼公一心“树人”,专辟“绵葛轩”书房,内藏广购的经史子集达万卷之多,此外还收有字画拓片。闻一多这辈出了不少人才,实得力于此。
闻廷政生有五子,闻一多为第四子。在这个四世同堂大家庭中,他排行第十一,为了方便,弟、妹叫他一哥,子侄则叫他一伯、一叔。闻一多的大哥名治,族名家骥,字德其,号展民,毕业于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年长11岁。二哥名新,族名家骢,字慕桓,号履信,毕业于湖北方言学校法文预科,年长9岁。三哥名奇,族名家□,字希穆,号巡周,毕业于北京国立工业专门学校,年长7岁。弟弟名常,族名家驷,字侯,号尊五,后来留学法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年幼6岁。
旧式家庭很重视启蒙教育,闻一多5岁便入私塾,读《三字经》、《幼学琼林》,也读《尔雅》与四书。稍后,佐洼公在新屋办起家塾,仿照流行的学堂,起名“绵葛轩小学”,闻一多与自家子弟便在这儿读书。任教的先生是毕业于师范学堂的王梅甫,他在例课之外,也教国文、历史、博物、修身等新编课本。
闻一多少年老成,读书很用功。门外来了花轿或龙灯,别的孩子都跑去看,他却能安心看书,不受干扰,所以常得到祖父夸奖。其实孩子没有不好玩的,但家中管教甚严,书念不好要打手板。闻一多的母亲以严厉出名,这位太学生刘廷熙的掌上明珠,从小也受过映雪囊萤、悬梁刺股的家教,以至孩子在她面前都十分规矩。
白天,闻一多在家塾念书,晚上还随父读《汉书》。他父亲是以科场史论人庠的,算是具备了秀才功名。他对孩子爱读史著颇为满意。一次,闻一多“数旁引日课中古事之相类者以为比,父大悦,自尔每夜必举书中名人言行以告之”。这些基础教育对人的一生都有价值,闻一多习美术而顺利地转攻学术,也受益于这种童子功。
兴趣广泛是孩子的特点,闻一多对绘画的兴趣尤为突出。琴棋书画本来就是文人的擅长,父辈中能画几笔的有好几位,闻一多受到感染,也摹仿着学起画画。舞台上的人物、古书中的绣像,都成他笔下的形象。家里要剪个枕花鞋样,也找他绘图。这种发于自然的涂鸦,日后竟对他的一生产生了重大影响。
乡村毕竟比较闭塞,改良的家塾也非正规学校。1910年,11岁的闻一多和几个嫡堂兄一起来到武昌读书。
20世纪初年,湖北在洋务派大员张之洞的主持下,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其规模在全国首屈一指,仅1904年便有200多所大中小学学堂,武汉一地的学生就达五千余人。闻一多七个兄弟在叔父闻廷治的照管下,在武昌芝麻岭三佛阁庙内,租下半边小楼,自己起火做饭,准备投考学校。
秋天,闻一多被两湖师范学堂附属高等小学校录取了。这是所颇有名气的学校,曾受到张之洞、梁鼎芬(武昌知府)的特别关照,无论教材、方法,还是教师来源,都与旧式学校有很大不同。
在这所学校只读了一年,便发生了辛亥武昌起义。说来也是机遇,能够目睹到这个划时代事件的人并不多,而闻一多却碰上了,而且恰恰发生在他求知之时,留下的印象自然十分深刻。不过,当街上枪炮林立的时候,他和大人们都没有想到它在中国近代目前的深远意义。然而,对于起义的成功,闻家人都抱着欢迎的态度。
闻一多的父辈思想并不僵化,《新民丛报》、《东方杂志》之类书刊,在新屋都能见到。所以,在起义中闻一多和兄弟们非但没有惊慌,反而有种兴奋的感觉。不知在什么人怂恿下,闻一多居然把头后的辫子也剪掉了。当时局势还不明朗,清政府势力还很强大,前些年革命军的多次起义均告失败,谁能保证这回不是它们的重演呢。此刻剪去辫子,意味着与清王朝决裂,万一起义失败,那面临着的便是一场灾难。闻一多才12岁,想得没那么多,但家里人却为他捏了一把汗。
清政府的军队很快反扑了,在汉口、汉阳相继展开搏斗,学校纷纷关闭,武昌城中气氛紧张。闻一多和避难的人群一起涌出城,返回老家去。
P2-6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