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知识充电书:什么都要了解点

知识充电书:什么都要了解点

  • 字数: 121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时代文艺出版社
  • 作者: 格瑞文化
  • 出版日期: 2011-09-01
  • 商品条码: 978753873322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6
  • 出版年份: 2011
定价:¥2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凝结了炎黄子孙几千年的无穷智慧,是祖先留给我们的非常珍贵的知识宝藏,更是人类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中华民族历来都有尊重历史、重视文化的优良传统,尤其是在科学发展、促进和谐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大力挖掘中国文化这一丰富的宝藏。《知识充电书――什么都要了解点》的落脚点虽然宏大,着眼点却是谦虚俏皮,图文并茂。从人到物,从文化到人文,带你领略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让你不得不感叹自己原来的知识储备是如此的贫乏,一起抓起这本《知识充电书――什么都要了解点》来“充充电”吧。本书由格瑞文化编著。
目录
工艺篇
四大名绣2
四大名扇7
珍宝篇
东北三宝12
四大名玉16
七宝20
植物篇
岁寒三友30
四大名花34
……
摘要
    人参 人参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喜阴凉,适宜在湿润的气候下生长。在海拔500~1100米的山地缓坡和斜坡地的针阔混交林或杂木林中,昼夜温差小,且较为阴冷,是人参的很好生长地。人参根部肥大,形若纺锤,貌似人的躯干,而又常常有多条分支,仿佛人的四肢,整体看上去,如同小人一般,故而称为人参。在古代,人们又称人参为黄精、地精、神草。 人参向来被人们称做是“百草之王”,有着“滋阴补生,扶正固本”的重要作用。它含有多种皂甙和多糖类成分,浸出液可以被皮肤缓慢吸收,不会有强烈的刺激。同时,它还能扩张皮肤的毛细血管,促进血液循环,保持皮肤的水分平衡,可有效防止皮肤损伤。如果经常使用人参类产品,还能使皮肤变得温润富有弹性,人参内的活性物质还可以有效抑制黑色素,美白皮肤。总之,人参的美容效用众多,深受大家喜爱。而且人参对头发也有着很好的护理作用。将人参掺杂在洗发液中能使头部毛细血管扩张,增加头发的养分。增强发质。除此之外,内服人参也有明显的抗老化效果,增强人体体质。人参应用的小窍门:将人参混合50%甘油,后搓脸,或将人参煎成浓汁,用以洗脸,都是美容面部的好方法。 貂皮 貂皮被人们称为“裘中之王”。貂皮属于细皮毛裘皮,皮质优良,皮毛轻柔温暖,色泽光亮,有“风吹皮毛毛更暖,雪落皮毛雪自消,雨落皮毛毛不湿”的特点。在貂皮中,最为珍贵的便是紫貂皮。这主要是因为紫貂数量稀少,造成紫貂皮的价格十分高昂,所以才被人们称做“裘中之王”。在国外,人们甚至称貂皮为“软黄金”,如此珍贵的价值,使得貂皮也成了人们财富的象征。 貂是一种极其凶猛的动物,体型与家猫差不多,体重约一公斤,体长半米左右。貂又分为水貂和紫貂两种。紫貂别名黑貂、林貂,俗称“大叶子”。因为皮毛呈浅黑色,又略显油亮,因此得名。在我国,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及长白山广阔的针阔叶混交林带、新疆阿尔泰山附近是紫貂的主要生活地,但是总体数量稀少,十分少见。水貂喜欢生活在林中溪水、河流中,故名水貂。无论哪一种貂都生性孤僻,昼伏夜出,除了交配和繁殖外,均是独居。 貂皮大衣的保存诀窍首先便是注意防潮,应当避免在雨雪天气穿着。万一受潮,不应当用电风扇或者熨斗等工具处理,也不宜直接在阳光下暴晒。而是应放在阴凉通风处待它自然晾干。在收藏时,应当注意尽量不要与其他物品摩擦,防止掉毛。最合适的存放方法是选用宽松衣架,挂在衣柜里。貂皮大衣的穿着技巧是要注意不与碱性、酸性的物品接触,比如盐、碱、酸、油、香水、染发水等。化学物质会破坏貂皮的自然性。 鹿茸 鹿茸是指雄鹿的角在还没有长出硬骨时,就将其从鹿身上取下,带有绒毛和血液的部分。鹿茸是一种十分名贵的中药材,有着滋补身体的作用,尤其是对神经衰弱等疾病有奇效。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中品,属于较常见的中药材。根据出自动物的不同,可以分为花鹿茸、马鹿茸。根据采收方法的不同,又分为砍茸与锯茸。根据品质,形态的不同,又可分为鞍子、二杠、挂角、三岔、花砍茸、莲花等多种。 鹿茸有很高的保健价值,对强身健体有着良好的效果。主要是因为鹿茸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卵磷脂、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鹿茸品性温和,故对身体虚弱、久病初愈的患者,有较好的保健作用。同时,它还能促进人体淋巴细胞的转化,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增加机体对外界病毒的防御能力。P13-1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