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爱因斯坦的故事/榜样的力量

爱因斯坦的故事/榜样的力量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 作者: 王艳娥
  • 出版日期: 2011-01-01
  • 商品条码: 9787538543643
  • 版次: 2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11
定价:¥2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爱因斯坦(1879―1955),20世纪伟大的自然科学家,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1879年3月14日生于德国乌尔姆一个犹太人家庭。从小受到科学和哲学的熏陶,脑中充满奇思妙想。少年时勤奋好学,1921年就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后因受纳粹迫害移居美国,在普林斯顿高级学术研究所任终身研究员。1940年入美国籍。1955年4月18日爱因斯坦因主动脉瘤破裂逝世于普林斯顿。遵照他的遗嘱,不举行任何丧礼,不筑坟墓,不立纪念碑,骨灰撒在永远对人保密的地方,为的是不使任何地方成为圣地。本书《爱因斯坦的故事》以通俗的语言,生动的情节,娓娓讲述了爱因斯坦的的传奇一生。 《爱因斯坦的故事》由王艳娥主编。
目录
第一章 求学时代
好奇的孩子/2
心灵的阴影/5
中学时代的屈辱/10
崭露头角的数学才能/14
勒令退学的遭遇/25
曲折美妙的大学时光/28
第二章 坎坷的求职之旅
寻找工作四处碰壁/37
爱情结果事业丰收/41
1905年――生命大放异彩/46
到母校任教/52
第三章 奋斗之路危机四伏
位列重量学者中/60
防不胜防的“别有用心”/65
奔赴普鲁士皇家科学院/69
阴霾笼罩家庭/73
相对论的预言与成功/78
第四章 磨难遇知音
危难降临/84
冷静面对如日中天的辉煌/89
捍卫和平的使者/93
相依为命的伴侣/97
第五章 高洁的情操
关于相对论的幽默/103
和中国人民的友谊/107
淡泊名利/110
锲而不舍的追求/113
和居里夫人伟大的友谊/116
谦逊低调的人格/118
第六章 正义光辉的人生
风雨欲来/127
正义的捍卫者/132
爱因斯坦辞职/139
为保护人类文明而斗争/142
诲人不倦的教授/147
说真话的爱因斯坦/153
制造原子弹/158
争取世界和平/169
沉重的晚年/176
摘要
    校长赫尔泽克是位身材修长、举止文雅的长者。他在仔细倾听了爱因斯坦关于退学情况的说明后说:“爱因斯坦先生,我很惊讶于你的数理卷解答,这是阅卷组组长韦伯教授推荐给我的。可是学校的宗旨是培养T型人才,就是在学识全面的基础上精专一科。” 校长十分欣赏他非凡的数学能力以及渊博的数学知识,他给爱因斯坦提出了一个善意的忠告:应当先在瑞士的一所中学毕业后,再来投考联邦工业大学。校长还亲自推荐了阿劳州立中学,这所学校无论在教学方法还是在师资的组成上都是当时苏黎世最优选的。 阿劳州立中学和路易波尔德高级中学相比,显得实在太寒酸了。可是按照希尔曼先生的话说,这才是上学的好地方,学子可以专心致志地求学,避免许多不必要的外界影响。 他寄住在文德勒先生的家中。文德勒先生是阿劳州立中学的教师,不仅知识渊博,而且擅长教育心理学。他带着爱因斯坦在学校里到处散心,并让自己的妻子和7个孩子都与爱因斯坦交上了朋友。很快,爱因斯坦就在文德勒先生家里找到了温暖,摆脱了抑郁的心情。 爱因斯坦被分配在毕业班,辅导老师是文德勒教授,一位可亲可近的学者。爱因斯坦马上感到学校的教学环境很宽松:这里根本不实行军事化管理。除了座位随意摆放的教室外,还有很宽敞的理化教具实验室、生物实验室和地理模型教具室。 爱因斯坦的日子过得很快乐,学业也大有长进。在藏书丰富的图书馆里,爱因斯坦写出了他的第一篇物理学科论文。登在校刊上,在同学中引起了轰动。 一个礼拜天,文德勒教授提议说:“为了祝贺阿尔伯特发表论文,我们全家应该去旅游。” 孩子们欢呼起来,他们备足食物,向阿尔卑斯山进发。 爱因斯坦带上了小提琴,在流水潺潺的小河边拉起了舒伯特的《云雀》,在密密的黑松林中拉起了《小夜曲》。 一年很快过去了,爱因斯坦拿到了中学毕业文凭,苏黎世瑞士联邦工业大学同意他入学。 此时,爱因斯坦和文德勒教授一家已经是难舍难分了,老教授亲自驾驭马车,全家人送爱因斯坦到开往意大利的火车站,他要到米兰度完暑假,再返回苏黎世读书。 站台上,孩子们久久拥抱在一起,教授夫人哭了。爱因斯坦和文德勒教授一家,结下了终生的友谊。 1896年10月,度完假期的爱因斯坦出现在苏黎世瑞士联邦工业大学的校园里,就读师范系物理学科。这是他喜爱的专业,希尔曼先生和雅各布叔叔曾经劝过他,为了家族事业优选选读机电专科,但是他放弃了。 此时的爱因斯坦,是个风华正茂、体格强壮的年轻人。理想和憧憬,让他站在学校大楼的台阶上,仰头感叹:“这才是我向往的高等学府啊!” 爱因斯坦登上教学大楼的楼顶,俯瞰着穿越城市的利马托河,河水闪烁着一片金黄,那是秋日阳光的反射。向南眺望,是有名的旅游胜地苏黎世湖,湖上漂荡着点点白帆,还有疾速移动的快艇。 城市几条主要的街道两旁,都是现代化的高大建筑,而沿山坡的民居,则掩隐在绿色的藤蔓里。爱因斯坦欣赏了一会儿,感到神清气爽。不过,最让他心满意足的并不是大学的优越环境,而是他即将在一批世界有名教授的指导下深造。 他办好入学手续,去拜见尊敬的赫尔泽克校长。他们聊起了物理学科授课的导师。 以韦伯定律闻名于世的韦伯教授,正是数学、物理两大学系的创办人,这位治学严谨的教授门下,已经出了不少有名的学者,特别是热导方面的。爱因斯坦早已拜读过他的不少著作。还有久闻大名的霍夫威克教授、年轻而名扬天下的俄罗斯人明考夫斯基教授…… 课堂上,爱因斯坦好像在浩瀚的海洋中畅游,课后,他就只穿行在物理实验室、餐厅和宿舍三个地方。他最要好的同学马歇尔?格罗斯曼笑他:“这样的学习方法优选,三点成一面,稳定结构嘛!” 格罗斯曼慢慢发现,爱因斯坦把主要精力转向了物理学,而且抱着极大的兴趣听韦伯教授的课,而对霍夫威克教授和明考夫斯基教授的课,渐渐松懈下来。他几次提醒说:“阿尔伯特,数学,是一切学科的基础!” “不,马歇尔,”爱因斯坦头也不抬地说,“物理学才是至高无上的,不过请你放心,我不会因此而抛弃数学的。” 一天,格罗斯曼告诉爱因斯坦:“下午,明考夫斯基教授有个数理研讨会,有许多专家教授到会。同学们都去参加,你去吗?” “哦,我还在思考一个热力定律,”爱因斯坦说,“还是请你把研讨会的笔记带给我看吧。” 对物理学,爱因斯坦已经把精力用到极限,以至于一些其他的课,不是不去听,就是在课堂上做物理习题。 “哎呀。”格罗斯曼无可奈何地说,“总有一天,你要为此付出代价的,朋友!” 牛顿,是爱因斯坦的神圣偶像。小时候爱因斯坦就常常在想,为什么苹果只向牛顿落下去?如果当时落到我的头上呢?在中学,当他背得出微分、积分方程时,就利用公式求解牛顿伟大的三大运动学定律之间的关系。的确,在两百多年的科学史里,经典物理学就是以这三大定律为基础的。牛顿定律,成了解释一切物理现象的金科玉律。但是,升上大学以后的爱因斯坦,开始对经典物理学产生了怀疑。因此他和格罗斯曼常常为这个问题争论不休。 “马歇尔,一切物体都是在运动当中的,能量就通过运动传递,是吗?”爱因斯坦思考着问。 “当然,牛顿定律早就解答了。”格罗斯曼说。 “可是,当速度达到一定值时,比方说光线,速度约为每秒钟30万公里。那么,”爱因斯坦站起来,“是什么让光子能达到这个速度的呢?” P29-32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