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心灵的日出(第2册)青春读书课
字数: 300.00千字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海天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2-01-01
商品条码: 9787550701823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254
出版年份: 2012
定价:
¥2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严凌君主编的《心灵的日出(青春心智生活读本第2册修订本)》从认识、尊重和保护大自然,培育文学欣赏和创作素质,建立自我价值判断和审美判断能力,养成读书兴趣和品位四个方面选文,细分为26个人文主题,以高尚的文化和精美的文字,《心灵的日出(青春心智生活读本第2册修订本)》帮助青少年学生养成个性,健全人格,在宝贵的青春岁月中召唤心灵的日出。
目录
上编 我也可以说“不”
在语词的密林里
在语词的密林里(4则)【中国】尘元
俗语钩沉(3则)【中国】黄新宇
将错就错(2则)【中国】甘阳
文学有真假
一束假花【苏联】帕乌斯托夫斯基
编辑的忏悔【中国】韦君宜
《钢铁》是怎样修改的【中国】郁之
地下作家【苏联】索尔仁尼琴
思想的诞生
思想的诞生【埃及】陶菲格?哈基姆
绵羊【法国】阿兰
培养独立行动和思考的个人【美国】爱因斯坦
人人独立,国家就能独立【日本】福泽谕吉
我沾满月亮的手
我沾满月亮的手【意大利】奥丽亚娜?法拉奇
黑羊【意大利】卡尔维诺
歌手【中国】海子
陪衬人【法国】左拉
快乐的知识
快乐的知识(13则) 【德国】尼采
一片二片三四片【中国】钟叔河
神圣的遗物【土耳其】阿齐兹?内辛
射象【英国】奥威尔
爱因斯坦的来信(24则)【美国】海伦?杜卡斯等编
爱因斯坦的梦(6则)【美国】阿兰?莱特曼
活着总是非常有趣的
活着总是非常有趣的【美国】门肯
精神的三间小屋【中国】毕淑敏
眼神四则【中国】张晓风
飞越樊篱(10则) 【法国】圣西门等
下编 青春做伴好读书
知识改变命运
知识改变命运【中国】中央电视台
爱迪生:发明之父【美国】沃尔特?李普曼
魔镜里的钱钟书【中国】张建术
精神的殿堂【中国】冯骥才
文化造就人
从“五月花”到“哈佛”【中国】朱学勤
平民教育的意义【中国】晏阳初
我控诉:霸道的经济【法国】阿尔贝?雅卡尔
好社会:人道的记事本【美国】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思?
墙变成了窗
宽容【美国】房龙
墙变成了窗【美国】丹尼尔?布尔斯廷
握手【英国】德斯蒙德?莫里斯
对岸的诱惑(2则) 【中国】赵毅衡
美从何处寻
艺术在人类中的价值【法国】丹纳
美从何处寻? 【中国】宗白华
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中国】朱光潜
美是一种欢乐【黎巴嫩】纪伯伦
两个画家【丹麦】克尔凯郭尔
精神的疆域
种田的祖父【中国】刘诗伟
鸟巢禅师【中国】金克木
从罗丹得到的启示【奥地利】茨威格
杜鹃随我到天涯【中国】黄永玉
朝圣的旅行【美国】苏珊?桑塔格
列夫?托尔斯泰最后的日子【奥地利】茨威格
心灵的能量
奇迹市场【波兰】希姆博尔斯卡
狮口下的悲壮【中国】澜涛
不许喝水才能活下去【美国】奥斯卡?希斯高尔
尼克和麻雀山【俄国】赫尔岑
腹有诗书气自华
没有一艘船能像―本书(外一首)【美国】狄金森
活的书【苏联】伊林
书痴的故事【英国】吉辛
知识尘埃【秘鲁】里贝罗
林黛玉的学习方法【中国】王梓坤
获得教养的途径【瑞士】黑塞
一个人应该怎样读书?【英国】伍尔夫
修订版后记
摘要
俗语钩沉(3则) 俗语是指老百姓的口头习惯用语,千百年流传沿用下来的,其中千奇百怪、花样百出,许多俗语的原意已经被人淡忘,人们只是口耳相传,不假思索地袭用。当代学者黄新宇《俗语钩沉》一书,广泛扒梳史料,钩沉索隐,告诉你众多俗语的来源,让你享受一番发现的快乐。比如:中国人好吃、爱吃,或许是世界第一,见面的问候语却是“吃了吗?”骂人又是“吃饱了撑的”,其中隐藏着国人饥饿累累的历史。为什么说“六六大顺”,别的数字就不大顺?今人常用的“跳槽”一词,推敲其来源会让你大吃一惊…… 吃饱了撑的 球迷闹事,有人斥之日:“吃饱了撑的!”孩子调皮,家长在吼叫:“撑的!”丈夫有非常之举,妻子投来白眼:“没事撑的!”此俗语开初盛行于北方(尤其是北京),后来风行全国。虽非辱骂之辞,却颇含贬义与谴责味。 要探讨这一俗语之缘起,须从语言社会学的角度加以考察。 如同被鲁迅讥为“国骂”的“他妈的”一样,中国有一句通行的问候语(可称为“国问”):“吃了吗?”这一不分时间、不论地点、不计场合的问候语,常常令异域人士大惑不解。其实,考之史实,人们即可释然。 先贤有言:“食色,性也。”又说:“民以食为天。”吃饭,是维系生命的基本途径。可是,古代生产力低下,加上水旱天灾,先人要管饱肚子绝非易事。据邓云特《中国救荒史》(商务印书馆1937年出版)统计,三千年间,中国大灾荒5258次。据现代科学家竺可桢统计:公元初至于19世纪,我国18省共发生水灾658次,旱灾1013次。社会学家陈达统计:公元前206年至1936年,二千余年来中国共发生水灾1013次,旱灾1060次。上述数字当然不是准确的,但大体可见一斑。频频的水旱虫灾,自然使国人面临巨大的生命威胁。《中国救荒史》载:西汉末年,死于饥荒者高达2000余万人;清代嘉庆至光绪70年间,共饿死6000万人以上;民国9年至25年(1920~1936)因饥荒而饿死者达1800余万人。 时间推移到现代,国人还在为温饱问题而忙碌。《1988年中国统计年鉴》公布:我国城市居民年均收人916元,支出848元,其中食品开支473元;农民年均收入463元,支出398元,其中食品支出220元。显然,无论城市或乡村,吃的支出俱占了一半以上。结论很简单:国人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在为嘴巴而奔忙。“喉咙深似海”,此之谓也。 基于上述原因,我们可以推断:“吃了吗”这一问候语,是对对方的生存的关怀――而且是优选意义上的关怀。素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的中华民族,选择了这样一句看似粗俗的问候语,实在是很有道理的。 人的行为与肚子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吃饱了撑的”这一俗语,只有放在长期处于饥饿状态的背景下,才可得到充分的理解。“家有隔夜粮,办事不心慌。”这实在是我们古人可怜而窘迫的心态。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吃饱了撑的”显然表达了民族行为判定上的倾向性。它认为,每个社会成员应该首先管好自己的肚子,少管闲事,少做背离常规的事。由于吃不饱是常态,偶尔吃饱了反倒成了变态。而吃饱了的人,又往往会惹出一些事端,于是就有了一句斥责性的话:“吃饱了撑的!” 游戏是人有了过剩精力与闲暇的产物。一个饿汉是无力游戏的,也不大可能招惹是非。只有填饱了肚皮的人,才有过剩精力,去寻求发泄,寻求某种刺激。所以,我们的先人又留下一句古训启迪后人:“饱暖思淫欲。”鲁迅先生说过,中国男人有三件玩具:鸦片烟、麻将牌、姨太太。长期吃不饱,一时撑得慌。“撑”的结果,则往往带来恶性的、畸形的消费。改革开放之后,我们的经济刚刚复苏,传统的消费文化就勃然而兴,以致嫖娼、包二奶也沉渣泛起。所以,只有从社会学的角度进行全面审视,我们对“吃饱了撑的”这一俗语才会有透彻的了解。 六六大顺 上过中学的人都读过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文中有这么一段:“从一扇黑油的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匾)道:三味书屋;扁下面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扁和鹿行礼。” 这实在令人奇怪:书屋中何以挂着这么一幅古怪的画?幼年的鲁迅们何以在入学之初对鹿致敬行礼呢? 鹿,古代常喻指捕获对象。见于托名为周初姜尚谈兵之作《六韬》:“太公谓文王曰:取天下若逐野鹿,而天下共分其肉。”又见于《左传?晋襄公十四年》:“……比如捕鹿,晋人角之,诸戎犄之,与晋踣之。”(比如捕鹿,晋人上执其角,戎人下扭其腿,才可共同把鹿搞倒)后来的《史记》《汉书》等皆以鹿设喻。《汉书?蒯通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捷足者先得焉。”因此,古文献中不仅以鹿喻指猎获物,且常以“逐鹿”喻争夺统治权(成语中有“鹿死谁手”)。 由于“鹿”与“禄”同音,所以,后来“鹿”的寓意又有了变化。杨树达先生《汉文言修辞学》谓:“鹿者禄位也。”“秦失其鹿”,即“秦失其禄”,也就是“秦失其帝位”。 回到三味书屋的那幅画上:由于“鹿”、“禄”谐音,“伏鹿”也与“福禄”谐音,鹿之肥大也就是寓指高官厚禄。同时,画中的“古树”不仅寓“长寿”之意,又谐“书”。明乎此,这幅古画的寓意方可索解:读书才可以做高官,才有禄有福有寿。因此,这幅画的寓意与古代统治者所宣扬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是毫无二致的,只不过表现形式不同罢了,难怪旧时书屋中会挂上这么一幅画,难怪学生入学之初要向画上的伏鹿行礼! 三味书屋古画上的谐音手法,日久渐成风气,最终成为民俗。旧时年画上往往有一条大鲤鱼,其寓意即是“年年有余”。 现在我们可以解释“六六大顺”一语了。原来,这一口语中的数字亦与民俗有关。古人认为“六”是最吉利的数字,其根本原因正在于“六”谐“禄”。延至今日,还有人很是讲究:车牌号或电话号码要选“六”最多的数,送礼要送66元或166元、666元……不过,物极必反,走到特别,则是一种迷信了。(顺便说一句,“八”谐“发”,故古人亦认为是吉利的数字)。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