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我的科大十年(续集)/大学之道丛书/北大高等教育文库

我的科大十年(续集)/大学之道丛书/北大高等教育文库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孔宪铎
  • 出版日期: 2011-07-01
  • 商品条码: 9787301191569
  • 版次: 1
  • 出版年份: 2011
定价:¥3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香港科技大学作为中国教育目前靠前所百分之百由“海归派”华人留学生创办的大学,在短短的时间内迅速崛起,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跻身世界名校之列,堪称中外教育目前的一大奇迹!《我的科大十年(续集)》作者孔宪铎曾任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参与了科大创建初期筚路蓝缕的历程。曾出版其著作《我的科大十年》,而《我的科大十年(续集)》则为作者沉淀数载、继续反思科大十年创建历程之后写作的续集。    前一本书中,作者主要记述的是创办香港科技大学之经验和谋求成功之道;在《我的科大十年(续集)》中,作者则侧重记述如何选拔世界英才,并把他们留在科大,用“以人为本”的精神,使之乐不思蜀、做出成就。《我的科大十年(续集)》以众多的案例,展现了香港科大东西方并济的办学理念与精神风貌。    作者在书中记述了与众多重量很好学人交往的细节,精妙动人之处随手拈来。书中呈现的百余幅珍贵历史照片,重现了一个风卷云涌、群英荟萃的年代。
目录
第一章 续集缘起
第二章 负笈问道:象牙塔里师长的启蒙
第三章 耳濡目染:象牙塔文化的熏陶
第四章 理念相通:三位大学校长的激励
第五章 身体力行:将“以人为本”付诸实践
第六章 领军人物:创办香港科大的校长
后记
附录
摘要
    1979年,我申请提前升级未通过,赌气离开UMBC。马丁多次劝我、留我都未成功。我写了辞呈,转职美国农业部工作。为了替我留条后路,他把我的辞呈改为请假,希望我半年之后归队。有,他对我说:“你在处理别人的事上头脑很好清醒,可一旦轮到你自己身上就糊涂了。”马丁说得对,我去美国农业部工作了不到半年就又回到系里了,要谢谢他为我想的和做的都很周到,这是他“以人为本”作风的很好注脚。马丁知道什么适合我,什么不适合我,他更知道我擅长什么和喜欢什么,他的决定是依据这些因子和站在我的立场构成的。他知道UMBC对我来说比农业部适合。他是对的。可是他这么深人地为我考虑,不是没有风险,后来就有人说他不公平,尤其是对我太偏心,可他还是那样做了。今天我在此执笔记下这段故事时,内心感触很深,感动更深。
    马丁是犹太后裔的美国人,1925年生在麻省,霍普金斯大学生物系毕业,随后去了威斯康星大学,获得博士学位,读的是植物。在系里他认识了一位中国同学崔征(图33),那就是在20世纪80年代担任过天津南开大学植物分子研究所所长的崔征院士。由于这层关系,他对中国人有一种亲切感。我是中国人,他一见我就很亲切。
    马丁曾在宾州大学教过书,又转去巴尔的摩一所称为RIAS的研究机构从事光合作用的研究。1969年来UMBC,担任生物系的主任。他一心要把这个起初以教学为主的校区转化成为一个以研究为主的校区。他先把系里九位教员中六位只教书的人解职,从头重建生物系。他很有雄心壮志,到处招兵买马,把生物系办得有声有色。到1974年,教授已从3位增加到了14位,我算是靠前5位。前面那些新人,都是出自名校,个个年轻力壮,上进有为,于是UMBC的生物系生气勃勃,成为全校的名系。我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参加了生物系,系主任对我寄予厚望,加倍地关心。
    马丁在督促年轻人科研猛进方面,到了爱才如命、嫉懒如仇的地步。他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这种做法,既是他成功的基石,也成了他失败的主因。在系里,研究有成的人支持他,在研究上挣扎的人反对他。一个系分成两派,灾难就来了。我从头到尾一直支持他。在这样的情况下,马丁不知道如何处理,他不是一位政治家,在他连任要经过选举时,有几位反对他他都不知道。我告诉他,这次投票会有七张反对票,他说不会这么多。我不幸而言中,支持他的虽仍有十一票,可是不到三分之二。为了保持颜面,我请求校方不要坚持要有三分之二票数当选的原则,让马丁当选。我亦去劝说马丁只做一年下台。即使另外请人,亦要一年的时间,大家接受了我的折中办法。
    马丁做了13年的系主任之后,在1982年交差了,谁都没有想到的是,继任者是我。我是在一个暑假中由14位在校同事参加的系务会议上,以12票对2票当选的。那两位同事不服气,其中一位品牌教授对院长说当系主任的应该是他,不是我。
    为了团结系里的同事并共同努力把学系办好,我首先邀请全系的每一位同事到家里晚餐。为壮行色,我更邀请了UMBC的校长(图34)、副校长和院长一同参加,他们从上到下都到了。更难得的是,连总校校长Dr.J.S.Toll和夫人(图35)亦到了。Toll和Dorsey殷殷地鼓励大家同心协力,把这个在马大的生命科学领域优选的生物系办得更好。Toll还说,若有分校校区解决不了的问题,他会尽力帮助,并特别为我打气。这无疑是一个好的开始。我既已接受了这项挑战,只有全力以赴。
    这次家中的餐会以后,我还邀约了每位同事,分别单独交谈,特别选了一家好的中国餐馆。我对每位同事说:生物系是大家的系,生物系的前途是大家的前途,系的命运和今后我们的命运都握在我们自己的手里。我已为此献出了我的时间和精力,希望大家能和我一样,为了系的发展和我们工作环境的改善贡献出一份力量。没有一个人反对我的着眼处和建议,有一位同事还开玩笑地说:“除了我太太之外,谁都没有问题。”这是一个题外的插曲。
    我在每天早上开车上班的途中,不断地自我提醒:我做系主任,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我是系里每个同事的系主任,不是我自己的系主任;每做一件事,都要以全体同事为对象,都要为全体同事着想;不能有私心,更不能报私仇,昔日给我小鞋穿的同事,我也要对他一视同仁。那位不认为我该是系主任的同事,一直对我不友善,一直以品牌教授自居,又很不服气,后来更是明目张胆地拒绝担任系里任何委员会的职位。我实在是忍无可忍,早上,我约他到办公室恳谈,我说:“Tom,假使我告诉你我喜欢你,我是在说谎,因为我压根儿就不喜欢你。但是,当我告诉你,你是我们系里的成员,一位很很好的成员,我这个系主任对系里的同事,一视同仁,这是事实,你应该相信。你和我一样,都不享有任何特权。”此后,我们心平气和地以同事相处,没生积怨。到了年底,评价成绩的时候,他的科研甲等,我以甲等成绩奖励他。待我任期期满的时候,系里的同事中,是他主动地在家里为我开了一个给我惊喜的欢送会,我事前一无所知。这样的欢送会,由他在家里主办,对我来说真是一个双料的惊喜。我不禁给了他一个从来没有过的拥抱。人是会被感动的,我做到了“以人为本”,用这种精神感动了他。P46-50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