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事物掌故丛谈(典藏本)

事物掌故丛谈(典藏本)

  • 字数: 853500.0
  • 装帧: 线装
  • 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
  • 作者: 杨荫深
  • 出版日期: 2011-09-01
  • 商品条码: 978753263464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008
  • 出版年份: 2011
定价:¥98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事物掌故丛谈(典藏本)(套装共9册)》:民俗文化、日常生活、市井百态的百科全书,探究五百多种事物的最初来源和历史演变。
内容简介
《事物掌故丛谈(典藏本)(套装共9册)》是中国民俗和文学史专家杨荫深先生的代表作品之一,1945年初版,全套书内容包括岁时令节、神仙鬼怪、衣冠服饰、饮料食品、居住交通、器用杂物、游戏娱乐、谷蔬瓜果、花草竹木等九册内容,可以说涵盖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事物掌故丛谈(典藏本)(套装共9册)》在科学考据的基础上,客观探究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五百多种事物的历史来源和后期演变,涵盖了古今中外众多的典故、常识,引经据典、有理有据,可以说是一部关于日常生活的百科全书。追本溯源是《事物掌故丛谈(典藏本)(套装共9册)》的优选特色,大量掌故、趣事的搜集整理是《事物掌故丛谈(典藏本)(套装共9册)》的拥有价值处,对于遗失的节日习俗、神秘的鬼狐现象、有争议的神仙事物、金鱼排队的魔术表演等进行的还原、澄清和记述,是《事物掌故丛谈(典藏本)(套装共9册)》的优选亮点。同时全书配以《点石斋画报》的画,线装书书册形式装订、外加精良函装,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妙趣横生进一步得到展现。《事物掌故丛谈(典藏本)(套装共9册)》分为九个分册:第一册:岁时令节。主要记述了节日风俗从古至今的演变、具体形态,传统节日的各种仪式和风俗。第二册:神仙鬼怪。描述了民间对各路神仙狐妖的传说掌故,对于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如观世音是男是女、蛇妖形象起源何处,作者进行了考证和阐释。第三册:衣冠服饰。介绍了20种日常穿戴的起源流变,同时附有历代冠服的汇总介绍,内容极其丰富。第四册:饮料食品。对古人饮食的全面描述,关于烟酒糖茶有怎样的趣闻轶事,本册会收纳古今,生动再现各类饮食的演变故事。第五册:居住交通。涵盖介绍传统建筑的博大精深、精致细腻,勾勒现代西洋交通工具如火车、飞机等在中国的起始发展。第六册:器用杂物。笔墨纸砚、桌椅板凳等日常生活用品会有怎样的历史流变,会凝聚人们怎样的奇思妙想和创造智慧,本册会一一描述。第七册:游戏娱乐。记述了多种娱乐形式包括中国传统的象棋、杂耍等的起源演变,也介绍了新兴的娱乐形式如电影在中国的起源发展。第八册:谷蔬瓜果。从谷物豆类到蔬菜水果,从南方出产到北方种植,作者不仅记述了谷蔬瓜果在世纪文献中的种植历史,更引申了与它们相关的各类民间掌故。第九册:花草竹木。20余类植物的观赏价值、药用价值、使用价值等,作者一一进行了考证,对植物喻人品的传统文化精神更是做了延伸。
作者简介
杨荫深(一九0八-一九八九),原名杨德恩,字泽夫,浙江鄞县人。中国古典,文学史家、民俗学家。曾任中国俗文学会顾问、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顾问。历任商务印书馆、上海辞书出版社编审,《辞海》编委。主要著作:《中国文学史大纲》、《中国艺术家列传》、《五代文学》、《中国俗文学概论》、《中国民间文学概说》等。
目录
岁时令节
神仙鬼怪
衣冠服饰
饮料食品
居住交通
器用杂物
游戏娱乐
谷蔬瓜果
花草竹木
摘要
    露降 大雨之后,清凉风来,而天气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珠,故曰白露降,示秋金之白色也。
     寒蝉鸣 寒蝉《尔雅》曰:『寒萤,蝉小而青紫者。』马氏曰:『物生于暑者,其声变之矣。』
     处暑七月中 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鹰乃祭鸟 鹰义禽也,秋令属金,五行为义。金气肃杀,鹰感其气,始捕击诸鸟。然必先祭之,犹人饮食祭先代为之者也。不击有胎之禽,故谓之义。
     天地始肃 秋者阴之始,故曰天地始肃。
     禾乃登 禾者谷连藁秸之总名,又稻秫?粱之属皆禾也,成熟曰登。
     白露八月节 秋属金,金色白,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
     鸿雁来 《淮南子》作候雁来。鸿大雁小,自北而来南也。不谓南乡,非其居耳,详见雨水节下。
     玄鸟归 玄鸟解见前。此时自南而往北也。燕乃北,万之鸟,故曰归。
     群鸟养羞 《淮南子》作群鸟翔二:人以上为众,三兽以上为群,群者众也。《礼记注》曰:『羞者所笑之食。』养羞者,藏之以备冬月之养也。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