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不生气的智慧

不生气的智慧

  • 字数: 21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作者: 刘欣
  • 出版日期: 2011-12-01
  • 商品条码: 978754635666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6
  • 出版年份: 2011
定价:¥2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现实社会中,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大至国家、民族,小至朋友、同事之间,总会有这样那样的纠纷,以至引来明争暗斗。斗的结果是鹿死谁手,还要取决于谁的智慧更高一筹。 刘欣主编的《不生气的智慧》以斗智为线,分别从心经、知经、守经、争经、藏经、曲经、借经、变经、防经忍经、退经、和经、柔经几大方面入手,将斗气和斗智一较高下,用大量的历史典故与现代实例彰显斗智者与斗气者的优劣,增长人生智慧,指点交际生活。《不生气的智慧》让人在多变的人生际遇中游刃有余,轻松面对。
目录
第一章 修心:修炼心性,智对人生
气大伤神,斗气为智者所不为
愚者斗气,智者斗志
少ー些盲目与躁动,多ー些冷静与思量
人能伏虎,靠的是智慧,而不是蛮力
以君子之智对付小人伎俩
成大事者必是大智大勇之人
第二章 识人:读懂人心,知己知彼,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摸准对方的软肋,便可牵ー发而动全身
察言观色,听懂对方弦外之音,看清他人真实目的
凡事做到心中有数,才能稳操胜券
心明眼亮,抵制住诱惑,知己可为才为之
"马屁"拍到点子上,才会取得好效果
蛇要打七寸,人要抓关键
……
摘要
    一般来说,激怒别人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是在言语上激怒你,譬如讽刺你、笑你、挖苦你或指桑骂槐、无中生有、含沙射影…… 第二种是在工作上惹怒你,譬如故意为难你,左一句“太难配合”,右一句“可行性不高”…… 善用计谋的人懂得,请将不如激将。将此法用得出神人化者大概莫过于三国时的诸葛亮,诸葛亮下江东时,曾三激周公瑾,使温文儒雅的周郎暴跳如雷。 如果对方有心激怒你,这些动作都会使得不愠不火,甚至姿态摆得很低,你明知他是故意的,却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请看诸葛孔明是如何智激周瑜的。当时孔明出使东吴是求救兵的,这一点周瑜心里明白。求人的人低人一等,被求的人总想摆出十足大恩公的姿态。 由于这种心理,周瑜就当着孔明的面和鲁肃大谈曹操大军不可阻挡,唯投降才是东吴的出路,急得鲁肃又急又气,脸都争红了。在周、鲁两人争辩时,孔明把两人的心思看得一清二楚,便在一旁袖手冷笑。 孔明这一笑,周瑜便得意了:“先生何故发笑?” 孔明说:“我不笑别人,笑鲁子敬不识时务。” 鲁肃忙问:“如何笑我不识时务?” 孔明即说:“公瑾决心降曹,甚为合理。” 周瑜也赶紧说:“孔明识时务,确实与我同心。” 孔明与周瑜是以诈应诈,却急坏了鲁肃:“孔明,你怎么也这样说?” 孔明便也极力渲染曹操的能耐,比如说“曹操极善用兵,天下无敌……周将军决心降曹,可保全妻子,享有富贵,至于名声事业不过听天由命罢了,那又算什么呢?” 这里孔明吹嘘曹操与周郎抬举曹操的作用就不同了。前者抬曹操是迫使孔明更低三下四地求自己,孔明说曹操厉害则是敲打周郎年轻气盛的自尊心。这是一激周公瑾。 孔明这一激周瑜未动容,鲁肃却愤怒了:“你竟敢要我主屈膝受辱于曹贼前?”气氛已比以前紧张了。 孔明继续按周瑜的思路往下说:“投降好,不动刀兵,不害百姓。据我所知,曹操远道而来其实不过是为了江东二女。” 一说二女,周瑜也被吸引了,原来要人求自己的心理丢到一边,竞十分急切地问此二女是谁。孔明便背出曹植《铜雀台赋》,并把“二桥”巧妙地改为“二乔”:“从明后以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二乔是江东的两位美女,大乔是孙策的妻子,小乔是周郎的夫人,如此,周郎再好的修养也受不了了。他便立即跳了起来,大骂曹操,并誓死抗战到底。至此孔明仍装作什么都不知道,仍然顺着周瑜开始说的投降主张劝说周郎,并举出汉代派公主和亲的故事,鼓励周郎,还说两个民女算什么?这样,逼得周郎说出全部真相。至此,孔明三激周公瑾大功告成。 激将法的作用是化被动为主动。能达到这种效果,激将法就成功了,要办的事必如愿以偿。 生活中,我们要以此为鉴,千万不可被对方激怒,你一怒,大家都会看着你而不看着他,大家只看到你丧失理性的怒火,而没看到他的伎俩,于是,本来你是无辜的,怒火一烧,你也变成理亏了!如果你不易控制自己的情绪,怒火可能让你说了很多不该说的话,做了很多不该做的事,也给了别人很多把柄,他分毫未损,而你已遍体鳞伤,甚至从此一蹶不振!P4-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