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鲨鱼真的不会得癌症吗:本属谬误de医学常识

鲨鱼真的不会得癌症吗:本属谬误de医学常识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 作者: (美)克里斯托弗?万杰克
  • 出版日期: 2011-08-01
  • 商品条码: 978754285174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38
  • 出版年份: 2011
定价:¥33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我们只利用了10%的大脑、阑尾是无用的器官、记忆力退化是衰老的征兆、离电视机太近会导致近视、吃垃圾食品会长粉刺、穿得不暖和就会感冒、吃鲨鱼软骨可以抵抗癌症……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诸如此类的医学谬论,它们不仅在理论上缺乏科学依据,而且在实践中对我们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不良影响。里斯托弗?万杰所著的《鲨鱼真的不会得癌症吗(本属谬误de医学常识)》以丰富的资料、清晰的思路、幽默的语言,《鲨鱼真的不会得癌症吗(本属谬误de医学常识)》生动地揭穿了那些被广为接受但却属谬误的“医学常识”的真面目。
目录
译者前言
绪论:糟糕的医学之根源
第一部分 我赞美身体的兼收并蓄
10%的误解,90%的误导:工作中的大脑
大脑袋,小智慧:脑的大小与智力
被谎言蒙蔽:眼睛的过错
所有的美昧:舌头如何工作
擦洗肝脏:解毒作用探秘
阑尾:无用还是有用的器官
头发花白?非一日之功:白发及其原因
参孙的快乐:治愈秃发症
竞赛结束:定义种族
第二部分 渐渐老去
令人沮丧:记忆力减退和衰老。
变得僵硬:活力和衰老
疾病也会变老:衰老和疾病
2150年我们再相会:寿命的长与短
研究还在继续:寿命与基因
第三部分 足以让你生病
鼠疫仍然存在!中世纪的黑死病
寒冷的安慰:怎么会感冒
对细菌的愚蠢之战:所有的细菌都是坏的吗
对辐射的误解:从正反两方面看辐射
与鲨共舞:鲨鱼与癌症
对突变的误解:基因对你未来的健康起多大的决定作用
第四部分 尽尔所食
认识α-β-胡萝卜素:抗氧化剂,权衡利弊
不能承受之重:肥胖与饮食
不适合喝牛奶吗?牛奶与健康
有机的推论:有机食品的益处
水无处不在:瓶装水与自来水
第五部分 巫医归来
迷惑性稀释:顺势疗法中的10五十次方倍
磁性魅力:磁疗法和健康
命运的逆转:阿育吠陀的复苏
闻上去很好:芳香疗法
令人窒息的潮流:氧气――多少才算多
无需接触:接触疗法、气功和
问题的根源:医药的另一选择――草药
手臂上的一针:预防接种的真实风险
第六部分 拿一切来冒险
毒性的复仇者:毒理学
同行审查如你所愿:健康研究是怎样进行的
糖果能延长寿命:及其他重要的医学发现
我们是第一:美国健康等级
第七部分 就像电影里演的那样
我不是记者,但我在电视中扮演记者的角色:电视医疗新闻的准确度
《第一滴血之六》:对听力的探索――枪及其后遗症
打昏:想象的暴力,真实的问题
心痛:好莱坞风格
后记 展望明天:糟糕的医学即将来临
附录
推荐读物
摘要
    10%的误解,90%的误导:工作中的大脑
    人们常说大脑的利用率只有10%。大脑真的是一个巨大的、难以想象的未开发资源吗?接近正确!我在街角听到过的无数乏味的手机通话就能证明这一点。我记得一位年轻女士在与朋友谈话的时候,一只“棕色雏鸽”在她脚边跳来跳去,令她大喜过望。但实际上那只是一只麻雀。
    显然,她使用了近100%的大脑智慧来描述这只“雏鸽”。视神经将一只棕色小鸟的图像经由类似大脑中继站的丘脑,传至脑后部的视皮质。她耳朵内的耳蜗神经将朋友空洞谈话声音的电刺激通过脑干、下丘脑传到听觉皮质。在感觉性语言中枢韦尼区被很终翻译成语言。记忆在大脑内广泛分布,从海马回、杏仁核到脑皮质,所以我们并不清楚这位年轻女士从哪里得出城市里的那只棕色小鸟是雏鸽而非麻雀的错误信息。但很肯定的是,她的运动功能是从小脑和脑皮质经脑干传递到肌肉,使其能握住手机、转头,无意间发现帅哥,并或多或少地维持站立姿势和呼吸运动。下丘脑调节着她的体温。一切的一切,对于她的大脑来说,这是一个繁忙的时刻。
    也许我们那位精力旺盛的鸟类学家在打电话时的大脑利用率没有达到100%。毕竟,没有哪项运动要求100%地利用人类的肌肉系统。但刚才那位女士所利用的远不止10%。更重要的是,早上一觉醒来的时候,她可能已经利用了全部大脑去梦见雏鸽和帅哥。她大脑的每一个区域和许多神经元都参与了这个过程。
    你如何使用大脑是你自己的事。你可以阅读《战争与和平》或欣赏电视里的约会节目。然而,许多人认为后者是对大脑潜能的一种浪费,没人会这样理解:90%的大脑处于休眠状态,会像未开采的石油一样,一旦喷薄而出,带来的是意想不到的精彩。
    10%的大脑利用率这一谬论可追溯到至少100年以前,如果考虑到一些超自然冥想的教义和种种思想力优选化的观念,可能还要更早。没有人指责爱因斯坦的头脑懒惰,当他挖苦并可能略带讽刺地告诉记者说他以10%多一点的脑利用率创造了他的辉煌成就时,这个谬论就被保留了下来。但这件轶事却无法证实。贝叶斯滕是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省西蒙?弗雷泽大学的一名神经病学家,他在《心灵谬论:关于心脑的流行观点探秘》一书中,用“我们仅使用了10%的大脑这一谬论由何而来”一个章节,试图找出这个谬论的起源。贝叶斯滕从20世纪30年代对大脑的研究“寂静的皮质”中找到参考,还找到了19世纪以来这一错误概念的一些起源。
    19世纪,人们对物理和生物世界的认识有了显著提高。19世纪二三十年代,法国生理学家弗罗伦斯对兔子和鸽子大脑进行了开创性工作。并绘制了大脑负责基本运动、记忆、情绪的区域。大体来讲,他是通过取走动物的部分
    大脑,来记录动物从此丧失了哪些功能。几十年以后,一位法国医生布洛卡通过对丧失构词能力(但仍能理解语言)的卒中死者进行解剖,分离出了人脑中负责控制语言的区域。在19世纪70年代,两名德国生理学家弗里茨和希齐格改进了弗罗伦斯的工作,用电流刺激狗大脑的某一区域,来观察哪些肌肉受到支配而产生运动。
    20世纪30年代,人们进行了更准确的电击实验。研究人员发现,在所有的脑实验志愿者中,无论是动物还是人类,大脑中都有某些区域对刺激无反应。这些区域被标记为“静息皮层”,人脑中有很多这样的区域。这一名称并不代表这些区域没有任何活性,只不过是电刺激没有引发它们产生明显的反应,比如抽搐。进一步的研究显示,这些“静息皮层”负责我们人类的特有特征:语言和抽象思维。
    我们怎么知道我们所利用的大脑不止10%呢?正如贝叶斯滕精炼的表述:“现代神经科学的全套设备决定性地否定了这个观念。”计算机体层扫描(CT)、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PET)、磁共振成像(MRI),加上一连串其他检测显示,即使在睡眠期间,大脑中也不存在无活性的区域。神经学家经常将这些仪器连在病人身上,让他们做数学题目、听音乐、绘画,或做任何他们愿意做的事。大脑某一区域的激发是由所执行的任务决定的。仪器扫描能捕捉到所有大脑活动,人们以此绘制了整个脑图。
    进一步揭露谬误的是如下事实:大脑,像身体的任何其他部位一样,必须依靠使用来保持健康。如果你的腿被石膏固定一个月,它会萎缩。90%的脑不活动将导致90%的脑迅速退化。不使用的神经元(脑细胞)将皱缩死亡。显然这种情况并不会发生在健康个体上。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有10%-20%的神经元弥散性丢失。这对记忆和意识都具有破坏性影响。如果有90%的大脑不活动(任意90%),这个人将昏迷。
    即便从进化的立场看,10%脑利用率的谬误也是愚蠢的。大脑是一个饥渴的器官,每日每夜都在获取能量(以氧和葡萄糖的形式)。这个器官重量仅占人体的5%,却消耗了20%的氧和葡萄糖。如果它只有10%是重要的,进化不会使一个大而无用的高耗能器官得以保存。达尔文悄声地说:用常识想一想。我们从没听医生说过:“幸好子弹伤及的是对他无用的那90%的大脑。他的寿命还很长,明早再叫我处理吧。”
    P15-17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