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教科书里没有的秦汉史

教科书里没有的秦汉史

  • 字数: 150.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 作者: 邹水杰著
  • 出版日期: 2011-10-01
  • 商品条码: 9787101081046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出版年份: 2011
定价:¥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教科书里没有的秦汉史》侧重于一般历史读物、特别是历史教科书里向来欠缺的内容:    写人物,重点关注人物的性格、人物之间的关系。比如孔融,着重写他的恃才傲物和志大才疏;写赵高和胡亥,重点揭示赵高的老谋深算、胡亥的天真、狠毒,以及与李斯之间的复杂关系;而蔡文姬,让我们扼腕的则是她的才情无双与命运多舛。    写事件,写社会,重点不是说故事,而是解剖微观社会,揭示真相。如汉灵帝,重点介绍他暴发户心理支配下的卖官与荒淫;写霍光废昌邑王,着重钩稽当时宫廷的政治斗争;描写汉人追求富贵与长生、叙述妇女追求时尚与潮流,是为了让我们看到一个丰富生动的历史断面。而关注文房四宝、书信名片,甚至厕所文化,又能展现汉人生活的细节。    《教科书里没有的秦汉史》的作者是邹水杰。
目录
前言
故事人物
秦始皇的儿子:扶苏之死与胡亥之立
昌邑王被废有没有隐情
断袖情深:汉哀帝与董贤
王莽的代汉历程
宽厚长者汉章帝
汉灵帝卖官:是皇帝还是“暴发户”
蓄谋篡位的赵高
楚汉相争话范增
滑稽的东方朔
外戚梁冀的专权之路
志大才疏的孔融
影响三位皇帝的窦太后
汉武帝和他的四位皇后
“娶妻当得阴丽华”:光武帝与阴皇后的爱情
引领时尚的美女孙寿
一代才女班昭与蔡文姬
典章制度
不一样的亭长
“非吏比者”二老是个什么官
汉代皇宫的保卫
两汉京师治安的维护
汉代的县衙
社会万象
郭解之死:汉代游侠的命运
秦汉时代的名片与书信
神秘的汉代古尸
富贵与长生:汉代人的生死追求
汉代流行民谣
汉代厕所那些事儿
汉代的“文房四宝”
摘要
    秦始皇是中国古代**位皇帝,他自号“始皇帝”,是想二世、三世一直将帝位传承下去。在他的生前身后,他*中意的两个儿子扶苏和胡.亥,却接近违背了他的意愿。他属意传位的长子扶苏,沙丘之谋后被伪造的诏书赐死;他*喜爱的少子胡亥,在赵高的教唆下,成为一代暴君,*终葬送了秦王朝。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进行了他生命中*后一次东巡,途中病死在沙丘。由于他一直想着成仙不死,压根儿也没想到自己只能活五十岁,因此还没来得及选立继承人就驾鹤归西。秦始皇死后,随同出巡的中车府令赵高说服丞相李斯和公子胡亥,篡改秦始皇的遗诏,令长子扶苏自杀,改立十八子胡亥为帝。这就是有名的沙丘之变。在赵高与李斯密谋的过程中,赵高提到了秦始皇有二十多个儿子。这是史书中**一次有关秦始皇儿子数目的记载。胡亥即位成为秦二世后,对自己以不正当手段取得的帝位具有很强的危机感。为了打击和消灭潜在的竞争者,在赵高的启发下,胡亥在杜这个地方杀死了公子六人,另有三人被迫自杀,并杀死了十位公主;还有一次在咸阳杀死了十二位公子,另有一个准许殉葬。也就是说,见诸记载的秦始皇儿子共有二十四人,女儿十人。随着秦始皇之死和二世杀戮政策的实施,这些公子公主都惨死在自己亲兄弟的手中。秦始皇的子女中,史籍记载较多、影响*大程度的就是扶苏和胡亥了。下面我们就来了解公子扶苏和胡亥的情况。
    秦始皇虽然后宫佳丽无数,但始终没有立皇后,也就一直没有立太子。根据当时的宫廷习俗,即使贵为皇子,只要没有被立为太子,没有封地,就称为公子,并且通常以母亲的姓氏为名。秦始皇长子扶苏之名可能来自《诗经?郑风》中的《山有扶苏》,扶苏表示的是枝叶繁茂的大树。因此有学者认为扶苏之母为秦始皇的郑妃,由于特别喜欢这首诗,因此给他取这个名字,希望他长大后像扶苏一样枝繁叶茂。
    扶苏为人刚毅,勇武有力,信任下属,善于激励士人。作为始皇的长子,他对秦始皇的有些做法却不太认同。公元前212年,在秦始皇下诏坑杀议论时政的诸生后,扶苏劝谏说:“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史记?秦始皇本纪》)意思是天下刚刚平定,边远地区的百姓还没有归附,皇上惩罚这些效法孔子的人,可能导致天下不安定。始皇大怒,将扶苏发派到北边的上郡(今陕西东北部和内蒙古南部),做蒙恬的监军。
    两年后,秦始皇在东巡途中病死沙丘,临终前让赵高记下给扶苏的遗诏:“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史记?李斯列传》)也即要扶苏回来主持丧事,继承皇位。但诏书还没发出,始皇就死了,赵高便扣留了这份遗诏,与李斯一道封锁秦始皇已死的消息。赵高说服胡亥与李斯,伪造诏书立胡亥为太子,并将给扶苏的遗诏更改为:  “朕巡天下,祷祠名山诸神以延寿命。今扶苏与将军蒙恬将师数十万以屯边,十有余年矣,不能进而前,士卒多耗,无尺寸之功,乃反数上书直言诽谤我所为,以不得罢归为太子,日夜怨望。扶苏为人子不孝,其赐剑以自裁!将军恬与扶苏居外,不匡正,宜知其谋。为人臣不忠,其赐死,以兵属裨将王离。”(《史记?李斯列传》)诏书被更改成对扶苏与蒙恬率兵在外无功有过的谴责,为他们戴上了不孝、不忠的罪名,责令二人自杀。更改后的诏书用皇帝的玺印封好后,派胡亥的宾客作为使者去上郡向扶苏传达。
    扶苏接到诏书一看,顿时泪流满面,进入里屋就准备自杀。蒙恬赶紧阻止他说:“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将三十万众守边,公子为监,此天下重任也。今一使者来,即自杀,安知其非诈?请复请,复请而后死,未暮也。”蒙恬不相信让扶苏北边监军的秦始皇会将二人赐死,担心诏书有假。但使者在旁边多次催促扶苏自杀。扶苏为人仁慈忠厚,对蒙恬说:“父而赐子死,尚安复请!”(《史记?李斯列传》)就自杀了。蒙恬不肯自杀,使者将其带回,交给狱吏,囚禁在阳周(今陕西子长县北)。
    扶苏是秦朝统治者中较有政治远见的人物。他认为天下未定,百姓未安,反对实行“焚书坑儒”、重法治民等政策。而且他的个人性格对于当时的士人和下属具有相当的吸引力,这在秦始皇以严刑峻法治国的环境下,让人们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再加上商周以来实行的嫡长子继承制,经千余年沉淀下来形成的宗法制思维定势,人们认为这个仁慈刚毅、信人奋士的长子扶苏,是帝位的当然继承者。秦始皇虽然在听到扶苏的劝谏后大怒,但让他去蒙恬的军队里当监军,实际上是委以重任,让他执掌三十万大军的兵权,以便在军队中接受锻炼,增长见识和经验。可见让他北上监军,并非始皇对扶苏失望的表现。也正因为秦始皇很看重扶苏,在弥留之际,才会下遗诏让扶苏回咸阳主持丧事,实际是要将帝位传于扶苏。
    可谁知秦始皇和扶苏都让赵高给算计了!
    扶苏自杀后,胡亥被立为太子,即位为秦二世。但民间一直存在应该由扶苏继承皇位的看法,秦末陈胜、吴广起义诈称公子扶苏,声称“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史记?陈涉世家》),利用人们认为扶苏贤德、天下应该传于扶苏的心理,来宣扬起义的合法性,增大起义的煽动性。
    扶苏之所以被人们寄予厚望,他在平时的言行中体现出的仁慈宽厚与人格魅力,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同时,扶苏的思想意识中充满着古代正统的规范礼节。在劝谏始皇“焚书坑儒”时所说的“诸生皆诵法孔子”,说明在扶苏的思想中,至少认为学习孔子一系的儒学是不应该被绳之以法的。而从他名字的来源及讲求忠孝之义来看,他肯定接受过古代正统的诗书礼乐教育,接近可以算做是正统的士人。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秦始皇除了让后代学习法家的吏道之外,也是注重对子女进行贵族式传统教育的。这就需要我们反思以前认为秦代接近只学习法家思想的认识了。P3-6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