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陕甘宁边区政府史话

陕甘宁边区政府史话

  • 字数: 111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作者: 刘东社 刘全娥
  • 出版日期: 2011-12-01
  • 商品条码: 9787509726600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165
  • 出版年份: 2011
定价:¥1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陕甘宁边区政府史话》由刘东社和刘全娥所著。
《陕甘宁边区政府史话》内容简介:陕甘宁边区政府自1937年9月成立,至1950年1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发布命令成立西北军政委员会,前后历时12年4个月。它是中国革命的核心所在,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指导中心和总后方,是各个根据地的首席政府,是声名卓著的民主政府,是廉洁的政府。党的许多政策在这里试验推广,党的方针指令从这里发向各地。在这里,和党中央培养革命干部、推行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解放妇女、掀起大生产运动、精兵简政、发展文化教育、丰富群众文艺活动、开展外事活动,带领中国走向光明和胜利。
目录
一  希望之光
1革命落脚大西北
2黄土地上的边区政府
3红都延安
二  引力中心
1圣地的呼唤
2革命的熔炉
3领袖与群众
三  民主政治
1普选·参议会·民主建政
2五一施政纲领
3李鼎铭说“我有职有权”
4挣脱了锁链的边区新女性
四  司法典范
1边区的法律:民主·平等·公正
2“马锡五审判方式”
五  经济举措
1新经济政策:争取外援,休养民力
2大生产热潮
3精兵简政
4劳动英雄的时代
六  文化嬗变
1奖励自由研究
2进军文化荒漠
3秧歌舞和秧歌剧
4人民的喉舌
七  冲破封锁
1让边区走向世界
2“封锁线后的新社会”
3“中国的命运决定于他们”
八  欢庆胜利
1八一五——延安狂欢夜
2迎接全国解放
参考书目
摘要
    在本世纪30年代中期,如果有人能从高空鸟瞰中国大地的话,他将不难看到一幅奇异的图画:在崎岖的山间小道上,在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里,在飞鸟断绝的茫茫草地上,在雪山顶,在大河旁,总有一群衣衫褴褛、扛枪背包的赤足或穿着破烂草鞋的男女,不畏风霜、不避雨雪地向前艰难跋涉着。也许他看不清这群人黄瘦的脏脸,蓬乱的长发,但却一定能够看到,在他们的前后左右,一支支人数庞大、装备精良的军队,远远地虎视眈眈,随时准备猛扑上去,向这群饥寒交迫、疲惫不堪的男女发起堵击、追击和侧击。在晴朗的日子里,也总有成群的飞机在空中扫射、轰炸,机上青天白日的标记清晰得似乎伸手可摘。然而,就是这群人,却像一股不可阻遏的红色铁流,蜿蜒曲折地向前倾泻着。它,发端于中国的南方,向西到云贵高原,再北上川甘,在中国大地上画了半个大大的弧线后,最终停在了中国的西北角。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中国工农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人间壮歌!
     说起长征的发生,我们就不能不描绘一下此前国共两党关系演变的轨迹。在中国现代目前,国民党和共产党无疑是两股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最重要的力量。它们的政治主张、政治动向及相互关系的发展变化,自然会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产生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进程图,也因此而变得峰谷交错,上下起伏。
     1924年到1927年初,国共两党首次合作,迅速掀起了国民革命和北伐战争的高潮。这是一段令人留恋的美好岁月,虽然并不那么十分理想。随之,因国民党右派的反共和分裂行径,阴云又四处笼罩,革命便跌入了低谷。凄风苦雨的1927年,既是国共两党分道扬镳的一年,又是希望的种子萌生的一年。在白色恐怖降临之后,面对着国民党反动派的屠刀,中国共产党人群雄四起,纷纷拿起刀枪武装抗暴,从而掀起了一场土地革命的红色风暴。
     在南昌起义的枪声响过之后,中共中央又在汉口召开了“八七”紧急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一年之内,中国共产党在长江南北13个省130个县的广大地区内,组织发动了100多次较大规模的武装起义,到处在打土豪、分田地,建立工农红军和农村苏维埃工农民主政权。经过3年的浴血奋战,到1930年时,中共已在全国建立了大小不等的15块革命根据地,红军数量在不断增长。
     另一方面,自1927年4月18‘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蒋介石也忙得焦头烂额:他忙着招降纳叛,忙着纵横捭阖,忙着东征西讨……最终,以中原大战为尾声,他在形式上制服并统一了各派军阀势力。当青天白日旗在中国每一座城市上空哗啦作响的时候,他感到了满足,感到了欣慰。踌躇满志_的他,却为“赤匪”势力的崛起而大惊失色,寝食难安。于是,从1930年底到次年7月,他对红军及根据地连续发动了三次大“围剿”。令他难堪的是,数十倍于“赤匪”的堂堂中央精锐之师,.却次次以失败而。告终。在战争的大海里学习游泳的中国共产党人,不但迅猛发展了自己的势力,而且积累了一系列克敌制胜的军事斗争经验,诸如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以游击战和运动战为主的作战形式,“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战术原则等等。更为重要的是:,在以为首的共产党人的探索下,以工农武装割据为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也已逐渐形成,在这条曲折艰辛之路的尽头,将会矗立起一个光明灿烂的新中国。
     然而,革命的征途不会一帆风顺。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发生,使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可是,已经夺取了中共中央领导权的王明宗派集团,却执行了一条错误的路线,制定了一系列违背客观实际的政策。1931年11月,中共在江西瑞金召开了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成立了与南京政府分庭抗礼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已被王明集团实际剥夺了对苏区党和红军领导权的当选为政府主席,朱德当选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和红军总司令。这一全国性红色政权的‘建立,客观上有利于统一领导各个分散的革命根据地,也有利于各根据地与各支红军间的联合、团结与发展。但以王明为代表的新的“左”倾冒险主义思潮,却已在各根据地蔓延、滋长。
     从1932年6月开始,蒋介石又发动了对各根据地的第四次大“围剿”。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鄂豫皖、湘鄂西苏区先后丧失。中央、苏区依赖周恩来、朱德等人的正确指挥,则击溃了敌军的进攻,并把苏区扩大到湘赣闽粤4省,红一方面军也发展到’r0万人左右,赤卫队员更多达20余万人。紧接着,蒋介石又在1933年的10月,对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五次大“围剿”。百万大军和200、架战机的绝对优势兵力,使蒋介石利令智昏,再加上所谓“步步为营,节节进剿”的堡垒政策,“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围剿”方略,使他狂妄地宣称,此举必可“肃清匪患”。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