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就这样收复台湾:你所不知道的台湾历史
字数: 2540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作者: 张嵚
出版日期: 2011-10-01
商品条码: 9787229042042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276
出版年份: 2011
定价:
¥2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台湾,这个牵连着中华民族情感的岛屿,承载了太多中国近代历史的屈辱和伤痛;它的经历,撩动着华夏同胞骨肉聚散离合的悲欢喜悦。1368年明朝中期抗倭斗争至1683年清廷最后收复台湾这300年间中华民族在台湾岛上为抗击外来侵略所做的奋斗,牺牲,只为了传承一个朴素信念: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部分。 该稿勾勒了从1368年明朝中期抗倭斗争至1683年清廷最后收复台湾这300年间中华民族在台湾岛上为抗击外来侵略所做的奋斗,牺牲,一代代炎黄子孙为了祖国的完整和统一,前仆后继,留下了一幕幕荡气回肠的篇章。
作者简介
张嵚:男,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99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原创小说《革命姑娘》曾获2001年榕树下网络文学擂台赛中篇特别奖,短篇小说《绿衣红伞》曾获2002年黄金书屋文学奖,电影作品《我的城市》获得2003年南京大学生DV节很好原著剧本奖,并为电视《拍卖》、《缤纷岁月》等编剧。累计在各类报刊杂志发表文学作品100余万字。现为签约作家、专栏作家,凤凰网历史专栏作家,从事历史类书籍创作,目前已经完成书稿300余万字。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倭刀沉沙:明朝台湾抗倭战争
一、鞭长莫及――明朝中前期倭寇侵台全记录
二、一个新时代的线头――明朝中期的台湾
三、开通海路――影响台湾命运的海盗们
四、鬼子来了――日本幕府对台湾的图谋
五、明军威武――沈有容与台湾保卫战
第二章 强敌西来:葡萄牙、荷兰、西班牙早期对台湾的侵略
一、分赃的小丑――葡萄牙人在台湾的不光彩角色
二、疯狂的“马尼拉备忘录”――西班牙人的侵华战略
三、牛皮骗国土――荷兰人的东犯
四、澎湖浴血――明朝收复澎湖列岛之战
第三章 血脉难断:台湾沦陷三十八年大史记
一、从“汉奸”到“民族英雄”――开台王颜思齐的争议人生
二、亮剑“海上马车夫”――郑家海商集团争锋荷兰
三、血洒料罗湾――郑家水师与荷兰舰队的碰撞
四、海上丝绸路――台湾与明末海外贸易的“黄金期”
五、台湾是他心中的一根刺――“国姓爷”郑成功的青少年岁月
第四章 挥师东进:明末清初的收台战争
一、分崩离析――清军南下时代郑氏家族的分裂
二、国破台湾在――郑成功的收台抉择
三、起来,不愿做亡国奴的台湾人――郭怀一和台湾抗暴起义
四、鹿耳门作证――大明水师扬帆东进
第五章 天下一统:康熙时期的收台战
一、近代台湾奠基人――被遗忘的延平郡王郑经
二、难弃难离――清政府“纠结”的对台政策
三、天下一统――施琅收复台湾
后记
摘要
可就是这“微不足道”的台湾,早在“跑龙套”的时候,就成了越来越多的沿海百姓向往的乐土,那年头外来侵略闹得最凶的是万里长城周遭,“西方殖民者”们还在绕着地中海兜圈子,沿海除了个把海盗外,还算是风平浪静。从隋炀帝平定台湾开始,但凡是东南沿海闹个灾荒出个战乱,便有人卷包袱跳船向东跑,先来最近的澎湖列岛,渐渐地扩展到台湾本岛,到了种两亩地,建几间宅子,这里气候湿润物产丰富,岛上的“原住民”乍一看蛮凶,住久了却也好相处,小日子过起来也越发的滋润呢。然后是没灾荒没战乱的时候也有人往这儿跑,聚的人多了就渐成规模,台湾的地位,渐渐地就从“乡镇级”变成了“县级”,特别是宋末元初和元末明初两个时期,因为战乱缘故,大批的福建、广东、浙江沿海居民迁往台湾,明朝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重新在当地设立“澎湖寨巡检司”时,统计当地户口,居住汉人已有万人之多。小小的台湾岛,在从三国至明初的一千多年里,无数次的“跑龙套”中,默默地攒着人气,渐成繁荣。 攒到明朝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晴天一声霹雳,人气散了,繁荣没了,原本“跑龙套”的台湾,却从此戏份重了。之后几百年历史大戏里越发地吸引眼球,先成配角,然后是重要配角,最后成了主角,有了自己较为的名字――台湾。 所谓的“晴天霹雳”,是那一年明太祖朱元璋一道轻描淡写的圣旨:“撤澎湖寨巡检司,所辖军民,悉数安置于漳、泉二地。”然后就是台湾当地汉人们集体“被搬家”,家家户户强制拆迁,房屋全被拆毁,农田尽数荒弃,粮食财产能拉走的拉走,拉不走的一把火烧掉,“被搬家”得相当,然后又在台湾海峡“划线”,规定“片板不能下海”,澎湖列岛和台湾岛严禁沿海居民进人,违者举家严办。原本渐成欣欣向荣的台湾岛,因此“一夜回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当年的“乐土”,此时却成了沿海居民可望而不可即的“禁区”。 这近乎荒唐的“强制拆迁”,却并非是彼时明太祖朱元璋的心血来潮。“晴天霹雳”的导火索,是一段几乎所有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历史――倭寇入侵。 说倭寇入侵,那真是从元朝中期至明朝末年,一笔绵延了二百多年的血债。 血债的源头还在日本,从元朝中期开始,中国正“天下一统”的时候,日本却进入了内战不休的“战国时代”,“天皇”成了摆设,诸侯们割据一方相互攻打,本身又穷外带战乱,土匪强盗们更“放了羊”,就有大批海盗们结伙每年到中国沿海打家劫舍,这些人就是“倭寇”,他们穷凶极恶,每到一处皆大肆烧杀抢掠,到元末的时候中国也天下大乱,各处起义四起,元王朝疲于应付,海防自然也顾不上,倭寇们每次打劫也就越发“占便宜”,便宜占多了,不少日本诸侯也眼红,纷纷组织自己麾下的正规军来中国沿海“发财致富”,中国沿海的海盗们也纷纷与之勾结。于是从元末开始,倭寇侵扰的规模与破坏力都连年扩大,几乎到了愈演愈烈的地步。 台湾自然也难幸免,台湾岛北临日本列岛,对于倭寇来说本身就是“近水楼台”,起先台湾“原住民”多,经济比较落后,外带元王朝在澎湖地区有“巡检司”,经常能截击倭寇海盗船队,“油水少”又“风险大”,倭寇起先也就很少来。后来元末大乱,原本驻在“澎湖巡检司”的元朝军队,被陆续调往内地平叛,所谓“巡检司”早就名存实亡,此时中原内地战乱不休,不少沿海居民纷纷迁至台湾避乱,人多了经济也渐渐繁荣,“油水多”又“风险性”低,倭寇就渐渐来得多了。《元史》上关于倭寇第、一次侵扰台湾的记录,是元朝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数千倭寇窜犯澎湖列岛,毁弃元朝“巡检司”在当地的要塞工事,劫掠大批钱粮扬长而去,此后倭寇对台湾的侵扰便日渐频繁。 到了元朝末年,倭寇的“开工点”又发生了变化,此时中国北方连年战乱外加自然灾害,“抢劫利润”大大降低,富庶的福建,广东等省份成了倭寇优选,而台湾,却是倭寇进入福建,广东沿海的必经之地,如此一来台湾又遭起了“二茬罪”,倭寇来的时候遭一遍抢,倭寇在广东、福建抢完了,返航的时候还不忘了再到台湾抢一把,有时候倭寇在广东福建碰了壁,更要回头在台湾“捞一票”。台湾,因此既成了倭寇入侵道路的“中转站”,又是倭寇劫掠的“重灾区”。 以致到明朝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平定了福建割据势力方国珍后,大批逃难到台湾的乡民闻讯后纷纷返归大陆,见到明朝官吏后哭诉道:“我等渡海(去台湾)前遭兵祸,渡海后又遭倭祸,今终见太平也。” 可回来才知道,“太平”,还早着呢。 因为大明王朝建立了,“倭寇问题”却更复杂了,东南方面,被朱元璋平定的张士诚、方国珍、明玉珍等元末割据势力,都有大批残部流落海外,他们盘踞在东南沿海的海岛上,坚持与大明王朝为敌,这些当年参与和朱元璋争天下的“枭雄”们,现在却成了杀人越货的海盗。偏偏他们又与倭寇们相互勾结,甚至有不少人后来移居日本,其中比较有名的,有张士诚的旧部刘通,陈友定的旧部金子隆等人。这群人常年生活在东南沿海,对东南沿海各处的人口、地貌、城镇分布,都可以说了如指掌,更兼戎马半生见过大阵仗,作战经验丰富,而今摇身一变当了“二鬼子”,那更是相当富有敬业精神,每次倭寇抢掠,他们都积极响应,辛勤带路不说,碰到明军更杀红了眼朝上冲,掩护“日本友人’撤退,可谓是抢劫在前,分钱在后,相当的有“国际主义精神”。明朝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刘通就曾作为向导,引着数千倭寇在苏南、浙东一带大肆抢掠,史载“大掠五府,饱掠而去”。P2-4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