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隋唐道家与道教

隋唐道家与道教

  • 字数: 710.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作者: 李大华 李刚 何建明
  • 出版日期: 2011-09-01
  • 商品条码: 978701009389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716
  • 出版年份: 2011
定价:¥11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隋唐道家与道教》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内容简介
道家文化与儒家文化共同构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两大主干。道家与道教作为中国地地道道、土生土长下的传统文化,不仅在中国历目前影响巨大深远,而且影响至今,深入民间。隋唐时期是我国道家与道教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道家思想与道教理论取得重大创获和突破时期。本书是专门系统地诠释和探讨隋唐时期道家思想与道家理论发展的断代学术专著,作者基于从六朝到隋唐五代有一个“重玄”思潮贯穿始终的认知,着眼于“重玄”思潮,依据《道藏》文本,展开对隋唐道家思想与道教理论历史演变的梳理和考察,从而比较清晰地勾勒出隋唐道家与道教思想发展史。本书是一部较有分量的断代道家与道教思想史。
作者简介
李大华,1956年生,深圳大学哲学系教授,深圳大学宗教文化研究所所长,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哲学研究》、《世界宗教研究》、《道教文化研究》、《光明日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近百篇。已出版《生命存在与境界超越》、《道教思想》、《李道纯学案》等著作。
李刚,1953年生,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科基金宗教学评审组副组长,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已出版《重玄之道开启众妙之门……道教哲学论稿》、《何以中国根柢全在道教一一道教哲学论稿之二》、《汉代道教哲学》、《劝善成仙一一道教生命伦理》等著作。
何建明,1965年生,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已出版《道家思想的历史转折》、《佛法观念的近代调适》、《澳门佛教》、《近代中国佛教与基督宗教的相遇》、“人间佛教与现代港澳佛教》等著作。
目录
绪言
第一章 道家思想的兴盛与隋、唐初诸帝王的崇道政策
一、老庄学说的复兴
二、隋文帝与道教
三、隋炀帝与道教
四、唐高祖与道教
五、唐太宗与道教
六、武则天与道教

第二章 成玄英、李荣的重玄思想体系
一、论玄与又玄
二、论道
三、论有无
四、论动静
五、论本迹、体用
六、论三
七、论生命与心性
八、李荣的重玄思想

第三章 王玄览《玄珠录》的道体、心性学说
一、论“道体”
二、论“道物”
三、论“心性”
四、论“有无”
五、论“坐忘”

第四章 孟安排《道教义枢》以重玄为旨趣的道教哲学思想
一、道德
二、自然
三、有无
四、本迹与体用

第五章 司马承祯的道教哲学思想
一、生平与著述
二、《天隐子》与《坐忘论》关系考
三、《服气精义论》:早期服气论
四、《太上升玄消灾护命妙经颂》:中期道性论
五、《天隐子》序、跋与《坐忘论》:后期炼气成仙
坐忘得道思想

第六章 唐玄宗的道家思想
一、生平与著述
二、唐玄宗道家思想特点
三、“明道德生畜之源的重玄道体论”
四、“道性清静,修性反德的道性论”
五、“因学知道,行无行相的体道论”
六、《真经》之要“在乎理身理国的道治思想”

第七章 吴筠的道教哲学思想
一、生平与著作
二“道至无而生天地
三、“道德、天地、帝王,一也”
四、长生可贵、神仙可学
五、“积学修真,超形成仙”

第八章 张志和《玄真子外篇》的庄学思想
一、生平与著述
二“为物之宰日造化的本体论”
三、“至道非有无之殊的辩证法”

第九章 强思齐的道论
第十章 杜光庭道教哲学思想体系
第十一章 《无能子》、《化书》的自然论与社会批判思想
第十二章 罗隐的道家社会历史观
第十三章 隋唐重玄学说与内丹学说
第十四章 对中国文化产生重要影响的两部道经
第十五章 道与释儒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摘要
    经秦王李世民引见,上奏,高祖大悦,授善行朝散大夫,敕通事舍人柳宪于羊角山置兴唐观,其地改为神仙县,封羊角山为龙角。后善行至庙所又见老人,请教姓名,日:“我是无上神仙,姓李字伯阳号日老君,即帝祖也。毫州谷阳县有枯桧再生,可以为验。今年平贼后天下太平,享国延永。”说完忽然不见了。吉善行大约是个道民,有可能这是一出他和某老道演的双簧。在他是图点赏赐和封官(果然如愿),在老道则是要借此发扬道教,而对于唐高祖来说,则以此作为其“天命”所在的又一例证。看似美妙的神话后面却深藏着各种现实的需要。
    唐高祖即位之前,裴寂等劝进,高祖“亦未之许”。于是裴寂等又依东汉光武长安同舍人强华奉赤伏符故事,奏称:“神人太原慧化尼,蜀郡卫元嵩等歌谣、诗谶。慧化尼歌词日:‘东海十八子,八井唤三军。手持双白雀,头上戴紫云。’又日:‘丁丑语甲子,深藏入堂里。何意坐堂里,中央有天子。’又日:‘西北天火照龙山昭,童子赤光连北斗,童子木上悬白幡,胡兵纷纷满前后。拍手唱堂堂,驱羊向南走。’又日:‘胡兵未济汉不整,治中都护有八井。’又日:‘兴伍伍,仁义行,武得九九得声名。童子木底百丈水,东家井里五色星。我语不可信,问取卫先生。’蜀郡卫元嵩,周天和五年(570年)闰十月,作诗:‘戌亥君臣乱,子丑破城隍,寅卯如欲定,龙蛇伏四方。十八成男子,洪水主刀傍,市朝义归政,人宁俱不荒。人言有恒性,也复道**。为君好思量,何口口禹汤。桃源花口口,李树起堂堂,只看寅卯岁,深水没黄杨。’未萌之前,谣谶遍于天下,今睹其事,人人皆知之。陛下虽不以介怀,天下信为灵效。”卫元嵩为北周有名道士,本乃僧人,后助周武帝排佛,好作预言之事,曾论将来朝代兴废、天命得主而有“征验”。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