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通俗社会科学二十讲

通俗社会科学二十讲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岳麓书社
  • 作者: 曹伯韩
  • 出版日期: 2011-07-01
  • 商品条码: 978780761647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95
  • 出版年份: 2011
定价:¥13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通俗社会科学二十讲》是民国学术文化名著系列丛书之一,是由语言学家曹伯韩先生编写的通俗社会科学讲话的试作,其中一部分是曾在《通俗文化》半月刊发表过的。内容大致可分为社会、家庭、国家、民族四部分。
内容简介
《通俗社会科学二十讲》作者曹伯韩(1897―1959),湖南长沙人,语言学家,在语言学及社会科学上的著述甚丰,兼涉历史、地理、靠前关系、青年修养等。其主要著作除本书之外,另有《国学常识》《民主浅说》《中国近百年史十讲》《中国文字的演变》《通俗文化与语文》《中国文法初阶》《论新语文运动》《语文问题评论集》等,均产生过较大影响。 《通俗社会科学二十讲》全书分二十篇,其中一部分是作者曾在《通俗文化》半月刊发表过的,内容大致可分为社会、家庭、国家、民族四部分。作者试图运用谈话的形式,将此四方面的内容娓娓道来,于行文中好似重复冗赘,却使文章趋于通俗化,作者旨意在通俗化运动上的抛砖引玉。
目录
前言
一 鲁滨孙是不是孤独的人?(什么是社会)
二 一朝时世一朝人(社会是进化的)
三 好比一栋房子(社会的结构)
四 世界为何不太平?(社会变化的原因)
五 说什么兴衰成败总由天(社会变化的情形一――氏族社会和奴隶社会)
六 封建社会的小传(社会变化的情形二――封建社会)
七 从勤俭起家的不可能说起(社会变化的情形三――资本主义的几个特点)
八 幸福与悲惨的同一泉源(社会变化的情形四――自由竞争的功罪)
九 消灭了自由竞争又怎样?(社会变化的情形五――独占资本是不是救世主)
十 化私为公的新社会(未来的大同社会的特征)
十一 社会是不是由家庭集合而成的?(家庭的起源――谁制定嫁娶?)
十二 爱情不用黄金买(婚姻的进化)
十三 家齐而后国治吗?(大家庭和小家庭)
十四 个人享福的秘密(社会阶层的产生和消灭)
十五 爱国是错误的吗?(国家的产生和演进)
十六 从苏联修改宪法问题来说(国家的消灭过程)
十七 谈到“中华国族”(民族的形成与经济)
十八 民族利益的真假?(民族全体的利益不是永远一致的)
十九 民族主义的七十二变(国家主义的反动化和革命的民族主义)
二十 民族没有万世千秋的寿命(民族的消灭)
后记
摘要
    鲁滨孙是不是孤独的人?
    (什么是社会)
    世上有没有一个孤独的人,接近不和别的人发生关系,他还可以生活下去呢?
    这样的人我们没见过,不过读小说的时候,好像碰见过这样的人。从前英国有一部有名的小说,叫做《鲁滨孙飘流记》――这部书,中国人老早翻译过来了――那里面的主人公鲁滨孙,是一个航海家,他在海船中遇着大风,飘流到一只孤岛的旁边,船身沉没,同船的都葬到水里去,他独自一个人泅水到了岛上,侥幸保了残生,回头找着破船露出的一部分,拾得一些吃的东西,用的东西,比方猎枪等等,他把这些工具,武器和粮食搬到岸上,独自一个人生活起来。
    鲁滨孙在那个孤岛上,时而做猎人,时而做木匠,时而做农夫,总而言之,各种样式的劳动,他都去做,因为他自己要靠自己做,才能把穿衣吃饭住房子几个问题解决。
    但是我们可不可以根据鲁滨孙的故事,就说一个人只要自己高兴尽可以和随便什么人都不发生关系,过他一个人的清静日子呢?这是不可以的。因为从鲁滨孙的故事,我们就不能证明鲁滨孙是一个接近孤独的人。
    为什么说鲁滨孙不是接近孤独的人呢?因为鲁滨孙在孤岛上所利用的粮食工具等项;都是别人做的――鲁滨孙过去是在海船上做事,当然不会同时去打铁种田的。
    照这样看起来,就是小说家编造故事,也不能造出一个接近孤独的人来。世界上哪里还有真正孤独的人呢?
    但是,或者有人要说,我们不妨再造一个新的鲁滨孙,这个鲁滨孙,我们不要他利用现成的粮食,工具和武器,让他去过原始时代的野蛮生活。这样,他准可以接近孤独了。
    好!这个原始时代的鲁滨孙就算制造出来,但以后的故事就很难写下去。假使有狮子虎豹来了,鲁滨孙还是抵抗呢?还是逃跑呢?要抵抗,就应当有尖锐的牙齿和脚爪,有加几十倍的体力。要逃跑,就应当跑得特别快,应当会下水,或者会上树。
    而且,鲁滨孙应该是毛深皮厚,才可以抵御风寒暑湿的侵害。甚至于他的肚肠,他的口味,都要和野兽一样会吃生东西。鲁滨孙把所有的时间,所有的精力,都用到找寻食料方面去。仅仅维持得生命,他没有多余的力量去发明工具。
    这样,鲁滨孙就接近回到了野兽的时代。
    鲁滨孙一离开了野兽的时代,就不能孤独地生活了。为着抵御猛兽的侵害,为着解决食料的问题,为着性欲的引诱,原始的野蛮人不得不成群结队的过日子。
    野蛮人的身体虽然具备了和野兽不同的手和脑,但是想要运用手和脑来制造石刀石斧等等的工具,他们不能不联合几十,百把人做一起,共同生活,使得寻找食料以外,还剩出一点力量来。有了工具,又需要大家一同去做事,比方打猎,采集果实等等,男女老少,各人按照各人的能力,担任一部分工作,这样合多数人的力量,才能够扩大食物等项的生产力。
    现在澳洲美洲等等地方的土人,有些极其野蛮的,他们都是成群结队地生活,从没有孤孤单单地做工作的,就是做过工作之后,他们把大群分散,也是分成许多小队,各自回去,也不是一个人的行动。可见他们野蛮人,比文明人更不能脱离团体生活。
    实在野蛮人的脑子里面,简直不会产生鲁滨孙的故事,因为他们不能想像,一个人离开团体还可以生活。如果有人遭了团体的驱逐,等于宣布了死刑。
    鲁滨孙的故事是从文明人的头脑里产生出来的。文明人为什么会想出一个人孤独地生活着的事呢?因为文明时代,人和人的关系,比较野蛮时代复杂得多,不容易看出来。
    即如刚才说的,飘流海岛上,带着猎枪粮食等项的鲁滨孙,并不是孤独的,这是从他所带的东西看出来的。如果不从物品上面去看人的关系,单单是直接地去考察,我们就决定不能否认鲁滨孙是一个孤独的人。
    文明时代人和人的关系,大半都是这样间接地发生的。但是,我们只要从穿、吃、用的东西上面去看人的关系,就看得出这种关系,比较野蛮人的范围来得大。我们现在吃的麦子,也许是美国农夫耕种出来的;穿的布匹,也许是英国织工织出来的。我们乡下取的蚕丝,也许要给巴黎的舞女作衣裳;采的茶叶,也许给纽约的商人作饮料。
    总而言之,人生在世,少不了穿、吃、用。一个人穿的吃的用的,不能都归一个人弄。不管是野蛮人也好,文明人也好,单单一个人总活不来。只有结成一伙,大家去生产穿的吃的用的,大家才得活命。不管是大家一块儿弄,一块儿吃也好,或是各人在各人的地方弄,我替你生产谷子,你替我生产布匹也好,总而言之,各人做的都是公众的一部分工作,换句话说,就是社会的生产。
    人们参加这种社会的生产,是为着要活命。当生活逼迫着你的时候,你就是不高兴-也不能不做。换句话说,就是人们参加社会的生产,和本人的意志毫无关系。
    人们既然在社会的生产当中,或者一块儿劳动,或者互相工作,就会直接地间接地发生关系。这种种的关系,都叫做生产关系。
    加入了这种生产关系的一切个人,构成了一个总体,这就是所谓社会。
    一般人常说,社会是由个人集合而成的。但是,仅仅有许多个人站在一处,也不能成为社会。这好比八个齿轮,要按照一定的关系组织起来,才成为一架钟。各个人要依照一定的生产关系结合起来,在整个的组织中占得一定的位置,那末,这种个人的集团,才成为社会。
    人类是社会的动物。随便什么人,从生到死,没有可以脱离社会关系。因此,就是到海中孤岛上去做鲁滨孙,也不能成为一个真正孤独的人。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