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意林-智慧书

意林-智慧书

  • 字数: 40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吉林摄影出版社
  • 作者: 意林杂志社
  • 出版日期: 2011-06-01
  • 商品条码: 978754980220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87
  • 出版年份: 2011
定价:¥2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丰富的内容,是专为青年族群很好成长、走向成功、平衡身心、体悟生命而量身定制的生存秘笈,教授读者为人处世、明辨是非、积极进取、抵达巅峰的智慧与谋略。反复阅读其中的名家经典,自然能洞明世事、超越自我,取得非凡的成就,赢得幸福的人生。
目录
序言
无智慧则无很好自我
第一辑 换个角度领略别样人生
桥上的智者
羊倌的智慧
学会在心底找路
让孩子赚自己的人生
慢慢上浮
没有谁是天生暴躁
华盛顿的牙齿
剁肉的哲学
残忍的爱护
盐碱地里的羊
印第安人的墙
生命没有过渡
以己为镜
凡事往坏处想
有过只是一过
有限忠诚
搬家
白崇禧教子处世
给敌人留一个缺口
……
摘要
    直接去找“大老板” 苗向东 在职场上很多人很怕见领导、见老板,在电梯碰到老板不敢出声,在路上碰到老板拐弯走,却不知这是职场大忌。 2008年,段奕宏凭借《士兵突击》一炮走红。之后,《我的团长我的团》再次使他人气翻腾。1994年,段奕宏考上了中戏。大=时,一些形象出众、表演功底强的同学开始陆续接到影视剧组的邀请。到了大四,段奕宏成了班里专享一个4年里没接过_部戏的人。他试着寻找机会,可导演们见了他都皱眉,“我们要帅气一点的”。段奕宏自卑到了极点。因为没机会出去拍戏,段奕宏只有窝在学校排练话剧,基本功越来越扎实。大三时,他的话剧成绩全班第一。但到毕业,留京名额异常紧张,眼看没有单位接收自己,情急之下,段奕宏竞拿着成绩单跑去见文化部长,武警把他拦在门外。倔强的段奕宏在传达室泡了一天,终于允许与领导通一个电话。后来他留在了中央实验话剧院,在北京落了脚,为日后的成功创造了机会。 现在已经很红的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敬一丹能有今天,还得感谢她当初敲开了台长的门,也敲开了中央电视台的门。她从北京广播学院毕业后任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后到中国社科院读研究生,读研期间她在中央电视台实习。在审片子时她认识了台长杨伟光。实习结束,她就要回原单位了,她是多么的渴望能够留在中央电视台,这对自己的成功可谓是“一步登天”。怎么办?自己就是平民百姓一个,自己既不年轻,也不貌美;既没有关系人与台长很熟,无法得以引荐;也没有很多钱,送个什么大礼给台长;台长离自己也太高、太远了,作为实习生,平时能够见到主任都是很不容易的事。换作别人,肯定想都不敢想留下来,但她决定试一试。一天,她在没有人引见,与台长不是很熟的情况下,就直接敲开了杨伟光台长的办公室,进去后就直接对台长说:“杨台长,我实习结束了,我喜欢在中央电视台工作,你能不能让我留下来?”敬一丹过去的工作经历和实习期间的表现,杨伟光是了解的,也认可她的荧屏形象和气质,同意她留在中央电视台第二套节目任主持人。这一年,她已经33岁了,留在了中央电视台,从而开创了她辉煌的人生。 进人公司要主动敲领导、老板的门,要想获得提升,同样要大胆地敲门。有名经理人甲骨文公司华东暨华西区前总经理李绍唐曾经这样说:“我要奉劝年轻人,你要敢于敲你老板的门。” 在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工作的第15年,李绍唐已经做到协理。40岁时,他勇敢地敲开老板的门,直接问老板:“你老实告诉我,在未来三五年内,我是否有往上升迁的机会?我到底有没有爬到金字塔很好的机会?” 得到的答复是:“机会不大。”因为IBM人才济济,企业文化非常强调“辈分”与“派系”,在他的前面至少排了十个人。即使他愿意等,只怕轮到他,也是30年以后了。所以,他开始寻求IBM之外的机会。如果不是因为“勇敢表达”,老板岂能在满眼人才中发现他――既没有任何家庭背景、又没有留过洋、而且还没有MBA学历。他在耐心等待了两年半之后终于有了空缺,李绍唐被任命为甲骨文公司华东暨华西区董事兼总经理。 “勇敢地敲领导、老板的门”,就是敲开机会之门,有事直接去找大老板,这往往是成功的捷径! 发呆的美好 陈道明 有位三十岁的朋友告诉我,他活得很焦虑。社会走得太深,你就会焦虑。能对生活多控制一点,焦虑就会少一点。 朋友往往会问:你在家都干吗?我说,什么都没干,发呆呢。 我认为发呆是最放松的事。尝试把脑袋放空,哪怕只有几分钟,其实也挺幸福的。 人生大部分是空白,人忍受不了空白就要往里边填东西,给自己加载。其实优选的事就是跟好朋友一起发呆。有一起发呆的瞬间,说明关系是多么放松。我们常常在与人接触时让自己撑着,都是怕话掉地上,话接话,赶快接起来,太累。 而且焦虑感很大一部分来自不自由。我觉得很多人达到“自由”的状态是在“无能期”:退休了,社会不需要你了,年轻人不需要你了,孩子不需要你了,有人认为这是自由,其实那不叫自由。自由不是被抛弃,而是放弃。 我曾经在西北一个庙门口看到一副对联:“在高处立,着平处坐,向阔处行;存上等心,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我一直在体会着它。“在高处立”是说可以站得很高看问题;“着平处坐”,踏踏实实,平等对人;“向阔处行”,就是说心胸要开阔,做事要变通,别走死胡同;“存上等心”,就是存善良的心,要自律;“结中等缘”,就是不拒人千里之外,也不零距离接触,中庸;“享下等福”,就是说要能吃苦。这是一个很难达到的境界。 行而正难,思无邪难上加难。 P26-27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