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民初文化遗民研究

民初文化遗民研究

  • 字数: 316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 作者: 罗惠缙
  • 出版日期: 2011-09-01
  • 商品条码: 978730708897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11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民初遗民是中国遗民群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相比于历代遗民,民初遗民除具备通常的不仕两朝、强烈的怀念前朝等遗民形态、意识外,更多地表现为对传统文化中的道统、学术的依附力、自觉性和延续性,他们集道统担当、学统承续与文化整理等职责为一体,故民初遗民呈现明显的“文化遗民”特征。 本书《民初“文化遗民”研究》由上、下两编构成,上编总体探讨民初“文化遗民”的基本情况及其学术成就,下编选择拥有“文化遗民”代表性的王国维、刘声木、章棂等作为个案研究。 民初“文化遗民”是中国近现代文化保守主义者之一翼,他们在精神气质、理性、价值观等文化心理层面,坚守三大观念、君主制度、皇帝等具有“克里斯玛特质”的传统性内容。历代遗民面临着“亡国”问题,而民初遗民更多的是面临“亡天下”的问题,但民初“文化遗民”并没有在“亡天下”的背景中失去文化自觉和文化重振的信心,他们冷静地坚守着遗民精神和文化价值,看护着民族精神家园,这就是研究民初“文化遗民”的价值之所在。 《民初“文化遗民”研究》由罗惠缙编写。
目录
导论
  遗民?文化遗民?民初“文化遗民”
    一、遗民
    二、文化遗民
    三、民初“文化遗民”
上编
  第一章  民初“文化遗民”概说
    第一节  社会场景
    一、政治背景
    二、文化背景
    三、身份确立――“边际人”的文化解析
    第二节  遗民构成
    一、遗民谱录
    二、地域分布
    三、群体关系
  第二章 遗民的政治情结
    第一节  “孤露遗臣”之情怀
    一、复辟情结
    二、留辫、易服与归隐
    三、变名
    四、筑室
五、殉节
六、崇陵情结
第二节 “余与民国乃敌国也”
一、拒用民国年号
二、诅咒民国、民国肇造者及临难变节 者
三、拒绝与民国合作
第三节 民初遗民与传统观念
一、夷夏观念
二、五伦观念
三、孔教运动与孔教观
第三章 遗民与中西文化
第一节 传统学术的殿军
一、经学领域
二、史学领域
三、诸子学领域
四、文学领域
第二节 民初“文化遗民”与西学的粘连
一、变易与不易
二、器变与道变
三、注重学会、舆论和学校教育
四、政治改良
第三节 民初遗民文化价值观的集中表达
一、杂志简介
二、章程及争议
三、从杂志看民初遗民的文化倾向
第四节 “文化遗民”群体与中国现代学术建立
第四章 遗民与文学
第一节 “晨风庐”遗民文学活动
一、周庆云与遗民文学
二、“晨风庐”遗民诗歌倾向
第二节 其他社群与社团
第三节 关于民初遗民文学的认识
一、民初遗民文学认识的起点
二、从钱著和汪著看民初遗民文学的成就
第五章 遗民的史学及文化业绩
第一节 从《清史稿》到地方史志之编纂
一、从《清史稿》的修纂看民初遗民的文化倾向
二、民初遗民与续修《四库全书》
三、民初遗民与地方史志
第二节 从“嘉业堂”到民初丛书
一、遗民藏书家简介
二、民初丛书
第三节 文化教育事业
一、学校教育
二、图书馆、博物馆事业
下编
第一章 王国维
第一节 旧时代的“新民”
一、“顺民”
二、“新民”
第二节 新时代的遗民
第三节 保守与新变:文化遗民
一、敦守君臣纲纪
二、肯认传统文化道德
三、借学术以经世,以赓续学术思想为职志
四、追求学术独立
五、学术理路的开拓
第二章 刘声木
第一节 变名、筑室
第二节 称颂遗民
第三节 称颂纲常节义
第四节 存文和撰述
第三章 章?
第一节 作为清国史臣的史籍编纂
第二节 作为遗民的史籍撰述
第三节 尊崇孔子,任尊孔文社编辑之聘
第四节 诗文创作的文化遗民倾向
余论:民初“文化遗民”与文化保守主义
第一节 中国近代的文化保守主义
一、中国近代文化保守主义的演变
二、民初“文化遗民”与近代文化保守主义的关联
第二节 现代性视野中的民初文化遗民定位
一、现代与现代性观照下的民初文化遗民
二、传统与现代之于民初文化遗民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