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幸福的情绪

幸福的情绪

  • 字数: 224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作者: (美)罗伯特?所罗门
  • 出版日期: 2011-09-01
  • 商品条码: 978730014207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14
  • 出版年份: 2011
定价:¥4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幸福的情绪》是一本有关情绪与幸福的心理学经典。《幸福的情绪》消除了我们对于情绪的一些误解,如:情绪就是感觉、给情绪贴上积极或消极的标签、情绪是非理性的等。《幸福的情绪》同时阐明了情绪是幸福生活的策略,真正的幸福来自完整的情绪,告诉我们如何用情绪的钥匙打开幸福的大门。《幸福的情绪》的作者,国际情绪研究协会主席罗伯特?所罗门(Robert C.Solomon),是近30年来拥有影响力的情绪研究者,同时也是第一位探讨情感的存在主义哲学家和人本主义心理学家。
目录
第一部分 情绪是幸福生活的策略
第1章 愤怒是为了赢得尊重和利益的战斗
第2章 恐惧感保护我们免受伤害
第3章 恐惧和愤怒的不同类别
第4章 爱是两个独立的自我的完美融合
第5章 有了同情和共情,我们不再孤单
第6章 幸福的生活需要欢笑,也需要悲伤
第7章 因责任感而产生的内疚、羞愧和骄傲
第8章 羡慕、嫉妒、恨,不可忽视的人性面
第二部分 对情绪的误解
第9章 怎样理解情绪才对
第10章 误解一:情绪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
第11章 误解二:情绪就是感觉
第12章 误解三:情绪就像流动的液体
第13章 误解四:情绪是心智的产物
第14章 误解五:情绪是愚蠢的,它们没有智慧
第15章 误解六:情绪有两种滋味:积极和消极
第16章 误解七:情绪是非理性的
第17章 误解八:情绪是激情,是内心的野兽
第三部分:真正的幸福来自完整的情绪
第18章 情绪赋予我们洞察力和判断力
第19章 通过情绪,认识自我,调节自我
第20章 情绪是对生存背景的复杂体验
第21章 情绪的普遍性:进化和文化
第22章 跨文化中的情绪
第23章 幸福是一种“超情绪”的情绪
译者后记
摘要
    事实上,18世纪的道德情操理论只关注了情绪的一个家族,这个家族中包括仁慈、同感、同情和怜悯。在这个理论中,忧虑和关心甚少被提及。“感到难受”可以成为关心的一个迹象,但这并不充分,因为我们也能为陌生人甚至是我们的敌人感到难受。我们的仁慈可以是抽象的、没有具体对象的,也可以是针对某一个具体的人,而这个人又可以是十分邪恶的。而怜悯则有着更加曲折的发展历史。在德语中,怜悯是同情的同义词,叔本华首先将其作为道德感的基础,而后尼采才将其贬斥为哭哭啼啼,一种具有自我欺骗性的软弱。尼采已经清楚地看到,怜悯很容易会变成自私和虚伪的代名词,此时人们会认为自己胜人一筹,而那种纯粹无私的关心已经荡然无存了。我承认他的这个观点是正确的,但是如果我们依葫芦画瓢,将这个观点用到这种情绪的其他例子上的话,则必定会犯大错误。情绪是可以复制的 同情带有明显的行动倾向,即助人行为。上面已经说过,当同情蜕变为一种自我纵欲时,尼采的观点有合理之处,但他的观点在面对同情能激发助人行为的事实时便不能自圆其说了。也有人认为当一个人同情另一个人时,他实际上并不需要去感受对方真实的苦楚。比如,我同情一个折断了腿的好友,甚至我也会在自己的腿上感到这种剧痛,但是我不能分担他的痛苦。事实上。同情暗含着这样的意味,即一个人始终是在高处怡然地“观望”着别人的痛苦。然后向别人施舍同情。而在我看来,同情是一种能够感受到别人不幸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正是我们正义感的基石。 当我们说为别人感到难受时,实际上这已经表明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是了解他人的感受的,因此要有共情首先必须有同情。在现代的心理学中,对共情的定义是“它是一种情感反应,这种反应源于对他人情绪状态或者状况的担忧或理解,而且这种反应与别人当前的感受或者我们预期的感受一致或是十分相似”。但问题是,我们怎么可能体会别人的感受?事实上,共情不同于同情,它不是一种独立的情绪。有人甚至可能会问,它究竟是一种情绪还是一种依赖于别人情绪而存在的,能够产生多种情绪的能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同情是一种直截了当的情绪,依赖于其他的情绪而存在。但是。它仅仅是对其他情绪的反应。而不是对它们的模仿或者复制。我们可能在同情别人时接近误解了他们的情绪状态。而共情正好相反。它需要对别人的情绪进行复制。别以为你了解我的感受 共情也有可能是极其简单、无需经过反复斟酌的。例如,在葬礼上,一个对逝者毫不知情的人也有可能感到悲伤,原因仅仅在于周围的人都在默哀,周围的人的情绪感染了他。但是,共情也有可能是反复思考的结果。是充满想象的。比如,我会同情那些深陷非洲内战、目不识丁的村民。事实上,通过一些思考和想象,我常常能设身处地地感受到别人甚至其他生物的感受,比如通过动物的叫声、蠕动或扭曲的面容,感受到猫、狗及其他动物的压力和痛苦。 有时候,共情是需要仔细甄别的。换句话说,并不是任何时候我们都能很明显地看出一个生物在受折磨,而且我们与其他生物“共情”的能力也可能具有误导性。 维护动物权利的激进主义者曾因鸡被养在用铁丝网垫底的鸡窝里而靠前不满,他们认为这接近是为了饲养者的方便。而且如果我们生活在这种环境中,我们会觉得很不自在,所以我们理所当然地推己及人了。但研究发现,比起用木头、油毡或者是长毛绒垫底的鸡窝,事实上鸡更喜欢这种用铁丝网垫底的鸡窝。我们的好心好意反而变成了杞人忧天。 同样,狗的主人会理所当然地认为,他们的狗狗不喜欢受到训练,因为他们总认为不受约束的狗会更快乐。但我不得不告诉他们一个事实,那就是没有经过训练的狗常常会感到迷惘、不快乐,它不确定它主人的需求和期望,也不确定该怎么做。P45-46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