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库存模型与供应链合约研究——基于质量议题的探讨

库存模型与供应链合约研究——基于质量议题的探讨

  • 字数: 177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夏海洋
  • 出版日期: 2011-08-01
  • 商品条码: 978731307552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57
  • 出版年份: 2011
定价:¥3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内容简介
《库存模型与供应链合约研究:基于质量议题的探讨》内容简介:在21世纪的今天,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随着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客户的要求也不断提升。向客户和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已经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不可或缺的条件。《库存模型与供应链合约研究:基于质量议题的探讨》将研究定位于基于质量议题的库存模型与供应链合约方面。库存模型是一个经典的研究主题,将产品的质量议题考虑进库存模型中可以使库存模型的应用环境更为贴近企业的现实情况,帮助企业制定更为准确的库存决策。不仅如此,在企业不断追求质量改进的今天,通过研究质量与库存决策之间的互动关系,可以分析质量改进与库存决策之间的交互影响,一方面可以为企业的库存决策提供依据,同时也可以为企业的质量改进投资提供指导。
供应链合约是近几年来供应链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质量议题在供应链合约的研究中并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库存模型与供应链合约研究:基于质量议题的探讨》研究了不同信息结构下基于质量议题的供应链合约,可作为对这方面研究的一个有益补充。《库存模型与供应链合约研究:基于质量议题的探讨》适合供应链领域的研究者参考阅读。
作者简介
夏海洋(1978―),江苏南京人。管理学博士,现任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运作管理与供应链优化方向的相关研究工作,在《中国管理科学》、《管理工程学报》、《系统工程学报》等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笛,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相关文献回顾
1.2.1 基于质量议题的EOQ/EPQ模型
1.2.2 基于生产设置成本或订购费用压缩的EOQ/EPQ模型
1.2.3 整合库存模型
1.2.4 基于田口质量损失的库存模型
1.2.5 基于质量议题的供应链合约
1.3 本研究的框架结构与主要内容
1.4 本研究的创新点

第2章 随机瑕疵品率下的很优订货策略研究
2.1 引言
2.2 基本模型
2.2.1 符号说明与模型假设
2.2.2 模型建立
2.2.3 模型求解与分析
2.2.4 数值算例与敏感性分析
2.3 订购费用压缩条件下含瑕疵品的订货模型
2.3.1 模型建立与求解
2.3.2 数值算例
2.4 检验速率可调整情形下含瑕疵品的订货模型
2.4.1 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2.4.2 数值算例
2.5 允许缺货条件下含瑕疵品的订货模型
2.5.1 模型描述、符号说明与相关假设
2.5.2 情形1:检验期间发生缺货
2.5.3 情形2:非检验期间发生缺货
2.5.4 数值算例与敏感性分析
2.6 随机需求下含瑕疵品的订货模型
2.6.1 模型描述与符号说明
2.6.2 模型建立与分析
2.6.3 数值分析
2.7 本章结语

第3章 随机瑕疵品率下的整合库存模型
3.1 引言
3.2 符号定义与模型假设
3.3 卖方采用“批对批”生产策略
3.3.1 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3.3.2 考虑生产设置成本压缩
3.3.3 考虑订购费用压缩
3.3.4 数值研究
3.4 卖方的生产批量为买方订货批量的整数倍
3.4.1 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3.4.2 数值算例
3.5 本章结语

第4章 基于田口质量损失与过程质量改进的整合库存模型。
4.1 引言
4.2 田口质量损失
4.3 模型描述与相关假设
4.4 不考虑过程质量改进下的模型建立与求解
4.5 考虑过程质量改进下的模型建立与求解
4.6 数值算例与敏感性分析
4.7 本章结语

第5章 供应链环境下质量投资与检验策略的Nash博弈研究
5.1 引言
5.2 模型描述
5.3 生产商与零售商合作情形――合作解
5.4 生产商与零售商非合作情形――Nash均衡解
5.5 合作情形与非合作情形下的比较
5.6 本章结语

第6章 不同信息结构下基于质量议题的供应链合约研究
6.1 引言
6.2 模型描述与符号说明
6.3 买卖双方合作的供应链系统――一个基准
6.4 对称信息情形
6.4.1 买卖双方非合作的供应链系统
6.4.2 买方的很优合约设计
6.5 非对称信息情形
6.5.1 买卖双方非合作的供应链系统
6.5.2 买方的很优合约设计
6.6 数值研究
6.7 本章结语

第7章 全书总结与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7.1 全书总结
7.2 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后记
摘要
    在第2章中,我们讨论的主要问题是当上游厂商提供的产品中存在一定比例的瑕疵品,而瑕疵品率为随机的情况下,厂商如何确定很优订货批量。虽然这一问题被Salameh和Jaher(2000)研究过,但在Salameh和Jaber(2000)中存在一些推导上的问题,我们对此加以修正,并且放宽了买方检验过程的假设,即允许买方的检验过程犯第二类错误,也就是说在第2章的模型中,买方的检验过程并不能发现全部的瑕疵品,这与Salameh和Jabet(2000)的模型是不同的。此外,我们还从订购费用压缩、检验速率可调整、允许缺货以及随机需求等四个方面对基本模型进行了进一步的延伸。
     第3章的研究是第2章研究的一个延续,在第2章,我们站在买方的立场上,探讨了买方的很优订货策略,但对买方很优的订货策略未必对整个供应链系统是很优的,因此在第3章中我们将卖方也包含了进来,即研究买卖双方的整合库存模型。整合库存模型在20世纪70年代由Goyal首先研究的,但基于质量议题的整合库存模型的相关文献非常缺乏,仅有的几篇包括I_tuang(2002)、(oyal,Huang和Chen(2003),均犯了和Salameh和Jaber(2000)同样的错误,并且这些文献均假设买方的检验过程是完美的,也没有考虑卖方的生产设置成本压缩或买方的订货费用压缩。在第3章中,我们首先推导了“批对批”生产策略下,买卖双方的联合经济批量公式,然后进一步将卖方的生产设置成本或买方的订货费用作为模型的内生变量,考虑生产设置成本或订货费用压缩的问题。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