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经济、社会与国家——历史唯物主义视域内的社会变迁

经济、社会与国家——历史唯物主义视域内的社会变迁

  • 字数: 307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作者: 王中汝
  • 出版日期: 2011-08-01
  • 商品条码: 978701010073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17
  • 出版年份: 2011
定价:¥3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社会发展规律,贯穿于经济、政治、社会、价值观念等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体现在经济与政治、国家与社会、价值与价值观等各种关系上。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发展阶段,经济与政治呈现出一体化的基本特征,社会剩余劳动汲取采用超经济强制手段,相应地,人类赖以生存的共同体形式,体现为以政治特权为核心、以身份制(世袭制等)为制度支撑的等级共同体;在商品经济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发展阶段,经济与政治相对分离开来,并成为政治的物质基础,社会剩余劳动汲取采用纯经济手段,在这个阶段,等级制度被消除,阶级成为人类最普遍的共同体形式,随着生产资料私有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不断下降,阶级现象也不断弱化。与经济与政治关系并存且部分重叠的,是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国家来源于社会,但又不同于社会。国家权力具有双重职能与属性,即政治统治、公共服务与工具性、独立性。在国家职能上,政治统治职能必须以公共服务职能的履行为必需前提。国家的工具性与独立性,分别由两个层次构成:在履行公共职能层面,国家是所有社会成员的工具,并具有相对于所有社会成员的独立性;在履行政治统治职层面,国家是统治集团的工具,具有相对于统治集团以外的其他社会成员的独立性。
目录
第一章 规则与规律
一、发展模式论争背后的哲理分歧
二、自生自发秩序与开放社会论
三、唯物史观视域内的社会秩序与社会规则
四、人类理性的局限性与社会“零星工程”
五、以思想的性补救认知缺陷
六、认识利用规律,推动社会进步
第二章 经济与政治
一、经济基础与政治上层建筑
二、前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关系
三、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关系
四、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经济―政治关系
五、当代中国的经济与政治关系问题
第三章 国家与社会
一、理解国家―社会关系的历史唯物主义线索
二、国家的职能:社会职能与政治统治职能
三、国家的属性:工具性与独立性
四、回归社会:新型社会、新型国家与国家的消亡
五、自由主义视角中的国家―社会关系
六、民主社会主义视角中的国家―社会关系
七、当代中国的国家与社会关系问题
第四章 等级与阶级
一、马克思未完成的关于阶级问题的著作
二、等级与阶级是人类发展先后经历的共同体形式
三、划分等级与阶级的基本依据
四、等级与阶级问题的再探讨
五、西欧社会的等级、阶级与阶级碎片化进程
六、帝俄时期的等级制与苏联时期的“等级制”
七、中国社会的等级与阶级问题
第五章 价值与价值观
一、从价值到价值观
二、社会价值观的培育与创新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五、中国传统价值观的扬弃问题
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当代中国的文化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