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人体局部解剖学(第2版)

人体局部解剖学(第2版)

  • 字数: 313.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 作者: 王德广
  • 出版日期: 2011-08-01
  • 商品条码: 9787309081329
  • 版次: 2
  • 开本: 16开
  • 页数: 193
  • 出版年份: 2011
定价:¥4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人体局部解剖学(第2版)》是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内容简介
《人体局部解剖学(第2版)》内容简介:很好的教材能够体现培养目标要求,承载专业科学内容,适合教学实际,便于学生学习,并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实际应用的能力。对于医学解剖学课程而言,一本好的解剖学教材是教好、学好这门课程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20世纪90年代,鉴于卫生部统一规划编写的解剖学教材内容偏多,学生负担过重,又存在一些错误,给学生造成不正确的概念;加上局部解剖学教材脱离尸体解剖操作,不利于学生的深入理解,影响学习的效果。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有必要编写一套实用的解剖学教材。
作者简介
王德广,教授,硕士生导师,徐州医学院基础学院党委副书记,徐州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主任。1991年徐州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本科毕业,1999年徐州医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2006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神经生物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氯离子稳态和神经系统疾病、痛的中枢调控机制以及周围血管的应用解剖。曾获徐州市淮海经济区科技成果二等奖,发表科研及教学论文30余篇。任《解剖与临床》编委,参与编写医药院校研究生教材《临床神经解剖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重量规划教材《人体系统解剖学》。主持江苏省精品课程《人体解剖学》(高专起点)课程建设,担任徐州医学院精品课程《人体系统解剖学》负责人。
王海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主任。1987年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获硕士学位。1992年获日本文部省奖学金资助,1996年毕业于日本信州大学医学院,获甲级博士学位。1997年在日本信州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6年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Boyer分子医学中心留学。主要研究方向为内皮祖细胞分化机制、淋巴管新生与肿瘤淋巴转移、移植与免疫、细胞自噬机制。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5项和上海高校很好教材三等奖,发表科研论文160多篇。任《解剖学报》、《解剖科学进展》和US Chinese Journal of Lymphology and Oncology编委。主编医药院校研究生教材《临床局部解剖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重量规划教材《人体系统解剖学》、上海市科技著作出版基金资助专著《实用心脏解剖学》、《人体局部解剖学》、《英汉人体解剖学词典》、《实用血管解剖学》和《人体解剖学图解》,副主编Human Systemic Anatomy和《麻醉解剖学》。主译NetterAtlas of Human Anatomy和Short Protocols in Cell Biology。参编高等医药院校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18种,参考书6种,参加翻译专著2部。
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一、局部解剖学概念/1
二、人体基本结构概况/1
三、解剖操作方法/2
四、尸体解剖实习要求/4

第二章 背部/5
概述/5
(一)境界/5
(二)分区/5
(三)结构概况/6
(四)体表标志/6
背部的层次结构/6
一、皮肤和浅筋膜/6
(一)皮肤/6
(二)浅筋膜/6
二、深筋膜/7
(一)项筋膜/7
(二)胸腰筋膜/7
三、肌和肌间三角/8
(一)肌/8
(二)肌间三角/8
四、深部血管、神经/10
(一)血管/10
(二)神经/10
[附]解剖操作/10
(一)尸位/10
(二)摸认体表标志/10
(三)模拟椎管穿刺/10
(四)切皮、翻皮片/11
(五)剖查皮神经与浅血管/11
(六)解剖深层结构/11
(七)解剖椎管/11

第三章 下肢/13
概述/13
(一)境界/13
(二)分区/13
(三)结构概况/13
(四)体表标志/13
第一节 臀区/14
一、皮肤和浅筋膜/15
二、深筋膜/15
三、肌/15
四、深部血管、神经/16
(一)通过梨状肌上孔的血管、神经/16
(二)通过梨状肌下孔的血管、神经/16
五、臀大肌下间隙/18
第二节 股后区/18
一、皮肤和浅筋膜/18
二、深筋膜/18
三、肌/19
四、深部血管、神经/19
第三节 膝后区/19
一、皮肤和浅筋膜/19
二、深筋膜/19
三、胭窝/19
第四节 小腿后区与足底/21
一、皮肤和浅筋膜/21
二、深筋膜/22
三、肌/24
(一)小腿后群肌/24
(二)足底肌/24
四、深部血管、神经/26
第五节 股前、内侧区/26
一、皮肤和浅筋膜/26
二、深筋膜/28
三、肌/29
(一)股前群肌/29
(二)股内侧群肌/29
……
第四章 下肢
第五章 颈部
第六章 头部
第七章 胸部
第八章 腹部
第九章 盆部与会阴
摘要
    剖除浅筋膜注意保留浅血管与神经。
    4.解剖足底腱膜足底深筋膜的中间部较厚,即足底腱膜。它自跟骨结节前方起始,向前分成5束至各趾。腱膜两缘发出两个肌间隔,附于靠前.5跖骨,将足底分成内、外侧和中间3个骨筋膜鞘。观察后,在跟骨结节前切断足底腱膜并向前翻起,翻起时注意保护腱膜两侧及趾根部的血管与神经(图3.10)。
    5.解剖足底浅层肌及血管和神经(图3-11)由内侧向外侧修洁路展肌、趾短屈肌和小趾展肌,将前二肌自后端起点切断,向前翻起,解剖出走行其间的足底内、外侧血管和神经。
    6.解剖足底中层肌及血管和神经在趾短屈肌深面观察长屈肌腱与趾长屈肌腱的交叉、足底方肌的起止及4块蚓状肌起于趾长屈肌腱,复查足底内、外侧血管和神经的走行和分支。
    7.解剖足底深层肌及血管和神经在长屈肌腱和趾长屈肌腱交叉的远侧,横断此二肌腱并向前翻起,暴露深面的短屈肌、躅收肌及小趾短屈肌。观察足底外侧血管、神经穿人足底深部及其分支情况。
    (六)解剖股前、内侧区
    1.尸位仰卧位,使下肢稍外展外旋。
    2.摸认骨性标志髂前上棘、耻骨结节、股骨内侧髁、股骨外侧髁、胫骨粗隆、胫骨内侧髁、胫骨外侧髁、髌骨及髌韧带。
    3.切开皮肤作以下皮肤切口(宜浅):自髂前上棘至耻骨结节作斜向切口;平胫骨粗隆作一横切口;由靠前切口中点向下沿大腿前面纵切至第2切口(图1.1 )。将皮片翻向两侧(剥皮宜薄)。
    4.解剖浅筋膜剖查浅筋膜内的血管、神经和淋巴结(图3.1 3)。
    (1)大隐静脉及属支和伴行的浅动脉:从股骨内侧髁后缘浅筋膜内剖查大隐静脉及伴行的隐神经,向上追踪至耻骨结节外下方,可见大隐静脉穿深筋膜注入股静脉。将大隐静脉近侧端提起,用刀柄划清隐静脉裂孔的边缘,观察其形状、大小和位置。在附近查找大隐静脉的5条属支,并找出与腹壁浅静脉、旋髂浅静脉和阴部外静脉伴行的同名浅动脉。
    (2)皮神经:股外侧皮神经,在髂前上棘下方5-10cm处浅出至皮下。股神经前皮支,约2~3支,于大腿中、下部沿缝匠肌表面穿出深筋膜。闭孔神经皮支于大腿上部内侧穿出阔筋膜。
    (3)腹股沟浅淋巴结:在腹股沟韧带稍下方及大隐静脉上端的两侧,观察后摘除。
    保留浅血管和皮神经,剔除浅筋膜。
    5.剖查深筋膜(阔筋膜)阔筋膜外侧部增厚形成髂胫束。自髂前上棘向下沿阔筋膜张肌前缘切开阔筋膜,暴露阔筋膜张肌。自髂前上棘向下沿缝匠肌内侧缘切开阔筋膜暴露缝匠肌。在股内侧部解剖出长收肌。
    6.解剖股三角清除阔筋膜,观察股三角的位置、境界及其内容,注意观察并理解股鞘是包绕股血管的漏斗形薄层筋膜鞘,纵切股鞘观察其中的殷动脉、股静脉和股管(图3.1 5)。
    (1)股神经:居外侧,观察其分支。
    (2)股动脉:居股神经内侧,在股三角内剖查出股动脉分出的股深动脉及其分支。
    (3)股静脉:居股动脉内侧,末段周围有腹股沟深淋巴结分布。
    (4)股管:位居股静脉内侧,股管内含疏松结缔组织,并常有1个腹股沟深淋巴结。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