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培养有自制力的孩子

培养有自制力的孩子

  • 字数: 120.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漓江出版社
  • 作者: (日)国米欣明 著;祁焱 译
  • 出版日期: 2011-08-01
  • 商品条码: 978754075190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22
  • 出版年份: 2011
定价:¥3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培养有自制力的孩子:帮助孩子管理情绪的育儿法则》:培养自制力从小做起;6岁前是培养自制力的很好时期;日本力学专家米欣博士20多年研究结晶;《培养有自制力的孩子:帮助孩子管理情绪的育儿法则》由国米欣明所著,新手父母的育儿规划课!
内容简介
“动辄发火,不听老师的话,没有同情心,没有合作精神,不体贴人,不守规则,自私任性,暴力,不能忍耐和坚持,没有共鸣能力,容易厌倦,没有干劲,缺乏自我抑制力,也就是说不能抑制自己的感情”——这些都是高风险孩子的共同特征。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呢?如何避免培养出“高风险的孩子”呢?如何培养学习能力强、懂得父母心的孩子呢?如何培养一个长大了工作能力强、合作能力强、有干劲的孩子呢?如果孩子已经成了动辄发火的“高风险孩子”,父母该采取哪些有效的对策呢?《培养有自制力的孩子:帮助孩子管理情绪的育儿法则》由国米欣明所著,首先从脑科学的角度为您解析自制力系统的形成过程,并将脑科学转换成实用的家庭教育方法,为广大父母解决迫在眉睫的育儿问题,给中国家庭教育带来帮助。内容深入浅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很好适合0-6岁父母和幼儿教育工作者阅读。
作者简介


国米欣明,医学博士。岗山县津山市生人。广岛大学医学系医学专业毕业。岗山大学医学系靠前外科医务室长,兼任岗山大学教育学系保育教员培训所讲师。幸可纪念医院名誉院长。擅长分析和解说关于科学教育医学的边缘领域的新问题,也经常做关于育儿问题的讲演。

2007年的著作《那种育儿经从科学上讲是错误的——孩子中心主义的大错》(三一书房)成为话题之作,其他著作有《孩子们的警告》(日本评论社1985年),《醒醒吧父母们》(靠前法规出版社1984年),《亲子人类学》(靠前法规出版社1983年)等。很近新作为本书的姊妹篇《3~18岁,请告诉我!孩子的反抗期》(戎光祥出版社2009年)。
目录
序言动辄发火的孩子为何越来越多
序章
3岁之前是培养自制力的关键期
第一部 错误的育儿方法养出自制力差的孩子
第一章 “以孩子为中心育儿法”养出“高风险的孩子”
第二章 太过费心地照料,养育出麻烦的孩子
第三章 关于孩子大脑结构的基础知识
第四章 人之所以成为人,是因为大脑中有自制力中枢
第五章 脑科学与家庭教育的桥梁
第六章 认识大脑中的自制力系统
第七章 3岁前是打造自制力的关键期

第二部 如何培养有自制力的孩子
第八章 从出生到3岁是重要的时期
第九章 培养自制力从改变喂奶方法开始
第十章 比较两种育儿法:克己育儿法和孩子中心育儿法
第十一章 给孩子做“放弃”训练,打下自制力的基础
第十二章 活用快感原则和现实原则,尽早教给孩子成人的价值观
第十三章 呵斥孩子——该呵斥时就要呵斥
第十四章 3到6岁是培养有智慧的人的关键期
第十五章 给孩子读书听所带来的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三部 如何对待自制力差的孩子
第十六章 先看看摆在面前的现实
第十七章 动辄发火的高风险孩子的对策
第十八章 学习美国的“零宽容方式”
第十九章 拒绝上学等现象的科学探讨
末章
真正的育儿精髓是什么?
尾声
眼窝前额皮质的作用和EQ(情商)
摘要
    从那以后经过了40年,育儿问题越来越成为深刻的社会问题,“动辄发火”的孩子在继续增加,而且趋于低龄化,现在即使在1到2岁的幼儿中也能看到很多“动不动就发火”的孩子。在日本过去30年中,“家庭内暴力”、“校内暴力”不断上演,家庭瓦解、学校教育荒废,这都是因为这些孩子存在的缘故。
    现在,不去学校、不上学、闷在家中、欺负他人以及虐待儿童等严重的问题几乎淹没了家庭和学校教育,这些都是“孩子中心育儿法”养育出来的孩子身上的问题。动辄发火的孩子不仅在日本,以美国为主,瑞典、德国等欧洲国家也同样发生着由他们引发的校园暴力以及过激暴力行为。
    在日本,当初动辄发火的孩子们到了生育年龄,变成了“动辄发火的父母”,在家庭中滑向虐待儿童的危险。“动辄发火的孩子”在传向第二代。
    放弃了“孩子中心主义”的国家
    “孩子中心育儿法”到底错在哪里呢?
    我想在靠前部就澄清这个问题。用现在的认知神经科学(脑科学)信息来验证(演绎),也会发现这一方法存在很大的缺陷。
    了解其真相,你就会充分理解今后怎样育儿才不会失败。我相信这一点。
    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以认知神经科学和认知心理学提供的很多依据,认识到了“孩子中心主义”育儿方式的错误,反省之余,从1997年开始另谋他途,那就是教育靠前线的“零宽容方式”。(参考第十八章 )同时,美国家庭内的“孩子中心育儿法”也改变了方向。到现在过了10多年,再没有产生大量的高风险孩子,教育靠前线也恢复了平静,学校教育质量也得到改善。
    英国的撒切尔夫人在担任首相时,也曾强烈批判“孩子中心主义”,认为它是教育荒废的根本原因,她设立了教育水准局,以此纠正教育偏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0年前走偏的瑞典也采取了各种对策,现在都得到了改善。数年前一直为校园暴力所困的德国也在采取紧急的对应措施。
    可以肯定的是,许多国家都收到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传达的信息,从幼儿阶段就纠正了“孩子中心育儿法”,所以他们的“动辄发火儿童”在锐减。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