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人的美国梦

中国人的美国梦

  • 字数: 132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水光
  • 出版日期: 2011-08-01
  • 商品条码: 978730014081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87
  • 出版年份: 2011
定价:¥3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中国人的美国梦》:写尽八十年代留美中国人的光荣与梦想,欢笑与泪水经验与痛苦处处动人心弦。
内容简介
《中国人的美国梦》是一位八十年代留学美国,后留美执教的知名学者水光的回忆,为读者留下了一份翔实的历史记录,涉及那一代中国留美学生的喜怒哀乐,使《中国人的美国梦》不仅仅是期待留学美国的学子和家长的读物,也会让那些年龄稍长、包括已经“海归”的人士以及所有对八九十年代有所回味的国人产生兴趣。加上王睛佳教授妙趣横生的点评,在时光隧道今昔交错,让人由此熟悉中国人在美国的光荣与梦想,见证他们的艰辛与奋斗,不失为当代中国人体验美国的趣味读本。
作者简介
水光是一位八十年代留美的华裔学者,现执教于美国某知名高校。点评者王晴佳,美国新泽西州罗文大学(Rowan University)历史系教授,北京大学历史系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国际史学史、史学理论委员会理事兼秘书长。曾任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访问教授、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访问研究员。2008年起任chinese Stucties in History(M.E.Sharpe出版)主编,storia dela Storiografia杂志编委。主要研究兴趣为中外比较史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著有《西方的历史观念:从古希腊到现代》、《后现代与历史学:中西比较》(合著),以及A Global History of Modern Historigraphy(合著,以《全球史学史》为名由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了中文版)等书。
目录
第一章  登陆
  1.起飞
  2.整装
  3.进关
  4.转车
  5.安顿
第二章  发奋
  1.“讨关”?
  2.吃苦
  3.拼搏
  4.作文
第三章  择偶
  1.蹊径
  2.阳衰?
  3.相亲
  4.“贵族”
第四章  求业
  1.谋生
  2.跑堂
  3.鸡肋
  4.转业
第五章  “龙种”
  1.惊喜
  2.“大家”
  3.“叛逆”?
  4.沟通
第六章  探亲
  1.上?下?
  2.观念
  3.圄(寓)居
第七章  置产
  1.公私
  2.“艺术”
  3.“美梦”’
  4.养房
第八章  婚变
  1.公层
  2.挑战
  3.错位
  4.死水
第九章  发财
  1.动产
  2.投资
  3.冒险
  4.赌博
第十章  立足
  1.失落
  2.失望
  3.失误?
摘要
    3.相亲 在与美国人通婚的方面,既然有阴盛阳衰的局面,男留学生们只能另寻出路。这一出路,便是中国那辽阔的大后方。80年代的中国,正流行出国潮,中等规模以上的城市,都有所谓“英语角”,有的还不止一个。那些稍微有些英语知识的人,每逢假日,便蜂拥而至,在那儿找人练习“鸟语”(19世纪的中国人,曾斩钉截铁地认为英语等欧洲语言源自鸟语),与公园的鸟儿“争鸣”。那些会说英语的留学生,俨然成为青年中的精英,很容易得到女士的青睐。于是,那些在美国为择偶问题烦恼的留学生,一旦回国探亲,则局面顿时改观,一下成为宠儿。不但亲戚朋友争相为之策划相亲,而且还会有原来熟识的同学朋友毛遂自荐,表达爱慕之意。 因此,在留学生回国择偶方面,还有不少笑话。有一留学生在北京通过电视台登了一起征婚广告。既然是广告,语言必然用得十分动听,还附有一张英俊的相片。一下应婚者层出不穷,达千人之多。那留学生本来只准备回国一月左右,探望亲戚父母。但此事一来,只有把万事搁在一旁,专门应’付那些美丽而又多情的应婚者了。当然,他到底有否成婚,尚不得而知。也许选择过度,反而挑花了眼。 这种“挑花了眼”的状况,有时还不期而来。有一留学生,在美国时通过家人介绍,已经与一国内的女子通信谈恋爱,有半年左右。本来他想乘回国探亲之便,与那女子加深了解,以结永好。但未料回国以后,被经其他人介绍的女子所吸引和包围,有不少比他原来的女友,在相貌等各方面,都要出色得多,他忙于应付他人,反而冷淡了那已经守了他半年、原已准备与他结合的女子。他在探亲的短时间里东挑西拣,一下也“迷失”方向,无法打定主意。最后想想,还是对那位与他通信的女子比较了解,回过头来想重归于好。但对方已经心灰意懒,“看破红尘”,不想再与他重续旧情了。 那位留学生的“竹篮打水一场空”,虽然痛苦,但毕竟有点咎由自取,也无法责怪旁人。但有的人,则在与国内女子相亲结婚的过程中,接受了惨痛的教训。须知,当留学生在国内与好几位女子谈恋爱,作多手准备时,与他接触的女子也可以干同样的事。对那些女子来说,留学生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他们身居国外,结婚以后可以把自己携带出国。每个留学生自然不同,但作为留学生,他们都有这同一的“功能”:能够成为出国的“跳板”。因此,与留学生张三或者李四谈恋爱,并没有根本的差别。于是,那些老实巴交的留学‘生,常常有这样的经历。他们乘回国之便,经过一番选择,最后与一位可心的女子订下终身。回美国之后,为她能顺利来美,加紧办理一切手续。最后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将他新婚的妻子送来美国。但不料,他约了几位朋友一起到机场接机,却左等右等,望穿双眼,也没有能看到他娇妻的倩影。以后多方打听,才知道自己新婚燕尔的妻子,已经通过他,与她原来的男友在美国胜利大会师了。 如果那些能干的女子耍弄的,只是那些老实巴交的留学生,那也罢了。有的时候,她们连那些自命风流的情场老手,也能作弄。真是让我们这一代留学生,脸面丢尽。有一位风流倜傥的留学生,在情场上可称“所向披靡”。他虽然没有结婚,但在美国校园里,凭他那一手本领,已经与一位在留学生里面颇为抢手的女生,同吃同住,结成了英语国家里的所谓“习惯法婚姻”(Common Law Marriage)。他有一次回国省亲,偶然机会,遇到一位年轻可爱、天真活泼的女孩,对他的才华,表现出一种痴迷崇拜的样子,他控制不住,“略施小计”,便将这女孩占为己有。回到美国以后,又想方设法,将那女孩弄到美国,在他同一座城市里念书。他在读书之余,周旋于两美之间,颇享了一阵齐人之福。那女孩到美国以后,也知道了他的“习惯法妻子”,但也不以为忤,两人照样来往。他暗自得意,以为可以长此以往。未料几个月后的一天,那女孩突然“失踪”。他四处寻找不着,又不能过分张扬,唯恐他的“妻子”知道。过了一阵以后,只有作罢。好几年之后,才知道那女孩在认识他以前,早有相好,只是苦于无法出国,与相好会合。她到了美国以后,就开始与相好联络,一面又与他周旋。他还自以为得计,其实那天的“失踪”,正是那女孩之金蝉脱壳也。郡风流公子,以为自己骗术高明,其实他所喜欢的女孩,才是青出于蓝呢。他们之间,到底谁骗了谁,只有读者自己评判了。 留学生回国结婚的悲喜剧,各各不同。上面的例子,只是个别的,并不一定有代表性。从大致上说,通过这种方式所结成的婚姻,还是成功的多。绝大多数的中国女子,以能够与一留学美国的学生结合而骄傲,到美国以后,一方面自己发奋进取,另一方面“相夫教子”,支持丈夫的事业。小夫妻共同奋斗,几年之后,便大有收获,一般都挤进了美国的“小康”水平。但是,在最初的几年,由于双方的结合,毕竟缺乏足够的了解,因此会产生一些问题。首先,妻子对丈夫的能力期望过高,这里包括经济实力与在美国的前途。在国内交往的时候,那未来的丈夫顶着一顶美国留学生的帽子,妻子自然会认为丈夫挣着美元,比国内的大多数人都要阔得多。有的妻子在办理来美签证时,常常给在美的丈夫挂对方付款的电话,认为他在美国已有好几年,电话费一定付得起。她不知那种对方付款的国际长途,可以说是美国电话公司收费最贵的一种。那丈夫接着电话,就像捏着一只烫手的山芋,有苦说不出,对妻子的要求,只有点头称是。并不是因为他特别体谅新婚的妻子,而是因为倘若他不肯,解释起来,钱花得更多,还不如爽快答应,既显得大方,又省了钱。 但一旦妻子到了美国,情形就不同了。那丈夫一定会用各种方式对妻子说明自己挣那一点奖学金,比美国拿救济金的穷人好不了多少。加上美国开销比中国怎么也要大一些,所以那一年一万美元左右的奖学金,兑换成人民币是不小的数目,但在美国,实在是寥寥无几,经不起多少折腾的。这一“坦白”,有些妻子能够体谅和理解,但也有一些会误解,认为那丈夫与她婚也结了,生米已经煮成了熟饭,便开始变心了,露出了“丑恶的”真面目。加上那丈夫与她在中国交往时,是在休假期间,能够全心全意地与她共享“良辰美景”,但一旦回到美国,各种功课压了下来,便没有那样轻松自在了,与妻子相处的时光,必然会减少。这也会造成妻子的误解,认为丈夫结婚以后,再不像以前那样温柔体贴了。 另外,新婚的妻子来到美国,对自己在美的生活的设计,也会造成一些摩擦。有些妻子在中国时,已经存了来美留学的心,与留学生的结合,加速了这一心意的实现,因此各项准备充足,到了美国以后,托福一考,加上丈夫的帮忙,很快也就人了学,夫妻双双进出校园,矛盾比较少。但也有一些妻子,对丈夫的才能抱有过分的期望――有时也因为丈夫在追求她期间过分表现了一番――因此依赖性较强,自己的准备反而不足,特别是在语言方面。到了美国不少时候,还只能半懂不懂地看看电视,与旁人用英语交谈还是一大难题,要想入学深造,谈何容易。于是几年一晃而过,除了带大了小孩之外,并无多大个人“成就”。有的连开车也依赖丈夫,如果丈夫有事待在学校,自己外出交通还成问题。几年美国一住,倒反而把在中国念书时接受的“妇女半边天”等女权主义教育,忘了精光,在家做起传统式的贤妻良母来了。这一做,对有些妻子来说尚“心安理得”,但也有人因此怨天尤人,反而责怪丈夫,闹得夫妻不和。这些婚姻的问题,我们将在以后专门详细再谈。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