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对外汉语听说课课堂教学研究

对外汉语听说课课堂教学研究

  • 字数: 262.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崔希亮
  • 出版日期: 2011-06-01
  • 商品条码: 978756193045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出版年份: 2011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对外汉语听说课课堂教学研究》是北语对外汉语教学法研究丛书之一。
内容简介
《对外汉语听说课课堂教学研究》内容简介:我站了一辈子讲台,是地地道道的教师出身,也曾开过观摩课,深知开观摩课跟平时自己上课不一样。平时自己上课只面对班上十几、二十来个学生,只考虑怎么样教好他们。开观摩课则不同,不仅要考虑怎么样教好本班的学生,还要考虑让听课的人有什么收获、受到什么启发;不仅要面对班上十几、二十来个学生的脸庞,还要面对多位听课专家的目光,面对摄像机的镜头,把自己放大了几十倍。把自己放大几十倍,自己身上的任何瑕疵都会暴露无遗。要说不紧张那是不客观的。京剧界有个说法:“演员勒上了、扮上了、穿上了,走上舞台,道行减三分。”开观摩课跟京剧演员上台有些类似。我们每一个人都愿意展示自己的长处,谁也不愿意暴露自己的短处。把自己教学中的短处暴露出来,让别人戳戳画画、指指点点,让别人评头品足、议论纷纷,这是需要勇气的,需要有自我牺牲的精神。没有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是做不到的。
目录
上编
关于听力理解训练的几点思考
话语标记与汉语听力理解――以“我/你看”为例
图式理论在初级汉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听力课的课堂提问
中级实况听力的难点及其教学策略
对“语音输入”教学效果的评价

中编
对初级汉语听说课教学原则的思考
初级汉语听说课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
视听说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下编
任务型口语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口语课怎样突出交际性原则
初级阶段口语教学新模式研究――基于任务型教学与形成性评价的初级口语教学模式构建
浅谈初级对外汉语提问式听说课教学模式
初中级汉语口语课的主题式教学模式探讨
中高级口语教学模式的一种探索
浅析商贸口语课留学生提问能力的训练
初级汉语口语教学策略初探
从c.TEsT口语面试谈汉语学习者交际能力的提高
试论高级汉语口语教师的“导演”意识――以《电视这东西》一课的教学为例
初级汉语口语教学中小组活动的设计与操作
多媒体辅助汉语口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
    四)语音条件说话人的语音对听话人的理解的影响是很大的。不仅是外国人听汉语如此,中国人听外国人讲外语也是如此。就汉语而言,*常为人所关注的是比较标准的普通话与带有方音的普通话与听力理解程度的关系。如郭金鼓(1984)认为“对语音的适应能力”是影响听力理解的因素之一。上世纪80年代美国芝加哥大学赵智超教授曾经与北京语言大学胡炳忠教授合作录制过20个地区带方音的普通话的音档,并转写出来,准备用于教学,解决这方面的听力理解问题。但后来因为某种原因,仅见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该音档的cD-ROM,但未见利用该音档编写的教学材料。现在这个问题重又提到日程上来。《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大纲》规定,四年级要能“听懂用汉语普通话或略带方音的普通话所做的……讲座或报告”。《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长期进修)对中等阶段和高等阶段的“听”也有类似要求。《国际汉语教师标准》对教师的汉语听力理解能力的基本能力的**点也提出“能听懂在各种场合下的普通话或带有方音的普通话”的要求。(《国际汉语能力标准》没有相应要求)但至今尚未看到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与具体操作方面的报告。
    然而我们说的语音条件不仅仅指方音,还有其他影响听力理解的语音条件。比如同样是普通话,有广播调的普通话、读书调的普通话,也有口语的普通话。我们现在给学生听的录音,包括口语会话的录音和}tSK考试的录音,多属于广播调、读书调,而较少有口语的普通话语音。前面两类是很不自然的,如果只用这样的录音训练学生的听力,当他们乍听自然的语音时,就会感到不适应,因而影响理解。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也不应以卜ISK为听力训练的*高要求。
    再比如说话人的性别、年龄以及不同社会阶层的人在语音上的表现等都会对听力理解产生影响。比如男人和女人的语音由于生理条件的不同,也有一定的差别。一般来说,女性语音比较清晰、尖细,男性语音略显含混、低沉。年轻女性有时带有尖音,也可以说是一种语音的性别变体,这些也给理解带来一定的困难。有些儿童、老人说话口齿常常不太清楚,听的人理解起来有时感到很困难。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