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线的艺术语言——书法美

线的艺术语言——书法美

  • 字数: 164.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者: 丁伯奎
  • 出版日期: 2011-06-01
  • 商品条码: 9787303118755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158
  • 出版年份: 2011
定价:¥2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在中国人的文化素质中,汉字书法几乎是与人终生相随的。五千年的民族文化,积淀了深厚而丰富多彩的书法形式,也使得书法在审美意义上具有独特的地位。这是其他任何国家和民族所不具备的。
在书法审美的起源和发展中,伴随着文明的进步、社会的变革、文化的传承、科技的发明与普及,人们对美的需求在不断演变。自古以来,这一文化现象反映了典型的中华民族精神和道德风范。在这条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一代一代未留姓名的和载入史册的书法家汇集在一起,都以毕生的精力将书法艺术推向尽善尽美,使书法艺术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极大的普及度。无论在其内容实质上,还是在表现形式上都超越了时空和国界,吸引着更多人的瞩目。
目录
一、中华文明的结晶――书法
(一)中国人的基本文化素质
(二)生动活泼的线艺术
(三)塑造民族精神的书法教育

二、魂系五千年――书法(含篆刻)的历程
(一)甲骨开篇一一兼论书画同源
(二)绚丽斑斓的先秦书法
(三)趋于规范的秦汉书法(含篆刻)
(四)琳琅满目的石碑――魏晋南北朝书法
(五)群星灿烂的隋唐五代书法
(六)崇尚帖学的宋代书法
(七)回归晋唐的元代书法
(八)文人墨客驰骋的明代书法
(九)百家争鸣的清代书法
(十)推陈出新的近现代书法

三、看在眼中,美在心底――书法欣赏
(一)书法――视觉中的美感
(二)先秦书法欣赏
(三)秦汉书法欣赏
(四)魏晋南北朝书法欣赏
(五)唐宋书法欣赏
(六)元明清书法欣赏
(七)近现代书法欣赏
结束语
参考书目
摘要
    对书法而言,按照规范的法帖入门属于技术技能,而构成艺术更重要的方面是精神气质和个性情操。历来有成就的书法家多学某家某派,然后自成一家。其师承的可能是有名望的老师、家长,也可以是前几代的宗师。我们知道,每一个人的人生都很短暂,与历史长河相比简直是微乎其微。而每个人又有各自的人生经历、文化氛围、政治背景、友人交往、家庭环境等,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性格、作风和处世哲学及世界观。这反映在书法方面必然产生某种不同的情感表现。实际上从文字(即书法)产生伊始,就伴随着精神文明的步伐,从而积淀成为几千年深厚的基础。这种基础始终散发出美的信号,使我们在这座金字塔的任何一个部分都可以感受到,并学习其精神气质和精湛的技艺。
    艺术没有国界,因为它很动人的是“美”。“美”所特具的独立性又使之不一定被政治的动乱或平静、国家的强弱所接近支配。尤其是民族性的艺术,历史已经证明,即使在十分困难甚至十分严酷的背景之下,对美的向往和追求从未泯灭,反而更为强烈。中华民族就是如此。艺术愈是民族的,就愈能为世界人民所欣赏,也就愈益成为全人类共同享有的精神财富。以线条所表达的书法,甲骨、钟鼎的悠古神秘,楷隶的庄重严谨,行草的随情附意,更是贯穿于整个民族文化的历程中。今天,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中的艺术界、学术界再次以从未有过的热情和认真研究的态度来重新评估中国各个时代的书法艺术,共同欣赏它迷人的美,说明了书法艺术所塑造的正是典型的民族精神,才获得了世界的尊敬。
    中国人出生后,从牙牙学语起,便开始接触民族文化。两三岁的幼儿玩具中就有笔,用来涂鸦,画圈画线来表达自己对形象的认识。大一些之后,这种幼稚的涂鸦稍一引导,很容易就和书法接轨;而大多数其他国家的孩童,涂鸦和书写接近是两回事,也无轨可接。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