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青岛胶州湾隧道工程科研与实践

青岛胶州湾隧道工程科研与实践

  • 字数: 851.00千字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 作者: 青岛国信胶州湾交通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 2011-06-01
  • 商品条码: 978711409178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50
  • 出版年份: 2011
定价:¥14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青岛胶州湾隧道工程科研与实践》对青岛胶州湾隧道工程建设中的各项科研成果进行了系统总结,全面展现了该隧道建设的理论水平和建设技术,全书共分5篇22章。《青岛胶州湾隧道工程科研与实践》可供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管理人员参考使用。 
目录
第一篇 工程概况和地质勘察
第1章 工程概况
1.1 概述
1.2 主要设计原则和标准
1.3 隧道交通量
1.4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1.5 工程特点及难点
1.6 隧道平纵断面概况
1.7 隧道结构设计
1.8 隧道防排水设计
1.9 超前地质预报
1.1 0隧道施工方法

第2章 工程水文地质勘察
2.1 勘察目的与任务
2.2 勘察方法
2.3 勘察的成果
2.4 岩土工程评价结论和建议
2.5 关键技术与应用

第3章 围岩岩体质量和工程特性与参数研究
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3.2 主要研究内容
3.3 岩体质量综合分级评价方法
3.4 控稳与控水断裂破碎带、接触带与节理裂隙密集带
3.5 隧道工程区地表及洞内岩体质量调查
3.6 隧道围岩岩体质量的综合分级评价
3.7 隧道围岩岩体力学设计参数的建议值
3.8 岩体质量综合分级评价结果
3.9 结论与建议

第4章 首级测量控制网
4.1 项目意义与工作内容
4.2 技术标准
4.3 已有资料利用分析
4.4 首级平面控制网观测
4.5 高程控制网观测
4.6 隧道贯通误差估算及与实际贯通误差比较
4.7 精密测距边检测
4.8 控制网复测与贯通测量
4.9 结论和创新

第二篇 理论研究与设计
第5章 最小岩石覆盖厚度研究
5.1 研究意义
5.2 关键名词说明
5.3 最小岩石覆盖层厚度的确定方法
5.4 研究方案
5.5 研究成果
5.6 最小岩石覆盖层厚度的确定

第6章 合理断面结构形式及支护可靠性
6.1 应力场和渗流场组合分析
6.2 海底隧道断面优化设计

第7章 服务隧道锚喷较为支护和海底隧道海域II、III级围岩结构形式优化研究
7.1 研究的目的、内容、意义
7.2 研究方法
7.3 洞室的围岩力学状态
7.4 喷锚较为支护技术
7.5 主隧道流固组合数值模拟
7.6 主要结论
7.7 成果意义
7.8 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

第8章 混凝土材料与结构耐久性
8.1 海底隧道衬砌混凝土耐久性设计
8.2 海底隧道C50高性能衬砌混凝土制备与施工技术研究
8.3 胶州湾隧道二次衬砌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施工技术规程及验收标准
8.4 海底隧道高性能衬砌混凝土耐久性评定
8.5 海底隧道施工弃渣在衬砌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
8.6 运营期隧道健康监测
8.7 隧道结构耐久性监测
8.8 实施效果

第9章 高性能初期支护与检验手段的试验研究
9.1 研究目的与技术标准
9.2 技术路线
9.3 射流密实特征与孔隙特征分析
9.4 配合比优化试验
9.5 施工设备及施工工艺
9.6 检验手段的相关试验研究及制定
9.7 喷射混凝土其他试验研究
9.8 应用效果及创新点
……
第三篇 施工技术与管理
第四篇 交通工程与运营安全
第五篇 安全与建设理论 
摘要
    2.3.4隧址水文地质条件
    (1)水文地质单元
    根据地下水补给贮藏条件及水化学类型等特征,可将隧区水文地质单元划分为低山丘陵基岩裂隙水分布区、低山丘陵松散岩类孔隙水分布区、滨海基岩裂隙水分布区、滨海松散岩类孔隙水分布区和海域基岩裂隙水分布区。
    两岸高程约5m以上基岩出露区为低山丘陵基裂隙水分布区,薛家岛岸低山丘陵坡麓和沟谷洼地残坡积区为低山丘陵松散岩类孔隙水分布区,滨海地带海蚀洼地沉积层或人工填土属滨海松散岩类孔隙水分布区,滨海地带低于高潮位的基岩分布带为滨海基岩裂隙水分布区,被海水淹没地带为海域基岩裂隙水分布区。
    (2)地下水径、补、排关系
    地下水运动主要受地形、地貌的控制。在低山丘陵区,基岩裂隙水在降雨补给下,形成强烈的交替作用,地下水沿裂隙向低洼处汇流,常在冲沟、山脚、陡坎处露出地表或渗流补给邻近含水层。
    低山丘陵松散岩类孔隙水除接受大气降雨补给外,主要接受基岩裂隙水的侧向和顶托补给,并从高处向低处汇流,排泄于沟口。
    滨海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接受海水侧向补给,流向随海水涨落往复改变。
    滨海基岩裂隙水既接受低山丘陵基岩裂隙水的侧向补给,也可接受海水补给,地下水运动缓慢。
    海域基岩裂隙水接受海水垂直补给,地下水在自然状态下基本不运动。
    (3)地下水埋藏深度
    地下水的埋藏深度受地形控制较明显,从丘顶到海边渐次变浅。在丘陵之山坡上,地下水埋深可以几米到十几米;在坡脚、山谷或洼地,埋深常小于1m或接近地表。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