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X光下看腾讯

X光下看腾讯

  • 字数: 149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07-01
  • 商品条码: 978750862861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68
  • 出版年份: 2011
定价:¥3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一场3Q大战把一度为中国市值优选的互联网公司——腾讯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也因此掀起了关于互联网行业生存业态的讨论。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同时,很多问题也暴露出来,互联网行业正处于变革的前夜。名为“诊断腾讯”的论坛邀请了来自互联网、政法、新闻、学界等70多位专家和意见领袖,望闻问切,从公众责任难题——“公众美誉度”、行业责任难题——“垄断与开放”、领袖责任难题——“山寨与创新”三个角度,通过给互联网领军者腾讯把脉,分析了整个互联网行业已经或者即将遇到的问题。近百个问题激烈碰撞,结合了专家的观点、资深媒体人的观察以及腾讯内部的反思。问腾讯,也是问整个互联网。
目录
序一
序二
求解斯芬克斯之谜
序三
诊断腾讯的群体价值
序四
探究一家伟大企业发展的行动路线图
“诊断腾讯”嘉宾简介
诊断一
公众责任难题公众美誉度
3Q大战的处理过程中,腾讯错在何处?
吴声、胡泳、马旗戟、中音等·关注了该问题·6个观点
3Q大战是偶然还是必然?是否仅是一场公关危机?
吕伯望、吴伯凡、喻国明、秦合舫等-关注了该问题·7个观点
在收入还在持续高速增长的情况下,腾讯改革的决心是否坚定?
李海翔、马化腾1.关注了该问题·2个观点
为什么仅仅做好产品不能赢得用户的爱和尊敬?
喻国明、罗振宇、张颖、关注了该问题.3个观点
腾讯的自我认知和公众预期之间出现了怎样的落差?
周健工、赵曙光、王琳、秦合舫等·关注了该问题·9个观点如何赢得公众的信任?
吴晓波、金错刀、吴伯凡、薛蛮子等·关注了该问题·10个观点
腾讯对自己的核心战略是否认识清晰?
吕本富、马旗戟、张涛、叶滨等·关注了该问题·10个观点
如何锻造企业的领袖气质?
阮京文、张涛、刘笑盈、黄建东等·关注了该问题·8个观点
腾讯应该在哪些领域作真正的前瞻性思考?
周健工、段永朝、王煜全、吴晓波等;·关注了该问题·5个观点
除了慈善之外,企业该如何塑造自己的社会角色?
付亮、肖华、王冉、吕伯望等1.关注了该问题·9个观点
企业应如何推动(而非干扰)规则和法律的制定?
周汉华、张平、吴伟光、黄勇等:·关注了该问题·5个观点
腾讯是否需要从技术和产品驱动转型为管理驱动?
薛蛮子、张颖、吕本富、陈一丹等·关注了该问题·6个观点
如何进行品牌管理?如何维系用户和企业之间的情感关联?
吴声、程天宇、秦合舫等1.关注了该问题·5个观点
……
诊断二 行业责任难题 垄断与开放
诊断三 领袖责任难题 山寨与创新
摘要
    公众对企业的美誉度,来自于公众对企业品牌的认同程度和情感维系的紧密度。公众是情绪的动物。当这些大公司纠结于按照法律自己并没有垄断,自己并没有比同行业的其他公司更缺乏创新、更不尊重版权,它们就离公众更远了。它们根本没有站在公众的角度,与其进行透明平等的沟通,也不明白他们真正不满的是什么。
     事实上,在互联网时代,尤其对于互联网公司,品牌不再是过往那种花费巨资招募模特儿、拍摄广告再进行层层包裹销售的过程。品牌会体现在公司的每个细节:产品的设计、展现形式、营销形式、内部的文化、和外界的合作与沟通……这种种的核心是企业的理想,是价值观,是文化内涵。而公众对互联网企业的品牌预期与传统产业有着天然的不同。科技仍然在人类心中占据神圣位置,互联网天生就是反权威的、平等的、透明的、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的。
     想想苹果的成功之处。在“1984”和“不同凡想”(ThinkDifferent)这两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广告片中,苹果的气质得以确立:打破强权、叛逆、与众不同,而它在产品、营销、服务各个环节也遵从这些风格。值得注意的是,苹果在21世纪才不可抑制地蔓延开来,证明这个世界在经历过整齐划一的个人电脑时代之后,产品已不再是稀缺资源,稀缺的是思考方式,是创新和颠覆,是站在科技的浪潮之巅对世界的指引。这个时候,乔布斯身上混合着东方禅学和嬉皮士风格的气质,得到公众强烈的心理认同和情感依赖,这更像是一种精神世界。
     同样,这也是公众对中国互联网公司的希冀:建立道德底线,树立和输出价值观和文化,天然应该是一个领航者,而不是对不明确规则的空隙利用者。从大变成伟大并不容易,中国的互联网公司需对此认真思索。
     3Q大战的处理过程中,腾讯错在何处?
     2010年11月3日,腾讯宣布QQ与360(360公司,简称360)不兼容,原因是360的扣扣保镖威胁到了腾讯QQ用户的安全。360随即发出几封致用户信,认为腾讯利用垄断优势打压竞争对手。这场不兼容之战持续几日,业界震惊。虽然腾讯公司坚信,“不兼容”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是并没有获得业界和公众的理解和同情。
     吴声认为,腾讯的做法错误之处首当其冲是不尊重用户,也失了民心:“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把用户推出来,我觉得这是毫无疑问的。我们做得越来越好的时候,往往忘掉了什么是我们最应该重视的。12年以来真正成就腾讯的,其实不是技术,也不是产品,而是用户。但3Q大战的时候,腾讯和360都太自信了,都认为自己拥有很多的客户量、拥有着以亿为单位的巨大的用户量,所以可以作出这种选择,却忘掉了我们以用户价值为核心的出发点。”
     胡泳认为:“3Q大战我对腾讯是持严厉批评的态度的,当然我对360也是批评的态度,双方都是在绑架用户。互联网时代,谁都不要以为自己可以永远把用户握在手里。因为很多公司往往都有一个心态,我称其为放牧者心态,它们特别希望圈一块地,然后把用户像羊一样圈在这地里。以腾讯为例,腾讯做的事情很多都不是着眼于改善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而是盯着竞争对手,如果这个竞争对手对自己围起羊群的栏杆发起攻击,自己就要想办法修复和加固栏杆,不断保持用户在自己的放牧圈之内。这是错误的道路,正确的道路是想想你的用户需要什么,你能给他提供什么东西,而不是时时刻刻盯着竞争对手。互联网时代中,这个栏杆是非常非常低的。”
     其次则是腾讯缺乏应对和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和气度。
     马旗戟把这称为“腾讯领袖气质的自我丧失与抛弃”—将自己降低到了居然做出不符合自身行业地位的缺乏远见的行为的层次。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