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黑色3·11——日本大地震与危机应对
字数: 274.00千字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作者: 张玉来 等
出版日期: 2011-05-01
商品条码: 9787509528792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256
出版年份: 2011
定价:
¥36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黑色3?11:日本大地震与危机应对》主要内容简介:2011年3月11日,一场创历史记录的大地震袭击了日本,使之骤然陷入二战之后的一场优选危机之中。地震、海啸、核泄漏,这场复合型灾难将给日本造成怎样冲击,日本又是如何应对这场少有的巨大天灾,它对世界又将产生怎样影响,它对全人类产生如何启示……《黑色3?11:日本大地震与危机应对》将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角度,分析论述日本的政党与政府、社会防灾体系、国民心理、金融财政、日本制造、对外经济、农业食品、能源战略等,全面揭示此次大灾难之下的日本现状及其未来走势。
作者简介
温娟,女,博士,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历史与文化研究部副教授,曾留学日本神户学院大学。主要研究方向:日本现代经济史、日本现代史。
尹晓亮,男,博士,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政治与外交研究部讲师,日本早稻田大学客座研究员。主要著作:《战后日本能源政策》。主要研究方向:日本能源政治与能源经济。
张博,女,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博士研究生,2009年10月至2010年9月留学日本金泽大学大学院人类文化学学科。主要著作:《日本现代文化史》(合作)。主要研究方向:日本文化史。
张玉来,男,博士,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经济研究部副教授,日本东京大学访问学者,日本国学院大学客座研究员。主要著作:《丰田公司企业创新研究——兼论日本汽车产业发展模式》。主要研究方向:日本经济、日本企业经营。
乔林生,男,博士,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政治与外交研究部副教授,日本国学院大学、日本名古屋大学客座研究员。主要著作:《日本对外政策与东盟》。主要研究方向:日本政治、日本外交、东亚靠前关系。
刘轩,男,博士,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经济研究部副教授,日本中央大学客座研究员。主要著作:《日本电信产业规制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日本经济史、产业政策。
郑蔚,女,博士,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经济研究部副教授,日本早稻田大学客座研究员,曾留学日本岛根大学。主要著作:《中曰农村金融比较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日本金融、金融体系与制度。
目录
引言:噩梦突降——骤然陷入“二战后优选危机”
列岛位移、地球自转加速
凶猛海啸瞬间吞噬广阔海岸
核阴云下的生产中断、电力不足
日元升值、股市大跌、“卖掉日本”
国难当头与民主党绝处逢生
危机远未结束
Ⅰ 政府对策与行动
一、“神风”袭来——日本政府的抗震救灾
“绝处逢生”的菅直人政府
“黑色·”与政治“神风”
金钱丑闻缠身的民主党政权
政权更替易、政治创新难
“非常国会”下的扭曲政局
挽回民心的孤注一掷
刻不容缓的危机管理
“亲临一线”的攻防战
是罪魁祸首还是替罪羊:东京电力
救灾,防灾大臣竞“靠边站”
“无可奈何”的朝野合作
民主党顺水推舟
大联合之“骚动”
政治纲领“偷梁换柱”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少有的军队动员
“朋友行动”——日美联合救灾
自卫队性质与灾害救援
民主党政权能否“长治久安”
震后的民主党实力
“大联合政权”能否美梦成真
二、防不胜防——不堪重负的防灾应急体系
紧急启动的灾难应急机制
“最给力”的防灾体系
天灾之国的日本
阪神·淡路大地震的警示
循序渐进、不断完善的制度体系
多层次、立体交叉式组织体系
完备而系统化的应对实施体系
全球领先的很好预警系统
全民参与型防灾行动
全民式防灾教育
制度化、常态化防灾演练
严格标准化的建筑防震
天灾还是人祸
应急体制怎形同虚设
福岛核危机缘何产生
人定胜天,还是防不胜防
Ⅱ 公众灾害文化
三、光影依旧——大灾之下的日本国民性
天灾面前,淡定还是无奈
大相迥异的慰问方式
灾害频仍的国度
浴火重生的精神力
灵活过分显轻率
日本人的矛盾性格
谢罪、失言的文化底色
东电频频谢罪的背后
右翼代表的“天谴论”
日媒“隔岸观火”为哪般
集体精神与地域情结
稻作文明孕育的集体精神
“一亿皆亲眷”的灾难连带感
灾难之中的地缘胜亲缘
看不见的伤:心理重建之路
灾难与心理危机
海啸噩梦惊醒的“非灾民”
儒教文化圈的灾难抑都
灾后的民族主义风险
Ⅲ 经济与灾害
四、雪上加霜——债台高筑的日本会引发“金融地震”吗
大地震与经济增长
“刘易斯拐点”之后
自然灾害能否促进经济增长
V型还是L型:与阪神地震对比
核危机动摇了经济基础
老龄少子化使前景黯淡
走出财政危机的“一线希望”
越滚越多的“负债陷阱”
减税与增税的两难境地
寄托于国内投资者的“一线希望”
日本央行的“抗震救灾”
“注资疗法”:万亿日元投向何方
“零利率”:降无可降怎么办
加码“量化宽松”:有无边际效果
“猛药”下的“宽松”:为何依然失效
前途未卜的日元处境
资本回流的“叠加效应”
被“误解”的日元升值
“潜伏”的日元贬值风险
谁在制造日元“堰塞湖”
经济前景与“金融地震”风险
“金融地震”风险几何
陷入非效率的纳什均衡
从“囚徒困境”到“合作性博弈”
五、满目疮痍——日本制造还能否东山再起
少有的产业重创
电子产业:直接受损巨大
汽车产业:波及损失优选
家电产业:直接、间接损失双重
机械产业:以间接受损为主
农林水产业:区域性损失惨重
旅游产业:损失巨大、触及冰点
其他相关产业损失
深层困扰与漫漫重建路
电力供应不足的困扰
难以摆脱的“核电依赖症”
JIT体制与脆弱的产业链
重建路径一:修复“震伤”
重建路径=:生产转移
重建路径三:战略创新
丰田启示:危管机制不可缺
“日本制造”何以东山再起
认识误区:“三种利器论”
追本溯源:“日本制造”的崛起
标准之争:日本的QCDF模式
历史启示:企业与产业发展源于创新
六、城门鱼殃——被搅动的世界经济
震断的全球产业链
从iPcme延缓上市到通用汽车停产
全球电子产业链上的“日本元素”
从颓势中复兴的日本半导体产业
同行救助与替代生产的可能性
动摇的世界经济基础
全球能源战略被迫调整
全球债务危机风险被推高
全球消费市场的断层
全世界的灾后重建
全球性产业格局调整
人类能源问题的反思
技术创新与更深层次的全球化
Ⅳ 核安全与能源战略
七、改天换地——棱危机下的农业及食品安全
保护农业传统及其四大沉疴
日本农业深受四大沉疴之困
农业政策缘何屡屡失效
保护农业与保护农民的错位
以“第六产业化”来拯救日本农业
日本“农业开国”进程会因天灾而夭折吗
农业开国的长期斗争
菅直人的“平成开国”
如何搬开“开国的绊脚石”
先天脆弱的农业与食品安全
重灾三县的巨大损失
核污染厄运悄然降临
“核海啸”席卷全球
安全标签下的日本食品管理体系
日本农业与食品的“传闻受害”
八、“核”去何从——日本能源战略以何转型
日本第四个“神话”的破灭
东电由“巨无霸”变成“猪无能”
福岛“核事故”的最后一根“稻草”
对核能为何如此“恐惧无比”
对核能为何又如此“青睐有加”
核能立国战略下的“隐患”与“隐瞒”
发展核能的“历史源流”是“一个”还是“两个”
核能基地布局的安全考量与结构性缺陷
“核安全问题”上的记录篡改与事实隐瞒
福岛核危机“不是危机管理,而是管理的危机”
“掩耳盗铃式的遮遮掩掩”在规避什么
政府在“核危机”管理中的决策“不给力”
民众在“三大危局”中的“公序良俗”
日本“核危机”能否殷鉴全人类
人类核事故“几时能休”
期盼永远锁住“核怪兽”
参考文献
后记
摘要
要理解日本人的“氏神”信仰,我们不妨先回忆中国人的祖先信仰。儒教中优选的孝是“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礼记.中庸》)。中国人的祭祖是假设先人健在而进行的,这意味着在祭祀日祖先的魂魄就会被召回来,享受子孙的招待,也就是祭文末尾常说的“伏惟尚飨”。祭祖不能简单断定是封建迷信活动,中国人几千年来,就是通过祭祖活动,及其体现的祖先崇拜,增强团体凝聚力、维持社会共同体秩序的。
相比之下,日本人虽有祖先,除了皇室、武门等却极少祭祀。他们的神龛中一般只能见到逝去家庭亲属的灵位,虽也做纪念,却不过是给如父母、兄弟、子女这样的亲属。日本人虽有宗族,亦有聚族而居的村落,但他们增强地域凝聚力、维持社会共同体秩序的手段却是通过对地缘神“氏神”的祭祀活动。因此抑或可以将我们对祖先的那种怀思,用以推想日本人对故土的眷恋。
到这儿读者也许会指出,现代的日本人经常从一个城市迁居另一个城市,从西部搬家到东部,从北陆迁往南海。他们是否已不再有强烈的乡土感情了呢?即便现代日本人不再有“氏神”的意识,但将故乡视为精神皈依之处的这种情感却依旧存在。譬如当今国人哪怕不相信祖先之灵,清明扫墓依旧带纸烛供物。
在日本,与人初次见面,经常谈到的话题就是出生地,如果是同乡或者地域相,关系就容易拉。每年新年前后和盂兰盆节假期都会出现不亚于我国春运的全国性人口大移动一一这些不都能说明日本人对故乡的执着心吗?
因此对日本人来说,无论大自然给他们以何种打击,一般情况下都不会背井离乡。只要在当地还有生计可寻,他们就会从瓦砾中重建房屋,开垦土地,播下新生活的种子。
……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