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向万科学管理

向万科学管理

  • 字数: 161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 作者: 郭亮
  • 出版日期: 2011-06-01
  • 商品条码: 978721304505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58
  • 出版年份: 2011
定价:¥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它“连续三年问鼎全球住宅企业销售冠军”,被誉为“中国少有销售额突破千亿元的地产大亨”! 低利润理论、制度化管理、信息系统、产品标准化…… 万科成功的管理体系如何布局? 由郭亮编著的《向万科学管理》共六章节,主要内容为万科梦想:王石的烙印,全面扫描:万科管理的五个元素,制度原理:中西之间,君子游戏等。
内容简介
     谈及管理,就不得不提万科。作为国内率先迈八干亿元规模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万科的管理变革颇具挑战性。它淡化了创业者的个人色彩,通过一套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不断开拓,成为中国企业的标杆。
     《向万科学管理》即是抓住万科拥有特色的管理这一点,详细而深人地探究了万科在人力资源、产权管理、战略制定、品牌管理、文化建设、结构流程等方面的管理方式,多层次、全方位地阐述万科管理的着力点。由郭亮编著的《向万科学管理》意在学习与借鉴万科管理的宝贵经验,让更多的企业逃脱管理之殇。
    
作者简介
     郭亮,温州管理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现供职于国家某大型企业战略规划部门。曾供职于央视网、人民日报深圳记者站。曾为紫光集团、金融街等国内多家知名企业进行战略研究与活动策划。已出版《俞敏洪传奇》、《昌运复星——郭广昌的中国式商业故事》、《微博将带来什么》等著作。
目录
序言  愿中国企业逃脱管理之殇
第一章  万科梦想:王石的烙印
  时代塑造的企业家
  高调却不乖张
  “赤道”以北
  穿过乱局
  找到生命线
第二章  全面扫描:万科管理的五个元素
  智慧:顺势而为的博弈
  核心:品牌与服务
  体系:规范本身也是革新
  格调:普世价值观
  借力:学习与合作
第三章  制度原理:中西之间,君子游戏
  中国特色的现代管理原则
  断裂与新生:万科产权之路
  不能凑市场的热闹
  中式企业“得道者”
  做政府想做的事
第四章  财务灵魂:金钱与罪恶并不同行
  25%利润上限:中国式长尾理论
  万科的企业财务观
  抵制诱惑,选择专一
  将“原罪”封箱沉海
第五章  人力模型:管理即管人
  让人管理万科,而非万科管理人
  激活每个人的内心
  对人的管理需有底线
  团队模型:急流勇退的秘密
第六章  文化核心:看不见的管理
  高度:管理企业的未来
  广度:满格的品牌
  深度:万科的社会力量
  力度:企业文化管理
  延伸万科——制度精神
参考书目
摘要
     时代塑造的企业家 那是一个优选的时代,却不是最坏的时代。与进入改革平稳期的今日相比,当时随处可见高昂的商业理想。深圳成了中国对外开放和改革精神的符号,从这里走出来的企业家身上几乎都带有相同的气质——遵循规则、相信梦想、忠于秩序和管理、有实证主义精神。
          王石也是被那个时代塑造的企业家之一。
          拓荒者 1776年,美国独立前夜,一本名为《常识》的小册子开始流传,这是独立的战斗檄文。128年后,美国《企业家》杂志选用其中的一段话作为发刊词,这段话也成了当代企业家的集体宣誓词。
          “我有权成为与众不同的人,我寻觅机会,但我不求安稳,我不希望在政府庇护下成为有保障的国民……我要做有意义的冒险,我要梦想,我要创造,我要失败,我也要成功。” 这段话的妙处在于四海皆准。20世纪80年代,中国商业拓荒者的精神诉求也无外乎此。他们有理想、有追求,但从不坐等机会,也不好高骛远,幻想着用一个点子就可以改变世界。
          作为改革开放最早的拓荒者与见证人,王石和当时的其他创业者一样,都没有接受过类似商科这样的专业化教育。这令他更习惯于通过自己的经验和观察来理解这个世界,而不局限于从某一位老师那里习得的知识模型。这或许是时代给予他的优选财富。
          关于王石的创业历程,似乎无需赘述。和那个年代辞去公职下海经商的人一样,他也有这样的回忆,不同之处在于,他更像是一个被时代洪流裹挟而去的人。因为在最初转变职业的时候,他并未想过与体制内的身份一刀两断。
          那是一次偶然的机会,王石从铁路系统进人广东省外经委工作,尽管从事的是商业活动,但其身份更像今天的国有企业或者事业单位的办事人员。
         即便如此,他的工作和生活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一切都比过去更自由、更新鲜了。对于一个在机关里遍寻不着发挥空问的人而言,这种突然而至的兴奋感,让他“眼里看到的太阳仿佛每天都是新的”。
          然而,毕竟还是公职。尽管他尽心竭力,尝试着去做一些符合改革潮流的事情,但机关的管理和企业的管理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而且有着天壤之别的游戏规则,这样的状况似乎让这个曾经青春耽搁、一心想着“而今迈步从头越”的青年陷入了困境。
          时年已过而立的王石每天都早出晚归,努力工作。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想要把耽误的青春补回来。作为一个对外的单位,外经委在改革潮头的广东是一个非常具有开放精神的单位。在这样的天地里,脑子里充满想法和计划的王石本该获得一种靠前的满足感。
          最开始的时候,一切都显得很美好。1981年,王石所在的部门购买了两辆市面上首批销售的日本铃木摩托车,其中一辆就分配给了有过5年汽车兵经历的王石。这位意气风发的理想主义者“头顶安全盔,驾驶着红色铃木,在广州新建成的环市路上兜风,阵阵颤动的快感袭上心头”。
          然而,在最快意的时候,波折总会出现。
          舍弃体制内身份 1982年,广交会如约而至。其间,王石陪同科长安排接待一位重要的厂商。在外经委主任宴请那位厂商的宴会上,为了活跃现场气氛,王石未经允许擅自讲了一些轻松话题,赢得了外商的夸奖。王石自己也不免有了一些虚荣心的满足感。
          当时在座的主任和外商边吃边谈,也显得自在轻松,心情愉快。只是,后来发生的一切让王石的得意之感荡然无存。
          筵席散后,那位科长把王石拽到了一边,严肃地提醒道:“你怎么把主任的风头都抢去了,还有处长、科长,哪轮得到你表现?想想你平时的情况,是不是滋长着一种骄傲自满的情绪?‘枪打出头鸟’知道吗?要注意啊! ” 对于科长当时的提醒,王石后来是这样说的:“在论资排辈的传统氛围中,我的自我实现、自我追求的工作表现欲受到了强烈的抑制。”经历此事之后,王石接近改变了。用他自己的话说,“自此,我上班不早到一分钟,下班到点前就收拾妥办公桌上的文件。只分配lO%的精力用在工作上,90%的精力用在业余爱好上,如越野摩托车、乒乓球和象棋。” 然而,令王石再次意外的是年终工作总结时领导对他的评价是:“这样的人不培养,培养什么人呢?”在领导眼里,“不务正业”的王石显得成熟稳重了。
          不知道这样的评价对于别人意味着什么,反正王石没有感觉到半点兴奋。他甚至觉得,90%的精力用于工作得到的是批评,10%的精力用于工作却换来了表扬和赏识,这简直就是对进取者的莫大讽刺。
          至此,刚人职时的兴奋和得意已然无存。王石想到了离开,这直接促成了后来他脱离体制内身份、下海经商的故事。
          这是一个寓意深刻的开端,而此后的所有轨迹和细节,都与此相连。若干年之后,王石对于政商关系的把握、对于商业行为的演绎、对公司治理的践行,都处于一种外表凌厉而内里沉稳的矛盾统一体中。……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