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名家讲科普⑥

名家讲科普⑥

  • 字数: 25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科学普及出版社
  • 作者: 周立军
  • 出版日期: 2011-05-01
  • 商品条码: 978711007497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83
  • 出版年份: 2011
定价:¥3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在《首都科学讲堂·名家讲科普》第6辑进入编辑出版流程之际,这一系列图书获得了国内科普创作领域的优选荣誉奖——第一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的提名奖,专家们评价它与其他获奖作品的共同点是,做到了思想性、科学性、实用性与通俗性的较完美结合。 一如以往“讲堂”名家演讲之主旨,收入这本《名家讲科普(6)》的各篇文章,更加注重贴近社会热点和民生焦点,着力以话题的新颖性、科学性和思想性吸引读者,因而使得本书也更有可读性、实用性和保存价值。
内容简介
     2011年新春到来之际,依托于“首都科学讲堂”所积累的科学与人文资源,汇聚了生态与环境、基因与生活、空间与气候三大主题内容的《名家讲科普》第6辑跟大家见面了。
     一如以往“讲堂”名家演讲之主旨,收入这本《名家讲科普(6)》的各篇文章,更加注重贴近社会热点和民生焦点,着力以话题的新颖性、科学性和思想性吸引读者,因而使得本书也更有可读性、实用性和保存价值。
目录
顾秉林  分享智慧的果实
夏  强  跟社会热点和民生焦点贴得更近些
第一单元  生态与环境
  对一个大工程的综合“考察”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呵护好我们的“生命之源”
  置身多彩的世界
第二单元  基因与生活
  人类能活200岁吗?
  并非洪水猛兽
  变与不变的思辨
第三单元  空间与气候
  月圆之日话“嫦娥”
  说“寒”道“暖”
  特别天气谁惹的祸
周立军  着力构建社会化科普工作新格局(后记)
摘要
     三峡蓄水后,因为人群往上迁移,还要开垦新的农田、道路等,植被处于退化状态。但是,由于做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的工作,森林面积还是在增加的,而且土壤侵蚀量明显处于减少状态。库区草地零星分布,面积锐减,中度与强度退化的草地面积为50万公顷,每年扩展2%,库区的草地面积在减少,而且有退化。这就是现状。
          我们对此也做了很细致的遥感测定,利用十万分之一的遥感测图来对逐块土地进行分析,得到建坝前和建坝后土地利用状况的对比,总结出来各种土地的利用情况,包括林地、草地、湿地,水田旱地的变化状况等。
         总的来说,林地面积是增加的;建筑用地也是大大增加的;荒地减少了;水土流失也明显减少了。
          三峡水库蓄水,对于该地区大部分物种影响较小,对个别物种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像荷叶铁线蕨、疏花水柏枝等几种植物受淹没影响恐怕以后就绝迹了,幸好已发现新的分布点且迁地保护后生长状况良好。对一些可能会造成影响的植物,我们都有监测。
          蓄水对于陆生野生动物影响不是很大,它们受到的主要威胁还是来自人类的活动;林业工程对陆栖野生脊椎动物的栖息地保护和恢复作用明显。蓄水对鸟类的影响比较大,蓄水后鸟类群落结构发生了改变,人为干扰影响较大。
          三峡蓄水对渔业及水生生物的影响就更大一些。虽然使水库的养殖面积扩大了,渔业产量可以增加,但是由于积水多了,水变凉了,鱼产卵的繁殖期要滞后20天左右,而且鱼类将移至库尾以上水域繁殖,鱼苗将大量被截留库内;库区鱼类病原体组成的变化将使流行性鱼病几率增加。
          对于重点保护的物种资源,左图中的中华鲟属上溯产卵回游性鱼类,繁殖环境可能受到干扰;上游的白鲟和胭脂鱼幼苗不能漂到坝下,在中、下游难以形成较大规模的繁殖群体;扬子鳄、大鲵、江豚不会受到影响。
          其实,我们在修建葛洲坝的时候,就已经注意到中华鲟的保护问题。
         中华鲟是我们国家相当于大熊猫这样级别的珍稀动物。当时专门建了人工养殖场进行繁殖、放流,而且在葛洲坝以下创造了一些条件,使它找到了新的回游区和新的产卵区,再加上人工培育和放流幼苗,取得了重要的成效。
          有些物种像白鳍豚,本来在修三峡水库以前就已经好多年没有见到了,已经处于濒临灭绝的状态,也不能说是三峡水库本身影响了白鳍豚。
          最后还有对浮游植物和藻类的影响。现在发现蓄水前后藻类是有变化的:物种数明显增加,群落发生演替。
          三峡工程对水质的影响 说到污染水源,那么三峡工程对水环境到底有什么影响?我们从水文、泥沙、水质三个方面来看一看。从水文状态看,受全球气候变暖自然因素的影响,长江上游年径流量呈递减趋势,如1991~2007年的多年平均年径流量较多年平均值减少了1000立方米,秒,这种状况如果继续下去,将会对长江中下游的用水带来一定的影响。
          三峡工程可利用其已有的392亿立方米调节库容,与上游各干支流在建和拟建大型水库共计的800亿立方米的调节库容联合调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应对这一自然灾害,缓解长江中下游的缺水状况。
          长江上游来水来沙是三峡工程泥沙研究的基础条件。长江干流历年的沙量基本上在多年平均值的上下浮动,并没有明显增加的趋势。随着上游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和上游水库的陆续兴建,三峡水库入库泥沙量将呈减少趋势。
          另外这几年雨量总体减少,这也是泥沙减少的一个原因,再加上上游的许多水库,也挡住了部分泥沙,所以自从三峡蓄水以后,进入三峡水库的泥沙大大减少。而且三峡水库还有一个排沙的措施,如果沙太多就可以通过坝底排出去,由于这一系列因素的综合影响,三峡水库百年之内,调节洪水的库容是接近有效的。因而三峡水库不会成为另一个三门峡水库。
          三峡工程对于长江水质又会有什么影响呢?看待水质要从两个方面考察:干流水质和支流水质。总体看来,目前库区干流水质稳定良好,库湾、支流等局部水域呈现出富营养化状态,且发生水华现象的频次、范围和时间均呈上升态势。
          从干流来说,水质是良好的。通过分别在几个段面取水来测量水质,发现大部分都是二类水质,所以三峡水库里的水现在是很清澈的,水质是稳定的。
          库区的支流水质要差一点,属于三类到五类水质。丰水期水质要好些,平水、枯水期就差些,尤其是支流和干流交接的河口地方最差:因为原来长江的水流动得很快,现在水库建成后,流动速度慢了,水的自我清洁功能降低了,一些污染物质就容易留存在河口。
          目前,长江上游的来水,水质是比较好的。金沙江、雅砻江、嘉陵江这几条主要支流水质是非常不错的。综合分析一下上游支流的水质问题,总的来说还算是好,个别河流有轻微污染现象。因此要治理三峡水库的水质,不但要治理水库本身,还要治理上游的河流。
          最后一个问题是三峡水库对中下游水质有什么影响?水文影响,除了水源充足外,水质也基本上没有问题,可以继续成为下游的各个城市的饮用水来源。长江中下游干流水质状况持续良好,除石油类时有超标外;高锰酸盐指数、氨氮、铅、汞、挥发酚等主要污染指标没有超标现象;三峡水库的蓄水运行没有对长江中下游水质带来明显变化。
          虽然三峡库区也修建了许多污水处理厂,但是由于污水处理厂运营成本比较高,运营情况不好。……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