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溯源

溯源

  • 字数: 24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 作者: 红尘闲云
  • 出版日期: 2011-05-01
  • 商品条码: 9787506357333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258
  • 出版年份: 2011
定价:¥2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溯源》(作者红尘闲云)是一部史前之前的历史,记录人类的始祖伏羲、女娲等人的前生前世在上一个世界末日来临之前,为世人所做的一切。这是一部历史,更是一部哲学史,它屡屡打破人的惯有思维和认知,带人回归自然,回归自性,回归生命的源头。
    玛雅人对2012的预言,把一些人弄得惶惶不可终日,甚至把一些人活生生地拉进了人间地狱。写这部《溯源》,就是要溯一下生命的本源,溯一下自然的本源,从而让人们真正地认识自然,明晰生命的真正意义,使人们回到正常的生命轨道。
作者简介
    红尘闲云,曾用笔名简单随意,1970年生。出身贫寒,自幼父母离异,与车祸致残的哥哥相依为命。大学期间做过勤杂工,毕业后做过记者,后误入商海,特立独行,不改读书人本色,被人视为异类。
    她在商业上获得了巨大成功,却不幸先后三次身患重病,每一次都奇迹般的死而复生。她在病榻上开始了关于人生的种种思考:人,为什么要活着?活着的意义究竟在哪里?……为了寻找生命的真谛,她甚至一度只身远游,漂泊异乡多年。
    第三次身患重病时,她抱着必死的打算。她想给这个世界留下一点什么。凭着超强的意志,她根据自己的思考写下了上百万字的作品。她说:“是苦难成就了我这个文字动物,我将为文字而生,也将为文字而死。”其文字精致唯美,意蕴深刻,感情真挚而深沉,读之令人击节三叹。著有思想随笔集《醒园深处》、长篇小说《溯源》(第一部)等。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史前之前
第二章  龙之所隐
第三章  俗世之事
第四章  末世悲歌
后记
摘要
    那个时候,我已经九十四岁,是一座“五福院”里的“五福全”。“五福院”好比现世间的“寺院”,  “五福”好比现世间的“僧人”,  “五福全”是“五福院”里修持优选的人,等同于现世间“寺院”里的“住持”。当时,“五福”修行的依据是“五福法”,简单地说,修得“信”为一福,修得“仁”为一福,修得“礼”为一福,修得“义”为一福,修得“德”为一福,由“信”开始,到“德”圆满。
         不要以为五福法内容简单,很容易就能修得圆满。首先,当时“德、义、礼、仁、信”的内涵比现世间的内涵大很多;其次,当时的人类社会信仰丧失,道德沦陷,精神萎靡,不要说对“五福”的内涵知之甚少,就是对其字面的解释也偏颇至极。记得当时世间最为流行的口头禅,用现世间的话说,就是:一个人说话算数,就是信。算数,不是指说到做到,而是有权有势。也就是说有权有势的人说什么是什么,你不信也得信。一个人,傻到“二”了,就是仁;低三下四、卑躬屈膝就是“礼”;缩头缩脑就是“义”;一个人踩在另一个人的肩膀上,一手遮天,昧着良心什么坏事都干,那就是“德”了。
         话说老者骑着坐骑到达五福院的时候,我正一心一意地诵念《五福经》。我以为我是念经入了境,见到了另外时空里的影像,所以并没有在意老者,也没有停止诵经。
         老者很有耐心,直到我诵经完毕才开口问道:  “五福全,你如此执著地念经,可否知道修持圆满的目的是什么?”
         我不假思索地回答:  “修持圆满的人在死去的时候,会有凤凰前来接引。”
         老者又问:“凤凰接引之后,又能怎样呢?”
         我又不假思索地说:“凤凰接引后会把圆满的人送到齐天国。”
         老者听罢,摇着头再问:“到了齐天国,又能如何?”
         我结结巴巴地嘟哝了半天,终于红着脸回答道:“接到齐天国去享清福。”
         听了我的回答,老者重重地叹息了一声,他的坐骑也叹息着流出了泪水。老者飘下了坐骑,抚着他的头说了好多我听不懂的话,最后说:“小龙,空间广阔,时间漫长,一路上切不可因贪而妄,因妄而误前程。”
         送走小龙,老者在我的对面坐下来,语重心长地说,他要给我上一堂法课,至于能领悟多少,就看我的造化了。
         别说这老者是位神仙,就算他只是一个普通人,我也非常愿意倾听他的教诲。于是,我起身向老者施了五福礼,道了五福,诚挚地感谢他愿意赐教于我。
         没想到,这一课,竟让我清醒。
         记不清挣扎了多久,记不清等待了多久,只记得此前的悲伤如同爆发的火山一样炙烤着我不屈的心灵。那时的我,不知道自己究竟在等待什么,但我知道一定有什么在召唤我,一定有什么会眷顾我。于是,我选择了隐忍,选择了独自守候。
         我确信,没有人不渴望活得清醒,再在清醒之后了然轻松。只是,太多人宁愿沉醉在混沌当中,不愿也不敢前瞻他的未来是否清明。我确信,每一个人都渴望遇到如老者一样的导师,再在远离导师的时候依然能够与他同念,同境。只是,太多人因为混沌而错过了一个又一个机会,又因为错过了太多而无力企盼下一个机会的到来。
         是的,在茫茫的宇宙里,我们不过是微尘,即便在小小的人世间,我们也不过是沧海一粟。可是,我们并不是无事可做,并不是除了及时行乐只能苟且地活着。关键在于,我们给自己定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几乎每个孩子都会有所疑问:“我是从哪里来的?”
         几乎每个成年人都会有所疑问:“我到底为了什么而活着?”
         几乎每个垂暮之人都会有所感叹:“人生只是一个过程,越是拼命想得到什么,越是在戕害生命。学会努力经营,学会淡然得失,也就能活得轻松一些了。”
         几乎每个将逝之人都会有所感叹:“人空手而来,空手而去。最后那一把黄土,既掩不住滚滚的红尘,也载不动缥缈的灵魂。我们从来处来,却未必能够到去处去,未必能够回到生命的源头。”
         我有过以上所有的疑问和感叹,庆幸的是,我最终走过了自己。就在走过自己的那一刻,我,知道了我们都来自各自的灵魂深处,来自本真的自己。我们因各种原因背离了自己,直到迷失方向,忘记了自己最初的模样。
         迷失越久,生命越贬值;生命越贬值,距本真的自己越遥远;距本真的自己越遥远,内心越虚弱,越缺少安全感;越缺少安全感,越想抓住欲望,祈望由此得到一点慰藉。正因如此,人才会在彷徨中痛不欲生。
         在我看来,人生中,优选的悲哀莫过于一边苦苦地寻找着最真的自己,一边在欲望的引诱下与本真的自己背道而驰。感谢老者,让我在将逝之年,得以清醒,得以回归。
         老者在给我上法课之前,问了我几个问题。他心平气和、语气舒缓,可是他那问题中的每一个字,都如钢钉一般直锥我心,让我疼痛难忍又无处躲藏。不曾想,疼痛过后,当我的思维恢复正常之时,过去修持中所积累的种种疑问都已不是问题;过去那些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和冲突都已化作虚无。虽然,我仍然无法证悟人生的终极目标是什么,但是,我隐约知道,圆满者所达到的境界里,一定有比世俗所说的享清福更有意义、更让人幸福的事情。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