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学文薮

中国学文薮

  • 字数: 30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 作者: [日]狩野直喜著,周先民译
  • 出版日期: 2011-04-01
  • 商品条码: 9787101078657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420
  • 出版年份: 2011
定价:¥3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中国学文薮》内容简介:在世界文化走出各自分割历史阶段的今天,国外的中国学与中国的国学共同构成世界的学术中国观,而又各属不同的学术体系,发挥着不同的文化功能。对于中国的国学来说,国外的中国学可以说是不宜回避的“他者”,日本的中国学便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进一步说,日本中国学除了具有其他国家中国学的共性之外,还有一些特殊性。这些特殊性,离不开一个“近”字。例如由于许多业已散佚的中国文献通过抄本或者刻本保存在日本,使得日本成为域外最重要的中国文献资料库之一;又如日本拥有传统的阅读和训释中国文学的特殊手段等等,这给中国文献的传播和解读带来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同时,由于中日两国学术交流源远流长,日本中国学与日本学研究的关系特别紧密,也使得它在考据和比较研究这两方面,有着更多的资源和课题。
作者简介
作者:(日本)狩野直喜 译者:周先民 编者:王晓平

狩野直喜(1868—1947),日本中国学开山者之一,京都学派主要创始人。1906年京都帝国大学文科大学哲学科首任教授,1928年退休。1929年东方文化学院京都研究所首任所长。1907年获文学博士学位,1944年获国家文化勋章。其一生大抵述而不作,生前仅出版《支那学文薮》、《读书纂余》两部论文集。去世后被整理出版的有《中国哲学史》、《两汉学术考》、《魏晋学术考》等12部著作。
周先民,1954年生,1982年南京师范学院毕业,1987年获南京大学文学硕士学位后,留中文系任教。1990年留学日本,1995年获名古屋大学文学博士学位。著作有《司马迁的史传文学世界》(台湾文津出版社,1995年)等,论文有《李商隐无题诗构思特点》(《文学评论》,1984年2期)等,译著有《风与云——中国诗文论集》(小川环树著,中华书局,2005年)等。
目录
祖父狩野直喜传略——代序
《尚书·尧典》首章解读
经学概要
目录学大要
《经》之名称及顺序
《诗》
《书》
《易》
《礼》
《周礼》
《仪礼》
《礼记》
《春秋》
《左氏传》
《公羊传》
《觳梁传》
中国古代祭尸的风俗(上)
中国古代祭尸的风俗(下)
儒的意义(上)
儒的意义(下)
孔子的德治主义与战争观
《论语》研究的若干问题
一、《论语》在儒教中的地位
二、《论语》的编者及其时代
三、《论语》的阅读方法
四、《论语》的注释书
《礼经》与汉制
儒学与汉武帝
司马迁的经学
由《四书》看汉学与宋学
孝治杂谈
从《太上感应篇》看道教的道德
中国古代小说、戏曲不发达的原因
元曲的起源与白仁甫的《梧桐雨》(上)
元曲的起源与白仁甫的《梧桐雨》(下)
《水浒传》与中国戏曲
读曲琐言
一、元杂剧曲词的异同
二、杂剧的宾白
三、见于曲词中的当时诗人的诗句
四、《汉宫秋》的曲词
五、小说《水浒传》与杂剧
六、元杂剧的折数
清朝皇帝的特权
清朝的科举制度
(一)县试·府试·院试
(二)乡试
(三)会试·殿试·朝考
忆王静安君
梅兰芳《御碑亭》观后
君山先生的汉学世界——译后记
摘要
    吴说当据明人之论而来。其中所云文人着粉墨,效优伶登舞台之言,颇有点不可思议。中国的学术风气与朝廷的好尚密切相关,当然是显而易见的事实,汉之经学、唐之诗文,皆可视作朝廷鼓励提倡的结果。所以,若前举元代设填词一科取士之事属实,则固可将其作为元曲盛行之要因观之。但是,稍加考量,便会觉得上说根据不足,难以服人。第一,元以填词取士之制,在《元史·选举志》及《元典章》等书里均不见记载。倘若确实有如此重要的制度,似无略而不载之理。此不可信一也。
     第二,若依上说所云,元杂剧是科举考试的答卷,则杂剧作者科举及第腾达于仕途上的名公巨卿,必然不少。然而,元钟嗣成的《录鬼簿》、明宁献王朱权的《太和正音谱》载录的杂剧作者数量虽多,但以关、王、马、郑等名家为代表的杂剧作者中,竞没有地位显达者。《太和正音谱》甚至还收有无名氏所作杂剧一百零七部,娼夫所作杂剧十一部。无名氏者,是因其姓名不为后人所知,娼夫则指低贱的娼妓所生男儿,二者的地位之低下不难想见。《录鬼簿》开头有“前辈已死,名公有《乐府》行于世者”字样,在“方今名公”的标题下,列有刘秉忠、姚牧菴、赵子昂、贯酸卿、萨天锡等名,但他们仅作有小令、套数,并不是杂剧的作者。可见一般文人对杂剧创。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