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昆虫记(精装)

昆虫记(精装)

  • 字数: 236.00千字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 作者: (法)法布尔
  • 出版日期: 2011-06-01
  • 商品条码: 9787535450173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12
  • 出版年份: 2011
定价:¥2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昆虫记》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这部著作的法文书名直译为《昆虫学的回忆》,副标题为“对昆虫本能及其习俗的研究”。从字面上看,它是一本自然科学的论著,读起来却接近没有同类著作的枯燥和呆板,作品的语言朴实清新、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字里行间充满了诗情画意。在法布尔生动活泼的拟人化描述中,蝉、蚂蚁、螳螂、蜜蜂、蝴蝶、萤火虫……各种各样充满了灵性的昆虫呼之欲出,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把这些可爱的虫儿视为人类的朋友。在全面系统地介绍自然科学知识的同时,法布尔又将昆虫的生活与人类社会巧妙地联系起来,透过被赋予了人性的昆虫反观社会,指引着读者在昆虫的“伦理”和“社会生活”中重新认识人类的思想、道德和行为准则。这在其他自然科学论著中是靠前的。
    《昆虫记》的巨大成功不仅奠定了法布尔在生物领域的崇高地位,也在世界文学的殿堂里为他赢得了广泛的尊重和赞誉。我们接近可以肯定地说,无论是作为一个作家还是作为一个昆虫学家,法布尔都是当之无愧的。虽然单独从文学、昆虫学或者社会科学的任何一个角度来看,这部作品都有其一定的局限性,但是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个昆虫学家具有法布尔那么高的文学修养,也没有任何一个文学家具有法布尔那么高的昆虫学造诣——作为自然科学与文学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昆虫记》也是当之无愧的。
作者简介
    法布尔(1823~1915),法国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科学家、科普作家。他是靠前位在自然环境中实地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穷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真实地下各种昆虫的本能与习性,写成《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著。他也由此获得了“科学诗人”、“昆虫荷马”等桂冠。
目录


石蚕
蜣螂
蛴螬的冒险
舍腰蜂
开隧道的矿蜂
樵叶蜂
采棉蜂和采脂蜂
黄蜂
娇小的赤条蜂
捕蝇蜂
蜜蜂、猫和红蚂蚁
松毛虫
卷心菜毛虫
孔雀蛾
蜘蛛离乡
狼蛛的家庭生活
狼蛛塔蓝图拉
蟹蛛
条纹园珠
螳螂
蟋蟀
西西弗
寄生虫
新陈代谢的工作者
找枯露菌的甲虫
被管虫
西班牙犀头的自制
两种稀奇的蚱蜢
摘要
    萤不仅会在草木的枝干上结束战斗,使俘虏逐渐失去知觉,而且它还会在这个有一定危险性的地方,就地将猎物处理掉,即把它接近吃掉。所以,萤获得食物可不是件简单的事呢!
    那么,萤在吃蜗牛时,又是用了怎样奇特的方法呢?它真的是在吃“它”吗?是不是要先把蜗牛分割成一片一片的,或者是割成一些小碎片或小碎粒什么的,然后再去慢慢地、细细地咀嚼品味它呢?如果让我去猜想的话,它并不是以这样普通的方式食用它的。因为,我从没有在这些动物体内找到过任何这种小颗粒的食物。这就证明萤的“吃”,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吃”。它的“吃”,实际上是在以另外一种方式解决问题。具体说来是这样的:萤会先将蜗牛做成稀薄的肉粥,然后再饮用这种“粥”。这和蝇吃那些小的幼虫类似,蝇在吃小幼虫时会在吃之前先将幼虫弄成流质,然后再痛痛快快地享用。
    下面让我们再进一步详细地描述下这个过程吧。首先,无论眼前的蜗牛大小如何,萤都会先使其失去知觉。起初的蜗牛大小常常只有后来的四分之一。待蜗牛失去知觉后,萤的客人们也三三两两地跑过来了。它们毫无争吵地聚集到一起,准备和主人一起分享美食。两三天之后,再把蜗牛翻过来,使蜗牛壳朝下,那么,它体内盛的东西就会像锅里的羹一样流出来了。这时,萤的膳食就开始了。所以,萤所“吃”的只不过是一些已经吃剩下的东西。就这样,一只蜗牛被众虫同时分享了。
    显而易见,萤经过几次与“扭”类似的轻咬,蜗牛的肉就变成了肉粥。然后,许多客人就跑过来与它一起享用美餐。每位客人都慢条斯理地将蜗牛一口一口吃掉,并用自己的消化素将蜗牛的肉化成肉汤,以便萤能够吸食。这种方法说明萤的嘴是很好柔软的。它在用毒牙给蜗牛注射毒素的同时,也将其他物质注入了蜗牛体内,使蜗牛身上的肉化为流质。这样一来,这种流质更加适合萤那柔软的嘴,使它吃得更加游刃有余。
    虽然有些时候,那些被我关在玻璃瓶里的蜗牛所处位置并不是特别稳固,但它们还是很好小心仔细的。有的时候,蜗牛爬到了瓶子的顶部,而那顶口却被玻璃片盖住了。于是,它为了能在那里停留得更加稳固、踏实,就用那自己随身携带的粘性液体将自己的壳粘在那个玻璃片上,这样一来就很好稳固安全了。不过它一定要多用一些粘液,否则它的处境将十分危险。因为如果它哪怕是稍微少用了一点儿粘液,那么即便是微微地一动,也足以使其从玻璃片上掉下来,摔到瓶子底部。
    为了弥补腿部、足部的力量不足,萤常常要利用一种爬行器帮助它爬到瓶子的顶部去。在行动之前,萤会先仔细地观察一下蜗牛的动静;然后,作出判断,选择可以下来的地方;很后,再迅速地轻轻一咬,就足以使对手失去知觉了。这一系列动作都在瞬息间完成。接下来,萤就开始毫不拖延、抓紧时间制造它的美味佳肴——肉粥,以准备作为数日内的食品。
    一阵风卷残云以后,萤便吃得饱饱的了,而剩下的蜗牛壳也已经全空了。但是,这个空壳依然是粘在玻璃片上的,并没有脱落到瓶底。而且,壳的位置也一点儿都没有改变,这都是粘液的作用。那个牺牲了的隐居者一点儿也不加以反抗,就这样静悄悄地,不知不觉地任人宰割,很终成了别人嘴里营养丰富、美不胜收的佳肴。那个可怜的小东西就在受到攻击的地方,逐渐流干了身体的全部,变成了一个空空的壳儿。这个场景向我们详细地阐述了这样一个事实,即萤的这种麻醉式的咬伤是何等的有效。因此,我们可以说,萤处理蜗牛的方法是相当地巧妙的。
    萤要想顺利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实现自己的目的——比如,爬到悬在半空中的玻璃片上去,或是爬行到草秆上去,那么,它就必须要具备一种特别的爬行足或其他什么有利的器官,以保证它自己不会在接触到猎物之前从高空跌落下来,从而前功尽弃。但是,它现有的那笨拙的足无疑是不够用的,因此,它需要一个辅助的工具。
    当我们把一只萤放到放大镜下面仔细观察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就会发现,萤的身上的确生长着这种特别的器官。可见,大自然在缔造各种生灵时很是公平、细心,它并没有忘记赐给各种生灵所必需的工具。通过放大镜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萤的身体下部、接近尾巴的地方有一块白点儿。这块白点儿主要是由十多个短小的细管或指头组合而成的。有的时候,这些指头合拢在一起成为一团,而有的时候,它们则向外张开,形状就像一朵蔷薇花。就是这些隆起来且结构精细的指头可以帮助萤牢牢吸附在玻璃瓶等光滑的表面上,除此之外,还可以帮助它向前爬行。如果萤想使自己紧紧地吸在玻璃片或是草秆上,那么,它就会优选程度上放开那些指头,让蔷薇花绽放在支撑物上。萤就是利用自己的天然粘力牢固地吸附在那些它想停留的支撑物上。而当萤想在它所待的地方爬行时,它又使那些指头相互交错地一张一缩。这样,萤就可以在看起来平滑而危险的地方自由地爬行了。
    那些长在萤身上、貌似蔷薇花形的指头是不长节的,但是每一个指头都可以向各个不同的方向随意地转动。事实上,与其说它们是指头,倒不如说它们是一根根纤细的管子。这个比喻似乎更合适,更贴切。因为如果说它们像指头的话,它们却并不能拿起什么东西,它们只是利用其粘附力吸附在其他东西上。当然,这些指头的作用是很大的,除了天然的粘附力以及在乎滑危险处爬行这两大功能外,它们还具有第三种功能,那就是可以充当海绵以及刷子来使用。萤在饱餐一顿以后就开始休息了,每当这时,它便会利用这些自带的“小刷子”对头部、身上进行清扫,既方便,又卫生。萤之所以能将这些“小刷子”应用自如,主要是因为那些“刷子”有着很好的柔韧性,使用起来相当方便。萤在一顿饱餐之后,舒舒服服地休息一下,再用刷子一点一点地从身体的一端刷到另外一端,整个过程萤都很好仔细、认真,几乎不会漏掉任何一个部位。所以,我们可以说,萤是一种喜欢清洁、注意文明修身的小动物。从它那神采奕奕且得意洋洋的表情,我们可以判断出,这个小动物很好注重个人卫生,同时对打扫个人卫生也很好有兴趣。当然,刚一开始的时候,我们也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这个小东西会如此专心致志且又小心翼翼地擦拭自己呢?答案肯定是显而易见的:在花了那么多的心思把一只蜗牛做成一顿肉粥,又用了很多天的工夫去食用它以后,这个小家伙肯定会把自己弄得脏得出奇,所以它就很有必要在认认真真地饱餐之后,好好清洗一番,让自己焕然一新了。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