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文献学九讲

中国文献学九讲

  • 字数: 18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 作者: 张舜徽
  • 出版日期: 2011-04-01
  • 商品条码: 978710107875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23
  • 出版年份: 2011
定价:¥2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中国文献学九讲》内容包括:刘向、刘歆在整理文献方面的成就、郑玄在整理文献方面的成就、陆德明在整理文献方面的成就、郑樵在整理文献方面的成就、章学诚在整理文献方面的成就、纪昀在整理文献方面的成就等。
作者简介
张舜徽(1911-1992),中国现代有名历史学家、文献学家,是中国第一位历史文献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创会会长。长于校勘、版本、目录、声韵、文字之学。一生完成的学术著作有《中国文献学》、《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史学三书平议》、《说文解字约注》、《郑学丛著》、《清人文集别录》、《清人笔记条辨》、《清代扬州学记》、《旧学辑存》等二十四部、共计八百余万字。精于“小学”,博通四部,为一代“通人”大家。其学术著作全部由毛笔小楷撰一写完成。
目录
第一讲 文献学概说
一文献学的范围和任务/3
二记录古代文献的材料/6
三记录古代文献的书籍/12
四古代文献的散亡(上)/14
五古代文献的散亡(下)/18

第二讲 古代文献的基本情况
一著作、编述、抄纂三者的区别/25
二编述的体例/27
三写作的模仿/29
四写作的伪托/32
五写作的类辑/36

第三讲 整理古代文献的基础知识之一:版本
一何谓版本/43
二雕版印书溯源/46
三写本书/49
四刻本源流/52
五宋、金、元、明刻本不可尽据/56
六精校本和精刊本/60

第四讲 整理古代文献的基础知识之二:校勘
一校勘的起源和任务/67
二校勘的意义/71
三校书的条件/78
四校书的依据/83
五校书的态度/88
六清朝人的校书工作/92

第五讲 整理古代文献的基础知识之三:目录
一何谓目录/101
二书目的部类/104
三书目的流别:官簿/109
四书目的流别:史志/114
五书目的流别:私录/117
六其他书目/120

第六讲 前人整理文献的具体工作
一抄写/127
二注解/130
三翻译/134
四考证/137
五辨伪/141
六辑佚/146

第七讲 前人整理文献的丰硕成果
一修通史/153
二纂方志/157
三绘地图/161
四制图表/165
五编字典/169
六辑丛书/173

第八讲 历代校雠学家整理文献的业绩
一刘向、刘歆在整理文献方面的成就/181
二郑玄在整理文献方面的成就/184
三陆德明在整理文献方面的成就/187
四郑樵在整理文献方面的成就/191
五章学诚在整理文献方面的成就/197
六纪昀在整理文献方面的成就/203

第九讲 清代考证学家整理文献的业绩
一语言文字方面的整理/211
二经传的注释与阐发/214
三史实的考辨/217
四周秦诸子的整理/221
摘要
    为了便于阅读,这些简必须按着文字的次序编连起来,成为册。编简成册的方法是用一根带子,将简的上下编连起来,再把剩余的带头,将简捆扎成为一束,这就是一册书。编简用的带,有丝绳、皮带两种。丝质的叫“丝编”,牛皮的叫“韦编”。通常这样编成的一册,是书中一篇首尾完整的文字,所以又叫做“篇”。古人对于竹书的计数,都以篇为单位。
     木牍的用途,主要是作为通信和书写短文。古人通信用木牍,它通常是一尺长,所以有“尺牍”之名。《仪礼·聘礼》说:“百名以上书于策,不及百名书于方。”“名”就是字,不及一百字的写在木版上;超过了一百字的,便要写在竹简上,使能编连起来,记载较多的内容。所以古代正式的书都用简策;至于版牍,原来只用作通信和记录短文,对竹简来说,自然还起了辅助作用。
     简策的长度,在同一时期内是比较一致的。但在各个时期,则不相同。春秋战国时候的简,最长的二尺四寸,其次一尺二寸,又次八寸。汉朝的简,最长的二尺,其次一尺五寸,又次一尺,最小的五寸。古人用最长的简写经典,用短简写传记杂文,国家的法律是写在特长的三尺简上,表示尊重。每简的字无定数:最少的八字,多的有三十余字,通常在二十二字到二十五字之间。因此,一篇文字就会要用很多的简,而简也必须编连成册了。
     这样的书,在中国历史上不止一次从地下发现过。出土量优选的一次是280年,即西晋太康二年。《晋书·束皙传》称:“太康二年,汲郡人不准盗发魏襄王墓,……得竹书数十车。”这是多么丰富的文献资料!其中如《竹书纪年》、《穆天子传》,至今仍为古代史研究工作者所重视。后来历代都有或多或少的发现,不在这里胪列了。单就近十年来说:1972年4月,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竹简四千四百余枚,其中大部分是兵书。除《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以外,还发现《六韬》和《尉缭子》,也有《墨子》、《管子》、《晏子》以及不少有关军事、政治和阴阳杂占等方面的佚书。同年11月,甘肃武威县旱滩坡汉墓出土了医药简牍(省称医简)九十二枚,是一份很珍贵的医疗记录资料。除保存了比较完整的三十多个医方外,还记载了针灸穴位、刺疗禁忌等,内容极为丰富。1975年12月,湖北云梦县睡虎地秦墓出土了大量秦简,计有一千一百五十五枚。其内容大部分是法律、文书,不仅有秦律,而且有解释律文的问答和有关治狱的文书程序。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