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社会语言学与现代俄语

社会语言学与现代俄语

  • 字数: 56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作者: (俄)克雷欣
  • 出版日期: 2011-04-01
  • 商品条码: 978730118772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51
  • 出版年份: 2011
定价:¥6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社会语言学与现代俄语》内容丰富,从不同视角对现代俄语的诸多现象展开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讨论:第一编从词汇学、词典学和语义学角度研究了现代俄语中的借词问题;第二编从修辞学角度探讨了一系列俄语口语中的现象;第三编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研究了现代俄语中的某些社会分化现象。书中不仅有系统的理论探讨,还有大量的例证,不仅能帮助读者感受到俄苏语言学重视语言和社会的关系、重视现实语言生活的研究传统,还能让读者对与社会文化有关的俄语现象有所认识,了解现代俄语的真实面貌。书中涉及的一些问题对理解和分析我国语言生活中的许多现象也不无益处。
作者简介
作者:(俄罗斯)Л.П.克雷欣 译者:赵蓉晖 编者:杜桂枝 丛书主编:刘利民
Л.П.克雷欣克雷欣(1935—),语文学博士,当代俄罗斯有名语言学家,莫斯科功能社会语言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研究领域为词汇学、语义学、修辞学、社会语言学。
克雷欣曾就读于国立莫斯科大学,师从苏联有名语言学家B.B.维诺格拉多夫,后进入苏联科学院俄语研究所工作,曾任俄语研究所副所长和现代俄语分部主任。克雷欣著述丰厚,以专著、词典、教材等形式发表成果总数近250项,代表作有《俄语言语的正误》(1965)、《现代俄语中的外来词》(1968)、《现代社会中的语言》(1977)、《词语的生命》(1980)、《现代俄语研究的社会语言学方面》(1989)、《外来词详解词典》(1998)、《社会语言学》(2001)等。
译者简介:
赵蓉晖(1969-),语言学博士,教授,中国社会语言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语言学、普通语言学,现已出版专著、文集等八部(其中三部为合作项目),正式发表学术论文近四十篇,现就职于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研究院,任副院长。
目录
第一编 词汇学 词典学 语义学
导言
关于词汇借用的若干理论问题
1.作为语言过程的借用
1.1 关于借用理论的语言学文献分析
1.2 借用的定义和种类
2.词汇借用的原因和前提
2.1 外部原因
2.2 内部(语言)原因
3.借用的条件
4.“借词”=“外来词”?
4.1 外来词吸收的几个阶段
4.2 外来词在语言中同化的特征——必要的标准和多余的标准
4.3 外来新词的构词能力
5.外来词的类型
5.1 借词和国际术语
5.2 外语夹杂词和异国情调词
6.判断词汇借用来源的标准
6.1 借用还是构词?
20世纪俄语的外来词汇借用
1.1 9世纪末至20世纪词汇借用情况综述
2.1 9世纪末至20世纪前十五年俄语言语中的外来词汇
2.1 词汇变体
2.2 语法变体
3. 20世纪20年代后半期至30年代的外来词汇借用情况
3.1 表示新事物和新现象的外来词
3.2 不表示新事物、新现象的外来词
3.3 结构上与外语原型词一致的外来词
3.4 借助俄语语法手段构成的外来词
4. 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初外来词汇的借用及其使用特点
4.1 卫国战争时期俄语言语中的外来词汇
4.2 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至50年代初外来词使用的特点
5. 20世纪50年代后半期至60年代初——外来词汇借用的活跃时期
5.1 表示新事物和新概念的外来词汇
5.2 不表示新事物、新概念的外来词汇
6. 20世纪末社会生活语境下的外来词
6.1 外来词积极使用的条件
6.2 再论外来词借用的原因
6.3 20世纪80至90年代俄语言语中外来词使用的特点
7.新外来分析形容词和元音连读现象
7.1 外来词在详解词典中的体现:外来词的词典学信息类型
7.2 20世纪末俄语中的词语仿造

第二编 修辞学言语礼节
词汇“错误”的类型
社会语言学方面的言语“错误”研究
俄语口语中的夸张
1.导言
2.夸张及其在口语中出现的原因
3.夸张的条件
4.夸张的表达手段
现代俄语言语中的委婉语
1.导言
2.“委婉语”的定义
3.委婉语的主题和领域
4.人类社会活动领域中的委婉语
4.1 言语委婉化的目的
4.2 言语委婉化使用的社会生活领域
4.3 委婉化的语言方法和手段
4.4 创造和使用委婉语的说话人的社会差异
4.5 篇章中委婉语的标记性
宗教一说教语体及其在俄语标准语功能修辞聚合体中的地位

第三编 社会语言学
导言
现代语言学中的语言社会制约性问题
1.导言
2.语言的社会分化
3.语言发展及使用的社会条件
3.1 波利万诺夫的社会语言学思想
3.2 关于语言发展和使用的一些现代社会语言学观点
现代俄语的社会及功能分化
1.俄语变体的语言和社会本质的历史变异性及边界
2.标准语
3.地域方言
4.俗语
5.行业隐语
6.集团隐语
7.青年隐语
社会制约的过程:语言变体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
1.标准语和地域方言间的相互关系
1.1 标准语和方言的社会基础的变化
1.2 标准语和方言的交际领域的变化
1.3 标准语和方言规范的性质
1.4 标准语和方言相互作用的形式
2.标准语和俗语间的相互关系
2.1 标准语对俗语的影响
2.2 俗语对标准语的影响
2.3 言语的过渡形式
2.4 标准语文本中使用俗语成分的特殊情况
3.标准语和行业隐语间的关系
4.标准语和集团隐语间的相互关系
5.非标准语言变体间的相互关系
6.俄语在异族环境中的变异
语言获得的社会方面
1.现代语言学中的“语言获得”概念
2.语言获得的层次
3.言语交际与交际者的社会角色
语言单位的语义和搭配中的社会
1.导言
2.语言单位意义中的社会成分
2.1 意义中指示Px>Py型角色关系的词
2.2 意义中指示Px
2.3 语气词-ка语义中的社会成分
2.4 社会成分在语言单位释义中的地位
2.5 含有带社会偏向意义词语的话语的正误问题
3.语言单位搭配中的社会条件
3.1 某些对称性谓词的搭配特点
3.2 代词мой的使用特点
作为双言现象的语言变体获得
关于小群体的言语行为
1.小群体的种类
2.小群体的结构
3.群体的言语同质性
4.言语的群体套语
5.小群体成员的双言性质
6.群体内交际中口头言语的一些特点
语言单位的社会标记
1.语音现象中的社会标记
2.重音现象中的社会标记
3.词形变化中的社会标记
4.构词模式和个别派生词中的社会标记
5.句法结构的社会标记
Особый和специальный的使用问题
现代俄罗斯知识分子的言语肖像
1.导言
2.描写对象的非一致性
3.语言单位系统构成中的特点
3.1 语音
3.2 词汇与词语使用
4.言语行为特点
4.1 交际模式
4.2 先例现象
4.3 语言游戏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摘要
    中国当代俄语语言学理论研究真正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发展在改革开放和中苏关系正常化之后。虽然目前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但与我国的西方语言学研究相比,俄语语言学理论研究尚缺乏系统性、本源性和宏观整体性,许多语言学理论的引介或者通过第三种语言翻译过来,或通过二次评介传入,致使俄罗斯语言学理论研究显得支离破碎,或者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究其根源,就是在我国的俄语语言学理论研究中缺乏系统、宏观的本源性、整合性研究,而理论研究的缺失与偏误必然会影响和阻滞整个学科的进步和可持续性发展。
     如此局面的形成,作为俄语工作者的我们深切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愧疚,同时还有一份不可推卸的责任。要全面了解俄罗斯语言学理论的发展和现状,把握其精髓,必须对俄罗斯语言学理论宝藏做本源性的开掘,必须对语言学理论的精品做系统的直接译介和潜心研究,让人类文化的这一块宝贵财富不仅能够哺育圣·西里尔的后人,也为中国的语言学者所共享,也为丰富中华语言和文化发挥作用。
     基于这样的理念和目标,杜桂枝教授主持申报了北京市科技创新平台项目,精选了九位当代俄罗斯语言学著名学者的理论代表作,邀集了国内俄语界相关领域理论研究造诣较深的学者,担纲翻译及研究工作。毋庸置疑,这是一项颇具挑战性的巨大工程。
     我们说,这项工程是一个创新性的大胆尝试,因为这是一项少有的工作:自中国开办俄语教育300余年以来,虽然有过个别的俄语语言学理论著作的翻译引介,但如此大规模地、系统地、有组织地进行翻译和研究,在我国的俄语教育目前尚属首次。
     我们说,这项工程是一种可贵的无私奉献,因为在当今的学术氛围下,在当今的评价体系中,每个人都清楚,学术著作的翻译几乎不具学术“价值”,甚至是一些人回避不及的“辛苦”。然而,我们邀请到的每一位学者都欣然地接受了这份几近无酬又“不增分”的“低性价比”的“纠结和折磨”:缘于一份浓郁的俄语情结,期待的是自身理论的升华和自我价值的超越,为的是优选的前沿性俄语语言学理论的传播。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