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近代文运之升降

中国近代文运之升降

  • 字数: 40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 作者: 王尔敏
  • 出版日期: 2011-03-01
  • 商品条码: 9787101076158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432
  • 出版年份: 2011
定价:¥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中国近代文运之升降》为王尔敏先生的新作。王尔敏先生一向专治中国近代史,出版史学名著多部。而今作者以八十高龄,将研究重点转至近代文学与历史交叉学科,据作者在《通论》中交代,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研究晚清政治思想动向时,便开始关注三个思潮动向:一是平民教育的推行;二是改良简化文字,供平民快速识字;三是推广通俗文学,给民众灌输爱国救国思想。由此,作者进入通俗文学史的研究领域。近代,中国处于社会、思想、文化转型的时代,传统古文学诗赋、乐府、唐诗、宋词、元曲、杂剧、传奇被视为腐朽,白话文、新文学作为新的文化现象勃兴。像钱玄同所谓“桐城谬种,选学妖孽”,更是惊世骇俗,厚诬古人。作者认为,文学一门,为全民族心性所重,代表一个国家独具之文化遗产,一个民族之精神结晶,地位重要。经过多年的思考与研究,作者认为有必要对近代知识普及与近代通俗文学的发展做梳理,澄清认识,为近代文学及近代史的研究抛砖引玉。
作者简介
王尔敏(1927-),当代有名历史学家,台湾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历任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台湾师范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校教授。现居加拿大。
目录
自序
通论
中国近代知识普及运动与通俗文学之兴起
中国近代知识普及化之自觉及国语运动
中国近代知识普及化传播之图说形式——以《点石斋画报》为例
《点石斋画报》所展现之近代历史脉络
英人美查兄弟与中国口岸通俗文学之生机
清人海外诗草及竹枝词对于欧西之采风
口岸流风与小说文运之兴起
清代公案小说之撰著风格
王韬风流至性
陈寅恪著《元白诗笺证稿》读后
周策纵从《诗经》看古代男女情好与婚媾关系的象征表达
刘若愚向西方学界开讲中国文学理论
中西古典语文翻译大师刘殿爵先生
摘要
    我亦香港定居之人,90年代,最能感受世变之乘,人心复杂而摇摆,尤其官员大吏、学者教授,最能反映繁杂乱象。这时有位在大学教中国史之名家,提出大文,题称:“无国有家,无家有我。”如果只是无名小辈,大可不论,而此位是在外国拿学位并绝对有能力到外国谋生之人,他虽是香港土生,做英国属民,一直是当地高待遇高名位之人,竟在此时道出这样一个理论,不但失其国家立场,亦放弃家族立场。因为他是这样一个随国可去、随地可投有本领之人。如此大文推向本地学界与社会,给港人一个理论方向,一个具体示范。想想此一高文之价值就很可观矣。我之宣示此小故事,是要请大陆学界看看,他们是做梦都想不出如此之高论。那位教授现在仍住香港,究不知是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第二,台湾小故事。
     1990年代我回到台北中研院担任研究员。院长是吴大猷先生,很不得之倚信,乃至时生矛盾,台湾之政情无法从表面理解,本来政治重视现实,研究院却只重百年以后,全不对工。所在在此时期就把台北垃圾场改辟在中研院附近一公里处,看不到是有意还是无意。此使吴院长甚感侮弄,却无法争较。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