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初,曾经有一条铁路贯通南北,遗存下来的老建筑成为时间积攒下来的宝贝。
老建筑的魅力在于,历史积淀会突然在某一个角落不经意的流露。即使你已经做好了准备,直奔目标而去,那蓦然间的惊鸿一瞥还是会让人惊喜不已。老建筑就是家国,就是情怀,就是世事变迁的舞台。虽经时间岁月的剥蚀,依然能够传递往日的信息,供人阅读和抚摸。在现实的场景里求证记忆里的故事,感受时空交错带来的独特风情,别有一番滋味。
曾经发生一些故事,离我们并不遥远。
曾经有一批人,读着他们,我们常浩叹不已。
1酷城的天际线
津浦铁路的设计大体循着京杭运河的走向,*早为津镇铁路。皖省商民闻讯后,要求经由宿州、蚌埠、滁州至浦口,江苏省铁路公司也请求改经皖境。后来沪宁线通车,*终铁路改道,津镇铁路演变成了津浦铁路,天津北站成为津浦铁路的起点。
近代中国看天津。作为中国铁路的发祥地,天津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了这场近代中国轨道交通的革命当中,引领风潮,开启大幕,创造了多项**——
1881年,建成*早的车站——唐山站和胥各庄站。
1882年,造出**台机车——龙号机车。
1885年,成立**个独立铁路企业——开平铁路公司。
1888年,建成**个综合性车站——天津站。
1894年,建立**个机务段——天津机车房。
1894年,建成**座特大桥——滦河大桥。
1900年,建立**个工务段——唐山工务段。
1918年,建立**所职工子弟小学——天津扶轮公学**小学。
1918年,建立**所职工子弟中学——天津扶轮公学**中学。
1931年,建成**所职工休闲娱乐场所——天津北宁公园。
1933年,建成**座宾馆——北戴河宾馆。
天津是我国开埠通商*早的大城市,历史留下了诸多印痕,一些颇具欧洲风格的建筑,见证了铁路蹒跚前行的身影。原京奉铁路管理局和津浦铁路管理局,就设在北站前的大经路沿街。从那时起,兼具东方含蓄和西方唯美的建筑群便赫然出现在北站一带。第五大道的小洋楼别墅古朴、婉约,而这里的建筑因为大多是公共设施,倾注了德国建筑师更多的设计灵感,始终占据着这座工业城市时尚的*端。
夏日的午后,行人稀少,绕到那条熟悉的法桐路上,没有目的地随心而走。树叶缝隙中透过的丝缕阳光,间或晃一下眼睛,更多的阳光漾在路边那些老建筑的围墙上,墙上爬墙虎的绿意更加浓了。一幅德式建筑的卷轴,把人拉回到一百年前的情景里去:提着公文包的德国铁路建筑师,黄包车里打量街景的大使夫人,身穿绸缎马夹的中国绅士,到西方考察归来的朝廷官员,江南来的谦逊学子,义干云天的北方实业家……他们步履匆匆,轻轻叩打着这“天子经由之渡”,让后来人感到惊奇。
1888年,只有9.67公里长度的唐(唐山)胥(胥各庄)铁路终于展筑至天津,称唐津铁路,开始从矿山到城市的铁路世纪。从此,纵横几万公里的中国铁路网开始像画笔一样,向四处延伸。1907年,山海关至皇姑屯一段的铁路建成,北京至奉天(今沈阳)铁路全线开通,全长1042公里,成为贯通山海关内外的主要通道,清政府将其命名为京奉铁路。1908年,清政府设立津浦铁路总公所,开始举外债修建津浦铁路,转年在大经路厚德里(今十月影院对面)设立北段总局。以山东省峄县为分界点,韩庄以北至天津由北段总局负责,由德国工程师进行设计施工,全长626.1公里;韩庄以南至浦口由南段总局负责,由英国工程师进行设计施工,全长383.3公里。北段开工时,外国人主张将天津起点站设在租界,而官方和商民主张设在南开,莫衷一是,一时难以确定,便先自良王庄向南修建。为使经水路运至陈塘庄的筑路器材运至施工现场,修筑了良王庄至陈塘庄的支线,全长25.48公里,名为良陈支线(1939年前后拆除)。光绪三十四年(1908)六月,津浦铁路北段开工典礼在天津举行;宣统元年(1909)二月,南段开工典礼在浦口举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