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城市总体规划设计课程指导

城市总体规划设计课程指导

  • 字数: 500.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东南大学出版社
  • 作者: 王勇
  • 出版日期: 2011-02-01
  • 商品条码: 978756412599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21
  • 出版年份: 2011
定价:¥5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城市总体规划设计课程指导》从城市规划专业课程设计教学的角度,结合城市总体规划设计教学的特点,较为全面、系统和综合地阐述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基本技能、方案构思技巧和设计规范的应用,力求为读者(尤其是在校城市规划及相关专业学生)学体规划设计提供一本系统、实用的教学指导书。《城市总体规划设计课程指导》基于实践,立足应用,图文并茂,注重运用实例,突出对规划过程、方法和方案构思的引导,主要适合于城市规划专业、相关专业学生及总体规划初学者使用。 
目录
第1章 导言
一、新时期城市规划变革
(一)城市规划的转向
(二)编制办法的转变
(三)总体规划的变革
(四)规划教育的发展
二、总体规划的编制
(一)总体规划的地位
(二)编制依据
(三)编制内容
(四)编制程序
(五)编制技术路线
三、总体规划设计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一)课程简介
(二)教学基本要求
(三)课程内容体系
(四)教学方法
(五)教学案例的选取
(六)成果要求
四、教学进程的基本框架
(一)总体规划实习阶段
(二)规划研究阶段
(三)总体规划方案阶段
(四)总体规划方案深化阶段
(五)总体规划设计成果制作阶段
五、知识整备
(一)规划理论的巩固与理解
(二)相关知识的掌握与融汇
(三)规划动态的了解与学习
(四)规划技术的实践与应用
(五)专业技能的训练与准备
六、参考借鉴
借鉴一:同济大学《城市总体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借鉴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城市总体规划教学日历
借鉴三:苏州科技学院总体规划设计任务书

第2章 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现状调查
(一)前期准备
(二)资料调查
(三)用地调查
(四)主要调查方法
(五)调查资料汇总
二、现状分析
(一)现状图的整理
(二)基础资料的分析研究
三、用地评定与选择
(一)用地评定
(二)用地选择
(三)空间管制
四、案例解析
案例一:寻甸特色产业园区总体规划
案例二:望亭镇总体规划

第3章 规划分析与预测
一、发展背景分析
(一)区位分析
(二)区域分析
二、发展目标与战略
(一)发展战略
(二)战略目标
(三)战略重点
三、城镇体系规划
(一)城镇体系规划转向
(二)分析预测
(三)规划方案的构思
(四)城镇体系规划方法
四、性质拟定
(一)城镇职能分析
……
第4章 初步方案构思
第5章 总体布局方案设计
第6章 总体规划方案的特色塑造
第7章 专项规划
第8章 近期建设
第9章 成果表达
附录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摘要
    其地位和意义是毋庸置疑的。每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都是城市政府的重要事件,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但在进入21世纪之后,总体规划的地位和作用面临着靠前的挑战。传统的总体规划设计工作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一种远景目标的设计工作,重结果而不重过程。总体规划与详细规划的衔接比较差。同时,城市发展过程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使城市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加,在规划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往往造成城市的发展过程与规划目标产生比较大的偏差,只能不断地修改规划,使城市规划的严肃性和可实施性大大下降,使总体规划修编面临诸多问题:总体规划实施效果不十分理想;总体规划涉及的内容过多过杂,对城市的总体设计不足;城市总体规划的公开性不够、市民参与程度低。
    在经历了总体规划的种种失败之后,21世纪以来靠前出现了两种新的规划尝试。一种是地方知名品牌的战略规划,一种是国家知名品牌的近期建设规划,预示着中国城市规划体系的改革正由围绕土地开发控制的微观层面向城市总体发展的宏观战略层面推进。总体规划向两端延伸,加强远景规划和近期建设(行动)规划成为目前改革的主要取向。
    这意味着,传统总体规划的编制体系和方法变革方向①:一方面,将淡化总体规划的远期目标,远期规划的确定性内容将大大弱化,在现行框架中特别强调控制的城市性质、城市规模和发展方向等今后都将成为具有多重选择可能的概念;在远期规划这一层次上,吸收战略规划采用的动态分析和多方案比较方法,分析城市发展的多种可能性,并提供针对不同目标可选择的城市发展策略。另一方面,要把规划工作的重点转移到近期建设规划上来,在对城市现状要解决的急迫问题和可以支配的资源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确定能够适应远期多种发展可能的近期建设目标与主要策略。换言之,在新的规划体系框架下,总体规划的远期目标应具有更多的弹性;而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将主要落实到近期规划中,成为控制管理的刚性依据。城市近期建设规划上升为总体规划的核心内容,具有更高的法律地位和效力。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