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清代思想史纲

清代思想史纲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岳麓书社
  • 作者: 谭丕模
  • 出版日期: 2011-02-01
  • 商品条码: 97878076157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50
  • 出版年份: 2011
定价:¥17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清代思想史纲》从严正的科学观点出发,把清代思想的范畴及流派重新划分、整理出一个新的条理。不仅从思想本身发展上研究思想,也不仅从政权表面的形式上去研究思想,而是从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诸关系去探求思想产生的必然性。作者谭丕模把明末清初三大师顾炎武、黄宗羲和王夫之所参加的救亡运动特别提出,从而论述其适应救亡运动的学术思想,对当时的救亡运动亦极有意义。
目录

一 绪论
1.清代思潮的总趋势
2.清代思想的流派
3.清代思想的发展
二 清初思想的流派
1.清初社会诸矛盾
2.开明的地主思想流派
A.黄宗羲之重民论
B.顾炎武之新封建论
C.王夫之之民族自卫论
3.农民思想的流派
A.颜元之反对读书说
B.李塨之均田论
4.市民思想的流派
A.王锡阐之历算学
B.梅文鼎之理数说
三 清中叶思想的流派
1.清中叶社会诸矛盾
2.戴震之“不出于欲为理”说
3.惠栋之汉学
四 清末思想的流派
1.清末社会诸矛盾
2.开明的地主思想流派
A.曾国藩之“学夷技以制夷”说
B.张之洞之中体西用说
3.市民思想的流派
A.康有为之维新说
B.谭嗣同之“冲决网罗”说
C.梁启超之新民说
D.章炳麟之种族革命论
E.严复之富强论
五 结论——清代思想之历史的评价
原书编后记
后记
摘要
    他真是横扫千军,竭力揭发秦汉以后君主的罪恶,竟大胆不承认其为君。他认为那般君主自私自利,没有尽其为君的职责,简直失了立君的本意。至于他们颁布的法令,也只是替君主一人谋利益的,而不是替天下民众谋利益的。因而他认为一姓的兴亡,用不着我们苦心支撑;君臣关系的变动,并不是大逆不道的事情。他这样反对暴君,尊重民意,但无论如何,总没有想到由民众自己来支配政权。须知民权思想,是资本主义社会下的产物,绝不是还停留在封建生产关系上的农业社会中所能意识到。
    他的重民思想,不是为重民而重民,乃是为巩固地主政权而重民,因而他想立一种法度以君权,以减少其农民的对立性。他君权的办法:一个是丞相制度,一个是学校制度。他认为没有丞相制度,很容易发生如次的三个毛病。靠前个毛病,就是养成君主的骄恣态度。他说:
    古者君之待臣也,臣拜,君必答拜,秦汉以后,废而不讲。然丞相进,天子御座为起,在舆为下。宰相既罢,天子更无与为礼者矣。遂谓百官之设,所以事我,能事我者我贤之,不能事我者我否之。设官之意既讹,尚能得作君之意乎?(《明夷待访录?置相》)
    自宰相的制度取消后,天子远在百官之上,于是奴视百官,刍狗万民,恣意妄为,而产生"能事我者我贤之,不能事我者我否之"之政治观念,国家焉得而不乱。第二个毛病就是传贤的遗意接近消失了,他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