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公关2010:中国企业舆论环境研究

公关2010:中国企业舆论环境研究

  • 字数: 18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南方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03-01
  • 商品条码: 978754910195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30
  • 出版年份: 2011
定价:¥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公关2010:中国企业舆论环境研究》:刘北宪,牛文文,何力,陈向阳,郭惠民,廖为建向您郑重推荐。《公关2010:中国企业舆论环境研究》主要适用于各类企业管理人员、公关从业人员、高等院校教研科研人员和学生。
内容简介
《公关2010:中国企业舆论环境研究》:随着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及广州亚运会等国际盛事的成功举办,我国公共关系行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国家形象建设、企业品牌塑造、公共事务管理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政府、企业及社会组织等利益相关方对于公共关系管理越来越重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危机事件、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发生,考验着企业的决策者及领导者的智慧,在此背景下,加强舆论环境的研究,拓展其研究的实用性显得尤为重要。
注意力公关研究院与中山大学公共传播研究所、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公共关系研究所联袂推出《公关2010:中国企业舆论环境研究》,对2010年社会热点事件进行深入舆论分析,涉及声誉管理、事件营销、财经公关、危机公关、网络公关、企业社会责任、城市形象以及名人公关等8个类别,提出了大量的实用性操作建议,旨在帮助中国企业更进一步了解所处的社会舆论环境,并制定更为精准的企业经营与品牌传播策略,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借鉴作用。
作者简介
马苏格,注意力公关顾问机构董事长、CEO,曾任有名媒体《南方周末》副总经理、《信息时报》副社长、上海《外滩画报》副社长等职务,有长达十多年的舆论传播管理经验,对媒体环境及企业发展战略有深刻洞察。现任中国国际公关协会公关公司工作委员会常委、副主任委员,注意力公关研究院院长。
曾治,注意力公关顾问机构董事副总裁。十年公关咨询业经验,长期致力整合营销传播、品牌国际化等领域研究,目前是中山大学公共传播研究所研究院,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会员,注意力公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目录
序一
序二
企业声誉管理
  品牌的本质是声誉
  万科声誉塑造:讲述关于尊重的故事
  吉利收购沃尔沃:跨文化沟通树立海外声誉
  巴菲特、比尔?盖茨慈善中国行考验中国企业品牌声誉

企业社会责任
  开辟CSR新疆界
  从西南旱灾看企业公益传播新趋势
  “地球一小时”掀起中国企业公益浪潮
  宝洁公益模式冲击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观

事件营销
  传播业的第三次革命
  世界杯球场外的品牌营销盛宴
  上海世博会无处不在的公关力量
  亚运营销潜力被低估本土品牌大放异彩

网络公关
  公关界的一道年度风景
  微博元年:新浪开启微革命
  借《老男孩》品牌植入雪佛兰焕发青春活力
  网络红人“审丑时代”的另类营销

财经公关
  构筑投资者的信心
  国美控股权之争舆论战全剖析
  360 VS.QQ一场商业利益“博弈战”
  腾中收购悍马一场华丽公关秀

危机公关
  凡是有利于公众的才有利于企业
  直面“N连跳”:富士康公关危机管理遭“沦陷”
  蒙牛伊利陷“诽谤门”纷争公关竞成恶性竞争之利刃
  圣元跨越“三重门”实现自我救赎

城市形象
  城市形象更应“以民为本”
  安阳“曹操墓” 是完美策划还是惊天骗局?
  从《唐山大地震》看唐山城市营销
  2010上海世博会:打造上海国际大都市的品牌名片

名人公关
  符合社会价值取向是关键
  探析“章子怡捐款风波”背后的公众意识
  从刘翔、王治郅的U形回归看个人公关之道
  化解“学历风波” 唐骏需要公关,更需要诚信

研究机构简介
  中山大学公共传播研究所
  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公共关系研究所
  注意力公关研究院

参考文献
后记
摘要
    企业声誉管理
     品牌的本质是声誉
     我们已进入一个消费社会,对企业而言则是一个品牌时代。感知、认知、舆论源于事实,又超越事实,也可能异于事实。品牌的本质是声誉,声誉就是人们感知、认知、舆论的综合体。品牌声誉?理已成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
     我无法肯定这里所选的三个案例就是2010年中国大陆企业声誉管理的典型,但至少有一定的代表性。
     地产企业和企业家这些年来很容易成为中国社会大众颇多批评、指责、非议的对象,万科作为其之首,自然也经常成了舆论的焦点。上海世博会上,万科作为专享参展的地产企业,通过“万科馆”向世人传递企业“尊重一切”的价值主张和社会责任,其中没有营销、销售、推销,但品牌声誉得以增值,值得肯定。市场不是万能的,经济学不能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
     吉利收购沃尔沃,就其收购过程而言,体现了以往中国企业海外收购重视不足的文化风险,可经主动的跨文化沟通相应得以化解,最后形成声誉良好,品牌双赢的局面。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得益于世界经济全球化,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作为世界经济中的新兴国家,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力度,贡献经济全球化的价值,正在不断增大,为此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作为,尤其是海外收购、并购也会有一个新的高潮,进入一个新阶段,但中国企业完成海外收购,并不意味着并购成功,之后企业及其品牌声誉的可持续发展?是真正的并购成功。
     巴菲特、比尔?盖茨慈善中国行引发的公共讨论、争议,以及对中国企业的拷问,一方面显示品牌声誉管理不是慈善作秀,公益无营销;但另一方面也揭示企业需要考虑慈善公益传播与公众期望管理之间的平衡。另外,良好的愿望毕竟无法脱离社会发展的现实。
     点评专家:
     郭惠民,现任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副秘书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注册高级企业风险管理师,为国内最早投身公关事业的学者之一。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