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婴儿心理与教育

婴儿心理与教育

  • 字数: 340.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文颐
  • 出版日期: 2011-02-01
  • 商品条码: 9787303120949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243
  • 出版年份: 2011
定价:¥2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每个儿童都应该有一个尽可能好的人生开端;每个儿童都应该接受良好的基础教育;每个儿童都应有机会充分挖掘自身潜能,成长为一名有益于社会的人。"(联合国秘书长科菲·A.安南)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近年来,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脑科学研究的新进展,婴幼儿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到靠前外的广泛关注。20世纪80,年代欧美、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地区)相继成立了专门的早期教育机构,这些机构主要为有婴儿的家庭提供教育服务。经过近10年的开拓和经验积累,到20世纪90年代,0~3岁早期教育在发达国家已呈蓬勃发展之势,而且部分国家把早教研究课题列为重量的学术科研课题。早期教育在中国也越来越受到政府和家庭的重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工作目标中明确提出"逐步建立和完善0?3岁儿童早期教育管理体制"。从2001年到2010年的10年间,中国政府及各相关部门做了大量的早期教育工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为了提升早期教育从业人员的素质,积极推动全国各地的育婴师职业资格认证工作。国务院近期颁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未来10年要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重视0至3岁婴幼儿教育"。
目录
第一素嬰儿心理研究的概述1
第一节婴儿心理研究的历史沿革1
一、 心理研究与心理学的产生1
二、 婴儿心理研究的历史与现状2
第二节婴儿心理研究的对象、内容及意义6
一、 婴儿心理研究的对象6
二、 婴儿心理研究的内容8
三、 婴儿心理研究的意义9
第三节婴儿心理的研究方法11
一、 心理研究的基本原则11
二、 儿童心理研究的基本方法12
三、 婴儿心理研究的特殊方法15
第二章嬰儿心理发展基础理论17
第一节婴儿心理发展概述17
一、 心理发展概述18
二、 婴儿心理发展的含义18
三、 嬰儿心理发展的趋势和特点23
第二节有关婴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学说25
一、 精神分析理论26
二、 行为主义理论30
三、 认知发展理论32
四、 社会文化历史理论33
五、 敏感期(或关键期)理论35第三节影响婴儿心理发展的各种素37
一、 影响婴儿心理发展的内部因素37
二、 影响婴儿心理发展的外部因素40
……
摘要
    展上,演化为关于天性与教养问题的争论。①英国哲学家约翰?洛认为,天性和教养是婴儿发展的决定因素。他认为,婴儿的心灵生来是一块白板,在后天生活中接受各种各样的影响而成长。但是天性论者断然拒绝那种认为婴儿生来只带有一个"空白的头脑"的观点。天性论者以柏拉图和笛卡儿所主张的先天理念为重要依据,认为人生来就具有在发展过程中展现并成为有意识的先天理念,婴儿发展由天性决定。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所进行的关于婴儿行为和发展的研究大都是为要证明上述两种观点中的一种,从而展开比较激烈的儿童"天性一教养"之争。环境决定论者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接近是外界影响的被动结果,强调环境教育的作用,华生是这一主张的代表。而与此持相反主张的是格塞尔提倡的"天性说"。格塞尔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二:成熟与学习。格塞尔认为学习需要一定的成熟作为基础,某机能的生理结构,达成熟之前,学习训练是不能进行的。格塞尔并不接近否认学习、环境的作用,认为"评价成长的特点时,我们不应忽视环境影响——文化背景、同胞、父母、营养、疾病、教育等,但上述这些必须把它们与很初的素质构成因素联系起来考虑,因为素质构成因素很终决定所谓'环境'的反应程度乃至反应方式。机体始终参与着对它所处环境的创造活动,而儿童的成长特征实际上是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很后产物的表现……"
    与此同时,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认为,婴儿心理发展结果是由生物学上的"阶段"与环境体验相互作用造成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认为,婴儿发展是机体和环境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的产物。后来的争论由于当时研究技……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