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教育心理辨歧

教育心理辨歧

  • 字数: 158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者: (美)波特
  • 出版日期: 2010-12-01
  • 商品条码: 978756177480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66
  • 出版年份: 2010
定价:¥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孟宪承是中国当代有名的教育家,是华东师范大学首任校长。他在大学任教超过半个世纪,担任大学教育专业的教授也近50年,在教育领域涉猎很广。其一生出版著、编、译二十多种,发表各种论文及通信约170篇,涉及文、史、哲、教育等学科领域。2006年入选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认定、教育报党组同意的“共和国老一辈教育家”名单。
本书以心智的性质为基点,依靠哲学的批判和综合,从心灵哲学的高度厘清了心理学上种种分歧或冲突的主旨,历史地解析了心理学诸多流派的根本分歧。
目录

第一章 身心的分别
第二章 心体说
第三章 心体说与学习过程
第四章 形式训练的反抗
第五章 心体说的谬误
第六章 意识说
第七章 意识说与学习过程
第八章 生理心理学的兴起
第九章 行为说
第十章 行为说与学习过程
第十一章 目的性的行为
第十二章 心理学的两歧
第十三章 再论目的性的行为
第十四章 刺激与反应的关系
第十五章 意义的性质
第十六章 教育的理论
第十七章 变动的认识
中西名词对照表
编校后记
摘要
    一个同样矫揉的义务的概念。认人是天生的自私自利的,只可由训练他服务义务来拯救。这样,义务是他的原始的本性以外的东西;道德的行为,是外在的权威的强制。其实人根本是一个自动的生物,他的各别的冲动,要互相参酌改造,才能获得充分的自我表现。若使我们不从这点出发,那么,当然不会知道义务是个人更深而更广的兴趣的表现。从这点出发,则兴趣与义务,可以相携并进,而原来的对立,可以解除了。
     行为心理学,对于赫尔巴特的心理学里所产生的困难,给以一种很简单的补救。赫尔巴特主义,误于意识的成见,所以漠视了身体。这个成见,自然把对象的中心认错了。照行为说讲来,意识是假想的,不必要的。人类的行为,用不到以“心”、“目的”、“意义”等范畴,而可以有圆满的解释。心、目的、意义等,都是故旧的二元论传给意识说的遗物。二元论已经证明是没用了。行为说廓清一切遗迹,从头开始,一切学习,可用制约反射来解释了。
     这种有趣的尝试,现在要更详的考察。我们可从动物学习上桑代克所做的先锋的工作说起。他的工作,有些是对猫的实验,观察它们怎样从笼里逃出来。一只猫,饿了相当时候以后,把它放在笼里,而把食物放在笼外,使它可从门栏里看见食物,却不能拿到。猫便挣扎着,它跑到门栏,想挤出来,用脚爪到处乱抓。实验的目的,是要找出它要花多少时间学会一件事情,如拉绳、解结,或拨动机括等;使它从笼里逃出来。
     这些实验,有很有趣的结果。猫既然不了解足致解脱的机括,它第一次从笼里出来,当然是只碰机会;而在杂乱的动作中,偶然做了开笼门时必须做的事情。例如,它碰巧拉着挂在笼子里的绳,由此可以开着笼门出去。这实验的有趣,是在猫是显然不“了解”这条绳的意义的。(这一点,看在桑代克以后各实验里更清楚。)当这实验再做的时候,猫不是一直走近这条绳,如我们希望人类所做的。它却和从前一样,到处用爪去乱抓。换言之,成功的结果,仍然只凭机会。不过,屡次实验后,开门所需要的时间,逐渐缩短了。错误反应的数目,也逐渐减少了。就是猫已逐渐造成关在笼里的情境与做拉绳的动作间的联结。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