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古代教育史资料(孟宪承文集第十卷)

中国古代教育史资料(孟宪承文集第十卷)

  • 字数: 330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12-01
  • 商品条码: 978756177479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42
  • 出版年份: 2010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孟宪承文集·卷10:中国古代教育史资料》收录中国古代教育家的思想资料和学校教育制度发展的材料,纵向按时代编排,横向按问题分类,为读者提供了学习和研究中国古代教育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基本面貌。
目录
第一编 中国奴隶制社会的教育
第一章 殷周的教育
第一节 绪论
第二节 生产劳动经验的传授
第三节 学术的官守
第四节 学校的教育
第五节 贵族的学校和教育思想
第六节 关于乡里学校和教学的传说

第二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思想
第一节 贵族教育的没落
第二节 士阶层的出现
第三节 诸子百家的争鸣
第四节 孔子
第五节 墨子
第六节 孟子
第七节 荀子

第二编 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
第三章 秦汉至清中叶教育发展的过程
第一节 秦汉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
第三节 隋唐
第四节 五代十国
第五节 宋
第六节 辽金
第七节 元
第八节 明
第九节 清初至中叶

第四章 秦汉至清初的教育思想家
第一节 董仲舒
第二节 王充
第三节 郑玄
第四节 韩愈
第五节 柳宗元
第六节 胡瑗
第七节 张载
第八节 朱熹
第九节 叶适
第十节 王守仁
第十一节 王夫之
第十二节 颜元
第十三节 戴震
编校后记
摘要
    这无疑也是从春秋或战国时代的文献所纂录下来的。因为司徒司马等官在春秋以前,其官位并不隆崇,他们只是天官六大(大宰、大宗、大史、大祝、大士、大卜)之下的事务官而已。到了春秋时代天官倒了霉,司徒司马等职才辉煌了起来。
     在这一节叙述里面所值得注意的,是一些选士俊士等的所谓“国之俊选”,都是从人民里面选举出来的人。这就更加严密地接近后人所谓士了。当然,这些士虽说都由乡里所选进,而在事实上也并不必选自真正的劳力的人民,而只是选自新起的一些小地主。但这些小地主们的本身也多半还是奴隶,故从整个来说,奴隶是获得解放,而且获得了参与政权的门路,是毫无疑问的。
     这些初期的所谓士在性质上多少也还有些不同,便是他们是文武不分。故尔平时虽在讲学论道,而战时却一样地要被坚执锐。
     士既由民间上升,则上层的礼乐刑政所谓文化,也就因士为媒介而下降。文化便起了对流。不下庶人的礼乐,一部分下了下来;不登大雅之堂的东西,一部分也要登了上去。这种变革在文字上表现得最为明显。中国的头号古文如《诗经》的《雅》、《颂》,《书经》的《诰命》,以及《卜辞》金文等,那和民间口语是绝对隔离的,焉乎也者那样的语助(表示口语形态的音符)是绝对不用的。到了春秋和战国时代,有这种语助辞的文体便大批出现了,我是称之为中国的二号古文,在当时其实就是口语。故从这文字的变革上也正明白地反映着社会的变革。
     士在春秋前期大抵是由各诸侯的公室所养畜,贵族或逃亡贵族的子弟占多数。但到末叶以后,私门和公室斗争,公室既在养士,私门也在养士。例如齐陈成子“杀一牛,取一豆肉,余以食士”(《韩非·外储说右上》);又如鲁“季孙养孔子之徒,所朝服而与坐者以十数”(《韩非·外储说左下》)。可见私门养士之风已大盛行。至战国时代,公室如鲁穆公、魏文侯、齐威王、齐宣王、梁惠王、燕昭王等都曾经有一段时期成为文士的集中保护者。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