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莫扎特论

莫扎特论

  • 字数: 335.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德)W·希尔德斯海姆
  • 出版日期: 2011-02-01
  • 商品条码: 978756178251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95
  • 出版年份: 2011
定价:¥4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莫扎特论》是对莫扎特的音乐、生活、思想三者关系的精妙解释。作者坚信,只有合理重建这三者之间的联系,才能对莫扎特这个天才的形象有更加全面、清晰和准确的认识。这当然绝非易事。三者的关联是隐晦且复杂的。作者认为:作为一个真正罕见的天才,莫扎特是不善——或者说“不想”——自我表白的(正所谓“天机不容泄露”),有时他故做谜语,有时他言不由衷,还有时他辞不达意或心不在焉……凡此种种使得他的书信、语录乃至他的音乐均不同?度地蒙上了一层甚至几层神秘的面纱,这面纱成为长期以来蒙蔽和误导我们意念的隐形屏障。作者审慎地运用了心理分析策略,对广大奠扎特传记学者所普遍占有但却每每忽视、避讳甚至误读的原始资料进行了富有洞见的解读和诠释,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为我们修复——有时是“揭示”——了莫扎特的形象。 
作者简介
W·希尔德斯海姆(wolfgang Hildesheimer,1916-1991):有名德国作家,画家及英国戏剧翻译家。他以写剧本和广播剧著称,曾获得多种文学奖金,1966年获得联邦德国很重要的文学奖——毕希纳文学奖,1983年获联邦德国大十字功勋勋章。著有七卷集。他1977年发表的《莫扎特论》是世界音乐界认可的为数不多的几部很重要的奠扎特研究著作之一。
余匡复,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德国语言文学专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94),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曾任同济大学兼职教授,台湾淡江大学讲座教授,柏林自由大学戏剧研究所客座研究员等。著有专著嘟,译著多部,论文数十篇。
余未来,199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英国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后于上海外贸学院英语系任教,19965升讲师后,留学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攻读英国语言文学及信息学,现为上海音乐学院教师。
目录
译者前言
作者序
莫扎特论
年表
书中提及的作品目录
人名表 
摘要
    他在他周围的人身上只想看到直接与他有关的东西:即每个人音乐方面的东西。如果我们还能谈到与他人的关系,那么莫扎特与他人的关系是什么样的性质呢?这位“很亲爱的优选的朋友”普赫拜尔克是谁呢?关于这个人,我们只知道他在有限范围内,也许是适合他自己条件的情况下,帮助了莫扎特。我们只知道,此人没有答复莫扎特冗长繁琐的、经常压低了身份的和低三下四的话,而只是在收到的信的边上注了点记录:“4月23日寄去了25弗罗林”,“5月17日寄了150弗罗林”等等。他是个有求必应的人,不接近满足莫扎特,但还是可以信赖,因为他对请求者总有求必应,对莫扎特即使是有限的,但对他还是可以指望的。而对别的朋友他却做不到这一点。那么这些朋友怎样回应莫扎特的友谊呢?我们所知道的这些朋友仅仅只是信件的收信人,是献词的接受人,是宾客题词留念册的获得人。奠扎特一贯对他们,像他能做的那样,可谓服侍有加,可是任何回报的证明都从来没有为人发现过。“好朋友”诺夫斯基后来把他对莫扎特的友谊转到了贝多芬身上①,关于这个人我们知道的是:在与莫扎特一同去德累斯顿、莱比锡和柏林的旅途中(1789年4月至6月),他从莫扎特那里借了一百古尔登,而这一百古尔登也许恰恰是莫扎特自己在旅行前从文书霍夫戴默尔那里借来的②。看样子莫扎特不能向亲王诺夫斯基拒借,他给康斯坦策的信里(1789年5月23日)意义模糊地写道:“你知道为什么。”我们不知道为什么,但我们希望的是,亲王把这笔钱款归还了他。当然我们也不排斥这种可能性:莫扎特自己杜撰了这笔赊贷,以便把这笔钱用在别的方面并且不会受到康斯坦策的监管。就像我们将断定的那样,莫扎特在旅途中这样做,也许这并非是专享的一次。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