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跨国公司和墨西哥的经济发展

跨国公司和墨西哥的经济发展

  • 字数: 377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作者: 韩琦
  • 出版日期: 2011-01-01
  • 商品条码: 978701009558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98
  • 出版年份: 2011
定价:¥5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究竟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发展中国家东道国应该如何处理与跨国公司的关系?这是两个颇有争议的问题。自由主义理论、依附理论和结构主义理论对此分别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但要验证这些观点的虚实真伪则需要进行扎实的实证分析。《跨国公司与墨西哥的经济发展》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指导下,运用历史学和经济学相结合的方法,着重对1940~1982年墨西哥进口替代工业化期间跨国公司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墨西哥国家如何应对跨国公司的做法进行了翔实的考察,通过剖析墨西哥的案例,启迪读者对跨国公司的本质以及发展中国家如何在与跨国公司博弈中制胜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
作者简介
韩琦,1958年生于山东。先后获山东师范大学历史学学士、硕士学位和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2001年在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经济研究所做访问学者。1997年晋升为教授。现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拉美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常务副主任。兼任中国拉美史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拉美学会副会长,中国外国经济史学会副会长。长期从事拉美经济史和拉美国家现代化进程的教学与研究。曾在《历史研究》、《世界历史》、《拉丁美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著有《拉丁美洲经济制度史论》,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拉美卷)》。
目录
总序
序言
前言
绪论
第一章 跨国公司与经济发展理论
第一节 自由主义对跨国公司的观点
第二节 依附理论对跨国公司的观点
第三节 结构主义对跨国公司的观点
小结

第二章 跨国公司与墨西哥的经济发展进程
第一节 跨国公司的起源和发展
第二节 跨国公司在拉美的历史
第三节 跨国公司与墨西哥的经济发展进程
一、波菲利奥·迪亚斯时期(1876-1910)
二、革命和内战时期(1911-1940)
三、进口替代工业化时期(1940~1982)
小结

第三章 跨国公司与墨西哥经济发展的困境
第一节 制造业的“非民族化
第二节 国际收支逆差
第三节 工业发展的地区不平衡
第四节 收入分配的不平等
小结

第四章 跨国公司与墨西哥政府的外资政策
第一节 1917年宪法和石油国有化
第二节 鼓励跨国公司进入制造业和“墨西哥化
第三节 埃切维利亚政府的外资政策
一、1973年外资法的出台
二、1973外资法的内容分析
三、1973年外资法的影响
第四节 1976年至1988年墨西哥政府外资政策的转变
小结

第五章 跨国公司与墨西哥的经济发展战略
第一节 跨国公司与墨西哥经济发展中的资源配置效率
第二节 跨国公司与墨西哥的客户工业
第三节 跨国公司与墨西哥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效率
一、跨国公司与技术结构
二、跨国公司和结构变化
第四节 跨国公司与墨西哥产业间的关联效应
第五节 跨国公司与墨西哥的经济发展战略
小结

第六章 跨国公司与墨西哥的汽车工业
第一节 墨西哥汽车工业的发展
第二节 跨国公司与汽车工业发展中的问题
第三节 墨西哥政府的汽车工业政策
一、1962年汽车工业法令
二、1969年汽车出口协议和1972年法令
三、1977年汽车工业法令
四、争取汽车工业合理化的1983年法令
小结

第七章 跨国公司与墨西哥的制药业
第一节 跨国公司与墨西哥的制药业
第二节 墨西哥类固醇荷尔蒙业的发展
一、墨西哥类固醇荷尔蒙业的崛起
二、跨国公司对墨西哥类固醇荷尔蒙业的控制
三、墨西哥政府通过创建国营企业确立新发展方向的试图
第三节 跨国公司与墨西哥类固醇荷尔蒙业的问题
一、“非民族化”与跨国公司的经营战略
二、对墨西哥农民的剥削
三、通过“价格转移”,造成墨西哥的税收损失
第四节 墨西哥政府的有关政策
一、第一阶段的政府政策
二、第二阶段的政府政策
三、第三阶段的政府政策
小结

第八章 跨国公司与墨西哥的食品工业
第一节 墨西哥的食品工业与跨国公司
一、墨西哥食品工业的工业结构
二、跨国公司的进入
三、跨国公司的所有权特点
四、跨国公司的行为分析
五、墨西哥政府的政策
第二节 墨西哥达诺内公司的发展案例
一、墨西哥达诺内公司的发展轨迹
二、墨西哥达诺内公司的生产和经营活动
三、墨西哥达诺内公司的影响
四、墨西哥达诺内公司与政府政策
小结

第九章 跨国公司与墨西哥国家
第一节 跨国公司与民族国家关系的几种理论
一、罗伯特·吉尔平的三种模式论
二、跨国公司讨价还价理论
三、结构冲突论与“变位权力行为
第二节 墨西哥国家与跨国公司
一、国家作为企业所有者的表现
二、国家作为外资管制者的表现
三、国家作为制造业出口推动者的表现
四、国家作为技术创新者的表现
五、国家作为金融家的表现
第三节 墨西哥国家与发展战略的选择
小结
结束语
一、全书总结
二、20世纪8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与墨西哥经济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后记
摘要
    就该时期外围工业化的性质和特点而言,富尔塔多认为,在外围资本主义范围内实现的延迟的工业化从一开始就不是以形成民族经济体系为目标,而是以加强在国际分工体系内的一体化为目标。在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时期,由于同跨国公司在技术、金融和管理方面的一体化程度加剧,外围的工业化具有中心国家工业体系延伸的性质。外围的工业化是以动力很不相同的两个市场为基础的,一个市场由大部分在维持生存的经济中实现再生产的劳动力构成,它因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劳动力的比例增长而不断扩大,但由于工资标准稳定不变,市场的扩大并不导致需求的多样化和新产品的引进。另一个市场由占有剩余的少数人构成,它是传播中心资本主义文化的场所,工业化所意味的生产率增长主要增强了这个市场的活力,进口替代的深化必将以这个市场为基础。这样,制成品市场的不连续性就构成了外围资本主义的基本特点之一。
     他还指出了外围工业化受跨国公司控制,经济剩余为中心占有的特点。富尔塔多认为,中心资本主义积累强度伴随了平均生产率、平均收入水平和平均储蓄能力的提高,但在外围资本主义中,由于市场的不连续性,工业化只有在存在大量外部资金流入和收入集中进程的情况下才能继续前进。一旦工业化进程加速,由于生产率增长加快而工资标准稳定不变,剩余将相对扩大。但由于资本的需要量随着工业体系复杂度的提高而增加,外围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活动日趋为从事国际活动的大企业所控制,由于这些企业处于重要战略地位,他们有可能将不断增加的剩余中日益增多的部分留存下来。这样,工业化进程的质变,在很多情况下伴随了工业活动控制体系的变化以及本国资产阶级被国际大企业代表迅速替代。他指出,当代外围资本主义最典型的特征之一是技术官僚集团在政权结构中占主导地位。由于外围资本主义的演变是通过吸收发达社会的消费模式进行的,因而必然造成资本主义固有的社会不平等,在外围世界出现独裁政权是不足为奇的。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