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认知语言学与汉语研究

认知语言学与汉语研究

  • 字数: 328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吴为善
  • 出版日期: 2011-03-01
  • 商品条码: 978730907677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56
  • 出版年份: 2011
定价:¥3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认知语言学与汉语研究》属于“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生阅读大系”之一种。阅读对象主要为该专业的研究生及相关专业的高校教师。本书全面地介绍了当代认知语言学的语言观、认识论及研究对象所涵盖的各个领域,包括类范畴与原型理论、语言客体范畴化(词类范畴与句法范畴)、概念隐喻与概念转喻、意象图式与凸显原则、句法象似性与语言表达式、概念整合与意义构建、构式语法与句法构式。同时,本书的一大特色是在介绍一般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分别概括了国内汉语学界有代表性的运用认知语言学的基本原理研究和解释汉语事实的主要成果,  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国内汉语学界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概貌,也反映了作者对一些相关领域研究的独到见解。
目录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认知语言学的性质和崛起
    一、认知语言学是一个学派
    (一)认知语言学的性质
    (二)认知语言学的兴起
    (三)认知语言学的界定
    二、认知语言学派的理论背景
    (一)认知语言学的学术渊源
    (二)认知语言学的基本观点
    (三)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节  语言观和认识论的思辨
    一、语言观的反思和质疑
    (一)“天赋性”和“自主性”假说
    (二)功能主义语言研究取向
    二、认识论的反思和质疑
    (一)客观主义认知观
    (二)经验主义现实论
  第三节  认知语言学与汉语研究
    一、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现状
    (一)认知语言学研究的兴起
    (二)认知语言学研究的发展
    二、认知语言学研究的思考
    (一)汉语研究的回顾:“分析”与“整合”
    (二)理论引进的原则:“借鉴”与“创新”
    (三)语言事实的解释:“假设”与“实证”
    (四)语法研究的目标:“解释”和“预测”
第二章  类范畴与原型理论
  第一节  认知语言学的范畴观
    一、经典范畴观的反思
    (一)经典范畴观的假设
    (二)经典范畴观的评述
    二、颜色词范畴的启示
    (一)基本颜色词及其蕴涵层级
    (二)汉语基本颜色词的研究
    三、范畴化的原型理论
     (一)经典范畴理论的质疑
    (二)范畴化原型理论的要点
    四、理想化认知模式
    (一)理想化认知模式及其类型建构
    (二)理想化认知模式及其隐喻映射
  第二节  范畴化与基本层次概念
    一、自然语言的概念分类及系统性
    ……
第三章  语言客体范畴化:词类范畴
第四章  语言客体范畴化:句法范畴
第五章  概念隐喻与概念转喻
第六章  意象图式与凸显原则
第七章  句法象似性与语言表达式
第八章  概念整合与意义构建
第九章  构式语法与句法构式
参考文献
后记
摘要
    (二)词义引申的认知解释
     笔者认为,从上面列举的汉语传统词汇学研究的实例可以看到,汉语传统词汇学的研究是卓有成效的。这样的判断基于以下三个理由:其一,传统词汇学对汉语多义词包含的各个义项的分析是准确的;其二,传统词汇学对汉语多义词各个义项之间关系的判断是合理的;其三,传统词汇学对汉语多义词引申路径的归纳是有效的。事实上,这不仅是汉语传统词汇学研究的状态,西方传统词汇学也一样。从认知语言学关于多义范畴研究的文献来看,对多义词义项的分析,各义项之间关系的判断,词义衍生路径的描述等基本事实的认定,并没有超出传统词汇学研究的范式。最主要的区别是,认知语言学的多义范畴研究,没有停留在对基本事实的列举、分析、描述,而是通过事实表象,力求探索多义范畴产生的认知方式与动因。有效地解释了人们是如何基于经验,通过隐喻、转喻等认知方式,在不同认知域之间建立连通关系,进而构成了以家族相似性为范式的多义范畴系统。下面我们以汉语“深”为例来具体说明我们的观点。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