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杨桦,金融学博士,不错工程师,教授。长期在产业和金融部门工作,一直对企业的改革与发展进行跟踪研究,发表各类学术文章百余篇,数次获国家和部级科研成果奖,著有《装备工业发展研究》、《公司控制权市场的微观基础和宏观调控》、《中小企业群发展的资本视角》、《上市公司监管和价值创造》、《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理论、法规与实务》、《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和价值创造》、《公司治理的本土化研究》、《投资者关系管理与公司价值创造》等多部论述企业改革与发展的专著。
曾出任中央某部委政策法规体改司司长,法律事务中心主任,规划发展司司长,多所院校和研究院所兼职教授,特约研究员,博士后流动站指导导师,中国投资学会理事,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常务理事。现任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主任,积极倡导规范运作、持续发展的科学监督理念,潜心推进务实创新的监管措施和以上市公司为主体的金融创新,受到市场热烈反应。
目录
第一章 中国上市公司治理道路
公司治理(CorporateGovernance)是一个“舶来”的概念,其所生存的欧美国家的文化土壤,与中国的文化土壤有着巨大差异。如何让这颗西方文化的种子,在中国的土壤中开出灿烂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还需要有一个本土化的过程。
第一节 公司治理概述。
第二节 中国公司治理改革的演进及特征
第三节 中国上市公司的治理框架
第二章 国有控股类卜市公司治理
在全球公司治理准则基本要求日渐趋同的同时,在一个国家内部,公司治理会因本国国情日渐凸显本国的个性化趋势。国有控股类上市公司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一大特色,公司治理要适应中国的市场环境,就必须适应国有控股的国情和特色。
第一节 国有股权管理制度:内部人控制下的一股独大
第二节 国有股权转让制度:受的控制权市场
第三节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治理的特色
第三章 民营控股类上市公司治理
民营经济是中国独有的一种经济形态和概念,在中国证券市场定位于为国有企业筹集资金和体制改革的背景下,上市资格几乎全部被国有企业独享,民营企业的上市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
随着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民营企业上市开始进入跨越式发展和扩充阶段,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在资本市场上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与国有企业治理结构模式和特征相比较,民营企业存在“一股独大”、“一言堂”和“家族化”等局限,向现代企业转型,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模式。是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的又一大特点和问题。
第一节 民营上市公司概况
第二节 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现状及特点
第三节 民营“一控多”上市公司治理问题研究
第四节 民营上市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第四章 金融类上市公司治理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命脉。金融类上市公司具有两大特点,一是金融类上市公司资产中含有大量外部人的金融资产,主要是社会公众的金融资产权益;二是金融类上市公司所提供的金融服务产品往往呈现较大风险。其资产、服务和风险往往涉及千家万户的利益,其风险对整个国家,甚至全球的宏观经济可能造成冲击,因此,更加需要良好的公司治理来控制风险。
第一节 中国金融类企业治理历程
第二节 金融类上市公司治理现状与特征
第三节 国内外关于金融机构公司治理的主要规则
第四节 金融类上市公司治理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第五章 国内外公司治理实践的比较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公司治理具有国家和地区特性,它与本国的市场环境、制度环境与社会文化相协调。
我们将视角拓宽到全球范围,着重关注不同国家国有控股类公司治理实践,以及该国对国有企业价值功能的定位,通过将国内外公司治理模式的经验和特点进行比较,在消化理解的基础上构建具有本土特色的公司治理体系。
……
第六章 资本结构、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
第七章 上市公司董事会建设
第八章 社会公众股东权益保护
第九章 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与社会责任
后记
参考文献
摘要
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的基石。上市公司的质量决定着资本市场的现状和未来,而公司治理状况又决定着上市公司的质量,因此,上市公司的整体治理水平关系到资本市场的发展与未来。
我国自从20世纪90年代上半期引入并提出公司治理结构的概念以来,对公司治理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在企业改革早期,政府主要强调向企业放权让利,减少行政干预,对股份制的作用认识不足,更谈不到对投资者利益的重视了。在明确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要性以后,随着实践的深入,人们认识到,在现代经济中,在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的情况下,如果没有一个合理有效的机制,很可能出现管理层损害股东利益、大股东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的情形,从而开始强调建立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的三会治理机制。1993年颁布的《公司法》即体现了这种制度安排。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引起了优选的普遍关注。危机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追溯到公司治理的不善,这使我们认识到公司治理不仅是一个微观经济运行机制的基本问题,也是一个带有优选共性的问题。当时,经济合作组织(OECD)对公司治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总结了各国公司治理的经验,形成了《OECD公司治理准则》,成为在靠前上具有广泛影响的一个文件。以此为契机,我国对公司治理的靠前经验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这时我们还只是强调公司治理的优选共性,重在引入公司治理的靠前经验。1999年,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正式将公司治理结构写进了党和国家的重要文件中,明确企业改革的方向是股份制改革,而公司治理是股份制改革的核心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