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阊门外有个十里街,街内有个仁清巷,巷内有个古庙,因地方狭窄,人称“葫芦庙”。庙旁住着一家乡宦,姓甄名费字士隐。这甄家虽不是特别富贵,但也算是当地的望族。甄士隐性格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天只以观花种竹、酌酒吟诗为乐,倒也十分快活。只有一件事令甄士隐不太满意,那就是夫妇年近半百,却没有儿子,只有一女名叫英莲,才三岁。这英莲生得面容清秀,眉心中有米粒大一颗胭脂痣,性情十分乖巧,深得甄家夫妇疼爱。
,甄士隐在书房里看书看累了,便趴在桌子上睡着了,朦朦胧胧中,他看见远处来了一个和尚与一个道士。道士问:“你要把这个蠢物带到哪里去?”和尚笑道:“现在有一段尘缘还没有了结,趁这个机会,带这个蠢物去尘世走一走。”
甄士隐听了很疑惑,便上前施礼,笑问道:“刚才听两位仙师说‘蠢物’,但不知是什么东西?”
和尚道:“说起‘蠢物’,你倒有一面之缘。”说着,他取出一块晶莹的美玉递给士隐。士隐一看,玉上字迹分明,镌着“通灵宝玉”四个字,背面还刻有几行小字。士隐正想仔细看个究竟时,和尚却说“幻境到了”,然后把玉夺了过去,和道土一起进了一个石牌坊里。牌坊上刻着“太虚幻境”,士隐也想跟着进去,刚一迈脚,忽然听见一声巨响,如山崩地陷。士隐大叫一声,惊醒过来,只见外面烈日炎炎,芭蕉冉冉,原来是一场梦,而梦里的事情已经忘了大半。又见奶娘正抱英莲走过来。
士隐见女儿粉妆玉琢,乖巧可爱,便伸手接来抱在怀中,逗她玩了一会儿,又带她到门口看热闹。忽然,一个和尚与一个道士疯疯癫癫地走过来,对士隐笑道:“施主,你把你怀里那个有命无运的东西给我吧!”士隐不耐烦,抱着女儿转身要走,那和尚大笑,又念道:“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士隐听了,正想问明,谁知二人转眼不见了。
这时,借住葫芦庙里的一个穷书生贾雨村走了过来,士隐请雨村到家中闲聊。这贾雨村进京求取功名,来到苏州,暂在庙里安身,靠卖文作字为生。两人一面饮酒,一面谈论诗文。雨村想到自己客居异乡,抱负尚未实现,忍不住仰天长叹,诉说宏图大志,哀叹只因没有行李路费,不能进京求取功名。士隐当即叫家童拿出五十两银子,递给雨村。第二天一早,雨村就进京赶考去了。
光阴似箭,很快就到了元宵佳节。晚上,士隐让家人霍启抱着英莲去看花灯,还叮嘱他们早些回来。但霍启贪看景致,直到深夜。霍启因要小解,便将英莲放在一家门槛上坐着,不想小解回来时,英莲不见了。霍启找了半夜也没找到,知道闯了大祸,也没脸见主人,索性逃往他乡去了。
甄士隐夫妇得知女儿丢失,连忙叫人四下寻找,忙乱了几天,却一无所获。
夫妻二人半世只生此一女,就更加悲痛欲绝,相继病倒了。谁知屋漏又逢连阴雨。三月十五日夜里,葫芦庙里的和尚在做炸供时不小心引发了一场大火,殃及隔壁甄家,烧得甄家只剩下一堆瓦砾,幸好夫妇两个未有伤亡。
甄家失去了爱女,又遭到了这场火灾,真是雪上加霜,急得士隐顿足长叹。没办法,甄士隐只得将田地变卖,带着妻子封氏投奔岳父去了。
且说那年贾雨村得到甄士隐赠送银两之后,随即起程进京赶考,居然中了进士。从那以后,雨村一帆风顺,只几年便做了县太爷。
想不到的是,虽说雨村有些才干,却贪酷恃才,不久因得罪了上司被革职。雨村心中虽十分惭恨,面上却全无一点怨色。他交办过公事,送家小回原籍,自己则云游四方去了。雨村偶然来到扬州,却大病了一场,且又是身无分文,正当他走投无路之际,幸得老朋友推荐,谋了一份家塾先生的差事。
雇主姓林名海,表字如海,他本是前科探花,如今已升为兰台寺大夫,前不久又被皇上钦点为巡盐刺史。如海虽然年已四十,但膝下只有嫡妻贾氏所生的一个女儿,名叫黛玉,刚满五岁。夫妻俩见她聪明俊秀,很好疼爱,便请贾雨村教她读书识字。
林黛玉年龄小,身体又弱,但读书却聪慧绝顶,贾雨村教起书来十分轻松省力。谁知黄泉路上无老少,刚刚一年多,夫人贾氏忽然暴病身亡。本来身体瘦弱经常咳嗽的黛玉,因丧母过于悲痛,旧病复发,好些日不曾上学。
却说黛玉的外祖母家,就是京都荣国府史老太君家,近几年接连出了几件奇事。史老太君次子贾政妻子王氏第二胎生了一个女儿,是大年初一生的,名唤元春,算做一桩新奇事了;次年又生了一个白白净净的公子,说来更奇,这孩子一出生嘴里就含着一块五彩晶莹的玉石,上面还刻着许多字,于是这孩子取名宝玉。
贾宝玉一出生,大家都觉得这孩子奇异不同常人,他祖母更是爱如珍宝。
那宝玉一周岁时,父亲贾政要试他将来的前途和志向,便将那世上所有之物摆了无数,让他抓取,谁知,他别的都不抓,单单抓那些女孩子用的脂粉钗环。贾政脸上顿生阴云,认定此子将来必是个酒色之徒。现今这孩子长到了七八岁,异常顽皮,但乖觉伶俐确是百里挑一。
更怪的是,这宝玉只喜欢在女孩子群中嬉戏玩闹,并且常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觉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由此,父亲贾政打心里不喜欢他,唯独祖母史老太君把他当成命根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