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大众文学与武侠小说研究

大众文学与武侠小说研究

  • 字数: 238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01-01
  • 商品条码: 978730118247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26
  • 出版年份: 2011
定价:¥3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大众文学与武侠小说研究》是抓住当下大学生阅读的兴趣点来编写的通识类选修课教材,以大众文学和武侠小说为研究对象,分上下两编。上编主要内容包括大众文学的历史发展、与精英文学的关系,以及警匪文学、言情文学等。下编主要分析武侠小说的特征及变化,以及梁羽生、金庸、古龙、温瑞安等人的武侠创作。
目录
前言
一、大众文学定义及其在文学目前的地位
二、大众文学批评标准与本书的基本框架
上编
第一章 发展过程与主要特色
第一节 发展的几个阶段
第二节 大众文学的亚文化特征及具体表现
第三节 值得注意的两个问题

第二章 大众文学的声像化现象
第一节 “家国同构”的帝王戏
第二节 视觉文化的快餐化倾向
第三节 冯小刚的类型电影
第四节 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

第三章 官场文学
第一节 官场文学及其创作类型
第二节 官场文学的批判向度与警世作用
第三节 官场文学的叙事范式

第四章 侦探文学
第一节 80年代以前的侦探文学及其成因
第二节 80年代以后的侦探文学及其创作新特点
第三节 侦探文学中的“海岩模式”

第五章 言情文学
第一节 从“鸳鸯蝴蝶派”和张恨水说起
第二节 琼瑶的经典言情小说
第三节 梁凤仪的财经言情小说
第四节 卫慧、木子美的“后言情小说”

下编
第六章 武侠小说的历史变迁与现代转型
第一节 中国传统侠文化的合理性
第二节 武侠小说中的侠义精神
第三节 中国近现代武侠小说的发展

第七章 梁羽生的武侠小说
第一节 激进浪漫的左翼理念
第二节 拟史立传的武侠世界
第三节 侠骨柔情的情爱模式
第四节 理路清晰的武术套路
第五节 古韵遗风的诗意叙述

第八章 金庸的武侠小说(上)
第一节 新武侠经典文本的确立
第二节 匠心独运的侠客形象塑造
第三节 金庸模式与武侠小说的艺术创新

第九章 金庸的武侠小说(下)
第一节 书剑传统与作家的推陈出新
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现代人性及大众传媒的关系
第三节 金庸经验与地域文化的现代性构建

第十章 古龙的武侠小说
第一节 类现代的武林世界
第二节 “另类”的武侠形象
第三节 新变的叙事手法

第十一章 黄易和温瑞安的武侠小说
第一节 科幻武侠的开创者:黄易的武侠小说
第二节 文学化的武侠世界:温瑞安的武侠小说

第十二章 当代大陆的武侠小说
第一节 步非烟、风歌和沧月的武侠小说
第二节 当前大陆武侠小说兴盛的背景及原因
第三节 当前大陆武侠小说与读者的接受心理
结语:从武侠小说到武侠文化
后记
摘要
    一般说来,人类的文学形态可以分为原始文学、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原始文学是文学的初始阶段,在原始文学中,还不存在文学的分野,当然也就没有雅俗文学的冲突。当社会出现了对立,文学的发展才进入古典文学的阶段。此时,属于贵族士绅的上流社会的高雅文学与属于普通民众的通俗文学形成了明显的矛盾。民间文学与这个阶段通俗文学所指的是同一种文学现象。而大众文学则与之不同,它产生于现代时期,是工业社会所产生的大众群体的文学伴生物。在这个阶段,精英文学以对高雅文学反叛的形式承续了古典时代的文化传统,以一种特别激烈的姿态与大众文学构成尖锐的冲突。古典时期的文学是按社会阶层划分的,而大众与精英在现代社会已不再具有社会阶层的属性,他们只代表着文学态度的差异。
     换一个角度,按照西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看法,自国家产生以后,社会逐渐一分为二为“政治社会”与“市民社会”两个部分。在前工业化时期,由于国家操纵了全社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政治社会”与“市民社会”事实上是合一的。而在进入现代工业社会之后,因市场经济的影响作用,政府不再直接管理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导致了“市民社会”的相对独立。“大众文学”就是“市民社会”的直接派生物,它是“市民社会”在文学上的一个必然要求。它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社会和文学又向民主化、平等化方面迈进了一大步,但也带来了许多新问题。
     “大众”作为意义载体在新文学话语中的出现,是与社会和文化的变革密不可分的。我国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曾提出过“大众文学”的主张,胡适、陈独秀、鲁迅、周作人、成仿吾等就此有不少讨论。特别是瞿秋自在这方面更是作出可贵的探索,他不仅撰写了《大众文艺现实问题》(1931年)、《普洛大众文艺的问题》(1932年)等重要文章并提出许多具体建议和方案,而且在江西瑞金还以工农民主政府教育部部长和苏维埃大学校长的身份,有诸多的实践。在《新民主主义论》等文中也对此有过论述,甚至主张将新民主义文化称之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