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云南街子:徘徊在传统集市的边缘

云南街子:徘徊在传统集市的边缘

  • 字数: 150.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 作者: 张家荣
  • 出版日期: 2011-01-01
  • 商品条码: 978710107715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93
  • 出版年份: 2011
定价:¥3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街子,正是人类从分散的居住地定期聚集到一起的开始,也是城镇的很初形态。她也许是一个村庄,也许不是,也许只是“交通要道”上的一块空地。从事实来看,城市很初并不总是以村落出现的,更可能只是一个聚集地,一个什么也没有的“露水街子”。
    《云南街子》作者张家荣花近十年的时间,做了一个较为全面的旅行式考察,并用照相机记录了云南鲜活的集市文化,展现了当地独特的人文风情与魅力。
    阅读《云南街子》,读者能在流畅的文字和生动的图片中感受云南多民族聚居地集市文化的个性。
作者简介
    张家荣,1972年出生于云南省陆良县,1997年毕业于云南大学法律系,同年入伍,现转业,居湛江。近十年来,利用休假时间在云南匆匆“旅游”了一遍,并试图以图文的形式记录正在逐渐失去的故乡,以及依附在上面的自己所熟悉的生活。本书中的“街子”,正是这些“过去”生活的现实“风景”。主要作品有散文随笔集《农耕年代》(山东画报出版社,2009年)、图文科普读物《植物的策略:诗意传承》《植物的策略:智慧生存》(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年)等。
目录
上卷
  ——形成
  因为有了街子,大地披上了彩衣,大山有了灵动,人们有了向往。
  ——街期
  街子在空间和时间的分布上一般都错落有致,这也是人们生存选择的结果。
  ——交易
  街子上依然存在着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依然存在着特别的商品计量方式。
  ——贷币
  这些泛着白光、有着两个小孔的贝币,令我无限遐想,它们是货币的“活化石”。
  ——味道
  从吃这个意义上说,街于是一种向往。尤其是童年的向往。
  ——烟市
  一口烟称为一折,“折”宇用得好,一口烟一折戏。
  ——酒市
  在层层叠叠的大山里面,喝酒是一种表达,或者说是一种试图的表达。
  ——糖市
  如果说成味是生命的底色,那么甜味则是生命的花朵。
  ——茶市
  人生苦矣,再喝一杯苦茶又何妨。
  ——禽畜市
  这是街子上的重要内容,也是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它们是斑斓的。
  ——服饰
  在民族前进的征途中,人们选择自己的颜色凸显自己,哪怕是在大山面前。
  ——娱乐
  它们是生活中快乐而健康的成分,是精神功能的外在体现。
  ——刀具
  它们是因为实际需要而存在,不是收藏品,也不是感慨的记忆。
  ——赶街
  山是层层叠叠的,路是曲曲折折的,走出来不容易,走进去也不容易。
  ——妇女
  她们坚韧,她们挺拔,她们像大山一样高昂着头!
下卷
  勐腊傣族赶摆(2003年1月)
  勐烈街子探奇(2003年1月)
  弥渡彝族集市(2003年1月)
  会泽的街天(2003年11月)
  流连在藏族集市上(2003年11月)
  热闹的丽江集市(2003年11月)
  砚山菌市(2004年7月)
  阿得博以及金河(2004年7月)
  勐马街子(2004年7月)
  高黎贡山上的街子(2004年8月)
  丙中洛(2004年8月)
  赶仓街(2006年1月)
  永宁街子以及普米族(2006年1月)
  多彩和谐的澜沧街子(2006年1月)
  浓雾中的威远(2006年1月)
  撒尼人的集市(2006年1月)
  邱北以及八道哨(2006年1月)
  昭通老城(2007年5月)
后记
摘要
    街期,就是云南人所说的“街子天”。
    街子有着固定的开市日期和时间段。它们多由民间约定俗成而形成,也有地方政府按需要而规定的。我们以保山市昌宁县为例,这里以“街”命名的地方就很多:珠街(猪街)、羊街、狗街、岔河街(一些支流汇入澜沧江的地方,也叫桥头)、老街子(表示已经被冷落了,是原来的狗街,现在迁新地址了)、新街子(狗街金马)、虎街子(团山,很少见的命名,在很多地方都称为猫街)、鸡街子、大石头街(翠华)、老厂街、柯街、卡斯街等等。其实云南的大部分市县,如果以街期去分析地名,都很有意思。由此我们看出,街期的确定和命名有很丰富的内涵。
    街子天的确定,传统上以十二属相命名的很多。比如逢子日赶街为鼠街,逢丑日赶街为牛街,依此类推,十二属相全部用上。在云南,以属相命名的街子大约有数百个。在以属相命名的街子中,有的周期为二十四天,如果中间再设街子,就称为“小街”或“幺街”,如小龙街、小马街。有的因十二天一次街子间隔太长,人们喜欢以两个属相为街期,如子午街、丑未街、寅申街等,称为“二相街”。哀牢山区的哈尼族传统赶街日,就是逢马日和鼠日,一到这些日子,人们就相约赶街去了。
    对属相街期的称谓,也有不少忌讳。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虎街,人们不喜欢十二属相中的“虎”命名街期,在传统农耕时代,有猛虎在路上,怎能做生意?因此,在云南的大部分地方,凡称为“猫街”的地方,都是“虎街”,或者虽然写成“虎街”,读音却是“猫街”。二是蛇街,蛇街一般称为“新街”或者“小龙街”,一是“蛇”令人有害怕之感,所以避开,还有就是在谐音上也有所忌讳,在一些人口中,“蛇”与“蚀”相近,与做生意的期望不相符。三是猪街,有的人嫌“猪街”不好听,就改为“珠街”。当然,还有其他方面的忌讳,比如狗街改称为“苟街”等等,但都没有虎街、蛇街、猪街忌讳明显。
    属相以外,也有按农历日期命名街期的,这种街期多半是由政府规定。比如,逢初一、十一、二十一赶街的,称“一街”,逢二的称“二街”,直到七街、八街、九街、十街……这种街期的设定以楚雄州内很为典型。在玉溪,甚至有一六街。
    也有按公历的周末赶街的,也就是星期日赶街。我小时候生活的地方就是这样的(现在街子天的说法已淡去),而且是星期六星期天两天都是街天。有的地方嫌一周时间太长,就把星期三也设为街期,称为“小街”、“幺街”或“腰街”。
    也有“空三赶四”、“空四赶五”、“空五赶六”……这样的街子。比如“空三赶四”,也就是每隔三天赶第四天,不管星期几或者属相是什么,当地的人经常捏着指头算街子,很有意思。
    等等情况,不一而足。
    相对固定的一个区域内(主要是以县为单位)的街子,在空间和时间分布上一般都错落有致,以便人们能依次赶街。这种赶街方式一般称为“转转街”,对生意人和手艺人来说,这是很重要的,他们经常奔波在这些街子上,谋求生存。
    街期确定了,还存在着开市的情况,就是街子天的什么时候开市。这种情况并不是普遍存在的,一般来说,街子天是一个完整的白天,从早到晚而已。但在一些地方,因为气候、习俗或者交通等原因,使街子形成了一些地域特点。我们从的时间来讲,主要存在有早街(上午街)、下午街、晚市街等分法,有的地方也称为上街子、下街子。
    早街,有的地方叫上街子,也有人称为“露水街”(意为踩着露水赶街,与前面所讲的临时性的“露水街”不是一个意思,但两者都存在)。早街主要在滇南西双版纳、思茅、文山等地,我想主要原因是由于这些地区气候炎热,尤其是中午,湿热难耐。如果到这些地区去赶过街子,就会有更深的体会。当地的傣族、壮族等群众,多为妇女,天刚亮时,就已从周边各地匆匆赶到街子上,太阳出来时,街子里已经很热闹了,中午时分就已经散市了,使人以为没有街子。从这个情况来看,有点像城市中的“菜街子”。
    午街,有的地方也叫下午街、下街子。在云南广大地区,尤其是大山深处,由于赶街人路程远,一般要到正午时分才能赶到街子上,直到日落才散市。这样的情况在彝族、哈尼族、白族、纳西族、汉族等地区的街子上较为明显。从地域分布上,集中在云南的北部,比如楚雄、丽江等地。到这些地方赶几次街子,会有更生动的体验。清晨,人们陆续从山里出来,傍晚,人们陆续隐进山林,完成一个街子的小小轮回。还有季节性的下午街,云南菌子(蘑菇)很多,一到夏天,街面上常常有热闹的菌市(见下卷《砚山菌市》)。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